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云南民族舞蹈教育的开拓者

云南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革命艺术家们的积极开拓和辛勤耕耘。胡宗澧、梁伦、周令芬、李犁、何玲、李晴海、林之音、张云程等一批活跃在云南抗战后方的基层文艺骨干是云南舞蹈教育事业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丰功将载入史册,千古流传。

胡宗澧(1919年—1973年),曾用名李扬,原籍安徽省休宁县,云南艺术学院成立时为舞蹈系副主任,主要教授舞蹈编导课程。

1940年至1945年间,胡宗澧先后在抗敌演剧九队、抗敌演剧五队、中国剧艺社、新中国剧社等文艺团体工作。1944年,胡宗澧随抗敌演剧五队赴云南参加远征军。其间,胡宗澧、周令芬等人排演了《青春舞曲》《朱大嫂送鸡蛋》和《农作舞》等剧目,在保山和赴缅甸抗日的各部队中慰问演出,受到中国军队和盟军(英国、美国、加拿大军队)的热烈欢迎。

1945年后,胡宗澧先后在石屏中学和建民中学任教。他积极开展文艺宣传活动,编创了一系列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歌舞作品: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七周年编创集体舞《唱出一个春天来》;根据石屏、建水一带的民歌创作三人舞《农家苦》;改编、排演了梁伦于1945年创作的小舞剧《五里亭》;与梁伦共同创作彝族集体舞《彝汉本是一家人》;根据歌曲《月儿弯弯照九州》的旋律创作小歌剧《他们不要瞎子去当兵》等。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能反映时代精神,引起观众的共鸣。《青春舞曲》和《唱出一个春天来》这两个集体舞热烈奔放,充满青春的活力,在云南大学几千人的篝火晚会上演出时,鼓舞人心,获得师生的好评,继而很快在云南大学、昆明女子中学等学校的学生群体中传播开来。小歌剧《他们不要瞎子去当兵》由昆华女中和天祥中学的学生搬上舞台,后又被李犁(胡宗澧夫人,曾任云南艺术学院舞蹈系副主任)、何玲分别带到边纵第八、第九支队排演,每次演出都激起台下观众一片悲愤的哭泣声和强有力的口号声:“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反对美国扶持日本军国主义!”

1948年“七一五”事件发生后,胡宗澧等76人被视为共产党要犯关进高等特种刑事监狱。他们虽身处囹圄,但仍以饱满的热情欢快地唱跳起《螃蟹歌》等民族民间歌舞来激励斗志、催人奋进。

1949年1月,胡宗澧经中共地下党设法保释后,被派往边纵第八支队任教导员、区政府主席。他和林之音、李晴海以彝族舞蹈为素材,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歌颂刘邓大军在西南的大进军和第八支队战斗历程的大型歌舞《中国人民大团结》和《战斗在哀牢山上》。这两个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创新,深受第八支队指战员和当地群众的喜爱。现云南省博物馆陈列的中共云南地下党解放战争史展品中,还有一张当年《战斗在哀牢山上》的演出剧照。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初,李晴海与昆华师范学校、昆华女子师范学校、云大附中的一群学生(皆为中共地下党员、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盟员及进步青年)组成反内战文艺宣传队,到禄劝县开展革命活动,并同当地彝族同胞共同欢度春节。后来,李晴海将在当地收集、整理的彝族民歌旋律创作改编成歌曲《毛主席颂》。1950年10月1日,庆祝国庆一周年晚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该作品作为西南各民族庆祝国庆代表团暨文工团晋京观礼和演出的曲目,由李晴海亲自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献唱。 lx/9hshPdVasbgfwc1AWMNDHjxRuhVOf4b7FxJoipzOTe3D1w9uxBVBFI+vjrSe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