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国外电休克治疗使用概况

ECT的发现源自Ladislas Josephvon Meduna (1896—1964)有关精神分裂症和癫痫彼此拮抗假说的抽搐疗法,1934 年Meduna温习文献时发现,早发痴呆(Dementia Praecox,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名称)急性期的病人癫痫发作后精神症有所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自发抽搐后精神症状得以改良。当时有一种说法,患癫痫的人不会患精神分裂症。他猜想,抽搐可能减轻精神病人的精神症状,于是着手寻找一种易引起抽搐又不至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后经各种实验选用了樟脑(Camphor)。在动物试验未发现因抽搐死亡的动物大脑神经病理学转变之后,他选择了一位木僵了 4 年的 43 岁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首次治疗对象。1934 年 1 月 23 日,给病人肌肉注射樟脑,45 分钟后,病人忽然癫痫发作并连续了 60 秒钟,经 18 天中的 5 次治疗,木僵症状完整解除。Meduna用德文在《精神神经病学案卷》上发表该治疗方法,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Meduna发现樟脑诱发抽搐的副作用较多,难以节制抽搐的有无或发生时间,改用较易掌握抽搐发作的静脉打针戊四氮(Cardiazol)的方法获得成功,抽搐疗法由此很快传遍了世界。尽管后来研究证实,癫痫与精神分裂症不仅能够共生,且癫痫患者甚至更易催患精神分裂症。

电休克应用到医疗上经典的说法是,其始于罗马人用电鱼治疗头痛抽搐,治疗精神病是 16 世纪瑞士内科医生(Paraclus)使用口服樟脑酊产生抽搐控制精神错乱以及后来使用溴剂和戊四氮诱发抽搐来控制精神错乱;1938 年意大利人(Cerletti、Bini)第一次用电休克治疗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及难以理解的行为,经过 11 次治疗后病人的上述症状奇迹消失,同年Bini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第一次用英文发表了他的论文《电流产生癫痫发作的实验研究》。电休克治疗真正传到美国是在 1940 年,之后在美国发展迅猛。美国 72%的精神科医师认为ECT安全、有效、经济;北欧国家使用ECT的精神科医师比例 1977 年为 84%,1987 年为 87%;美、英等国家和地区,接受ECT的患者占精神疾病患者的 5%~ 10%。1988 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 317 个大型城市ECT应用情况,结果发现,ECT的使用率为 0. 4 ~ 81. 2 /10000,其中,另有 35%地区还没有开展ECT,中上阶层人群接受ECT的比例较低,社会阶层人群要高,老年患者接受ECT的比例比年轻患者高,女性患者使用ECT的比例高,近 5 年来门诊患者使用ECT的人数超过住院患者。

当梅德纳在实验室埋头苦干,寻找更有效的能够诱发癫痫的药物时,切莱蒂(Ugo Cerletti,1877—1963 )和比尼(Lucio Bini,1908—1964 )这两个“ECT之父”正在研究电刺激和动物神经运动的关系(有资料说这一研究源自某次在养猪场发现的猪被电晕了才进行屠宰的参观经验)。1936 年,切莱蒂接任罗马精神科主席后,立即着手安排这项他称之为“休克治疗”(Shocktreatment)的研究,成立了一个包括比尼在内的科研小组。他们进行了多次动物实验,一开始,他们用狗来做实验物品,把电极的一头固定在狗的头部,另一端插在肛门里。通电之后,大约半数的狗当场死亡,死亡的原因是电流通过心脏导致心脏骤停。之后,他们改进了电极的位置,直接把电极放在颞部,使电流回路避开心脏,此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这就是ECT的雏形。在之后的 2 年里,切莱蒂和比尼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神经病理学研究,排除抽搐对脑造成损害并确认ECT安全后,才首次将ECT用于人类。1938 年,比尼首次将他自己组装的简陋仪器的两个电极接在人类头上,这次的治疗对象仍旧是一名重症精神病患者,治疗时病人首次被通电 80V电压,0. 1 秒后仅有短暂意识丧失;再次通电 90V电压,0. 1 秒后病人出现癫痫小发作样抽搐;第 3 次更强的电刺激后,这名病人全身抽搐大发作,意识完全丧失。该病人后经 9 次电抽搐治疗精神症状完全消失,随访 2 年,生活正常,并恢复了原技术工作。这次史无前例的ECT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果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增刊上,此后,ECT因技术简单、疗效确切迅速被许多国家接受和使用。

此时的“电流”已不是那种交流电或者直流电,而是一种矩形脉冲波,对大脑不会造成后遗症,也不会影响智力,而且已经成为精神科疾病治疗的法宝,是一项技术成熟与疗效显著的物理治疗方法。 GoVvppnFk6phblYAw1vOf6taCgC1dYE1L+ylboVexfMMugh4tfQXN1OhA/HalBC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