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国内电休克治疗使用概况

我国开展电休克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20 世纪 40 年代末华东精神病防治院(现南京脑科医院)从美国引入Reiter WC56 型与Medcraft B型治疗仪各一台;1951 年,薛崇成教授设计出国内第一台电抽搐治疗仪,但是之后发展缓慢,目前国内电休克治疗仪器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主要是醒脉通和思倍通两个型号。随着治疗的继续,发现该项治疗技术可以有效而且明显的控制精神病患的症状,成为在抗精神病药物问世前治疗精神疾病患者的唯一有效武器。20 世纪 40 年代,该项治疗技术传入我国。1999 年至 2000 年我国开始比较大规模地开始普及麻醉后的电痉挛治疗技术,即无抽搐电休克或称改良的电休克治疗。通常来说,需要在操作中实施麻醉技术,虽然对患者麻醉可能存在着一些风险,但是在麻醉医师的控制下,风险应该是非常小的。其与传统电休克治疗相比更安全和有效,但治疗中须加强呼吸和循环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指标稳定,注意麻醉用药选择及搭配,把握施治时间及电刺激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早期电休克治疗是在病人清醒时进行的,会引起患者全身癫痫样抽搐,出现恐惧感,并消耗大量的氧,导致病人器官缺氧性损伤,以及全身各部位骨折等不良反应。随着科技的发展,无抽搐电休克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较为乐观。改良后的无抽搐电休克机,原理是用麻醉药物使病人意识消失和无痛下接受治疗,其意识和各种感觉及生理反射能够及时平稳恢复正常,同时大脑皮层癫痫样放电而不引起肌肉抽搐。这种治疗具有安全、副反应小、患者可接受程度高等优点,目前已实施 8800 例次,接受该治疗的患者年龄最高超过 68 岁。为了进一步促进神经精神(心理)电生理技术发展,国际电休克及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联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于 2017 年 4 月 21 日~ 23 日共同在北京圆山大酒店举办国际电休克及神经刺激第二届中国年会。为了规范及推广国内MECT治疗,2011 年 9 月国际电休克及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在北京建立,挂靠单位为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暨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2017 年 4 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专委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三博脑科医院院长栾国明担任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安建雄教授任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周小东教授任副主任委员等。自此,我国神经精神心理物理诊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与国际间有了更加有效的合作平台,国内与国际的学术交流接轨。 zjGXoa4Zp+5qB8nI8ibezyw5J+itRcaiwFQfHEOm/db2AtYb/ruvtL1RXFs1vNx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