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要去想人生的意义

“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我能热爱一生的事?”

“什么是我最独特的天赋和热情?”

我做咨询,天天都会遇到这样的提问。

我的回答常常是:“就从做点你觉得有意思的事开始吧!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大家往往会很诧异地盯着我,觉得我堕落了。他们以为我要正色告诉他们,要做生活的高手,不能“躺平”,要为梦想奋斗,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要玩儿命刻意练习,要相信自己是10万小时的天才,因为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抱歉,这些这本书都不会讲。当然不讲不代表我反对,我只是更想说: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对于意义的追寻和精彩的热爱,我已经刻在了骨子里,这在我的文字里到处都能看到。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像是我的某种慢性病,在我的生命里每隔几年,每进入一个新领域,每遇到一个新阶段就跳出来,折磨我,质问我。王小波说,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我不知道他年长以后头还疼不疼,反正我还是一直觉得很困惑。

大学时,我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我信仰罗素的人生意义:对爱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求和对人的悲悯;很多个除夕之夜,我都没看晚会,一个人戴着耳机听唐朝乐队的重金属摇滚;3月,我去过海子的故乡,为他默哀。

后来去了新东方,我感动于“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精神,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只要给予足够多的养分,终将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的人本主义,我信仰“People are Ok”(人是没有问题的)的教练原则;我把乔布斯的人偶放在桌子上,提醒自己要改变世界;我的案头放着《人类简史》《反脆弱》,相信《原则》《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我还请很多人给我讲老庄,讲《金刚经》《心经》《大学》,还有热心的布道者给我讲解《圣经》《古兰经》,这些经典都深深震撼过我的心灵。

这些都是我追寻意义的脚步。

不过这几年,我对人生意义、底层逻辑开始逐渐松绑。我发现人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意义和模型,而且很有可能,学得越多越困惑,意义太多,就很难指导具体的生活。你要找到的,是现在最有感觉的那一个。

比如说做公司这个事。很多人知道,我除了是一名作者、一个生涯规划师,还是一名创业者。我创办的“新精英生涯”已经是一家14年老店。中国七成左右的职业规划师,都在新精英生涯学习过。我们的目标是帮助30%的中国人成长,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但慢慢地就会有一些朋友或投资人过来劝我:古典,你要把公司做大啊!10多年过去了,你的公司还这副样子?你为什么不再努努力,融资、上市啊?

这些话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也有意义:

• 公司上市,对于跟了我这么多年的老同事,可以拿到一笔丰厚的回报,对得起他们;

• 把公司做大,在更多的地方、更好的场地开发更多课,能帮助更多的客户接触新精英生涯;

• 丰富职业生涯的产品线,拓宽营收渠道,对公司本身的健康发展也有意义……

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和我的同事开始写标书,密集地见投资人,拜会投资机构……甚至最后已经和一家顶级的投资机构达成意向,按照他们建议的赛道设置了方向。但我始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我罗列了那么多把公司做大的意义,却始终没有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件事,自己兴奋吗?我觉得有意思吗?”

这个问题让我冷静下来。

我意识到,当时我们还远远没有做好准备——生涯规划领域还远远没有大众化,也没有足够多的需求、足够的人才可以诞生出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创始人,我在商业方面还欠缺很多能力,需要找到对经营有热情的合伙人;我们甚至要回答:一家针对个人发展的公司,有必要上市吗?

此刻的融资,对我来说,更类似于给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创始人交了一份答卷,“你看,我做得还行吧!”但这份得分只有80分的答卷,我又要交给谁呢?

在最后时刻,我决定暂停上市计划。

我逐渐意识到,跳过自己的感受,仅靠巨大意义和价值来说服自己做事,是个坑:

• 出版社编辑说,影响力就是话语权,把思考变成文字,帮助社会进步最有意义。你要多出几本书啊!

• 公益人对你说,面对受难的人,我辈怎能背过脸去?帮助弱势群体最有意义。

• 新东方老领导会说,有没有考虑过回来一起做?先在大平台积累资源,以后再出去创业,速度更快啊!

• 团队会说,我们几个兄弟在一起奋斗这么多年,多赚点钱分了,大家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多有意义。

• 爸妈会说,人生就这一辈子,要好好地平平静静地过日子,教育好子女(“最好生个男孩”,我替我爸说一句)最有意义。

你看,他们说得都对,每件事背后都特别有意义:读书有意义,写作有意义,讲课有意义,出版有意义,创业有意义,做大有意义。但是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无论怎么选,事情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很久,如果你的心力和精力跟不上就什么也做不出来,那就等于做啥都没意义。

我也犯过错误,比如只是因为觉得有意义勉强接下来的项目,就很难做得好、做得久,最终把情怀做成了尴尬。

抱歉,没有能在开篇以一个成功人士开头。因为我始终坚持: 真诚比智慧更重要。

没有什么能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我们应该追寻人生的大意义吗?有两个心理学实验,似乎能验证我的感受。

一个故事来自维克多·E.弗兰克尔。我们都知道弗兰克尔是个犹太人,二战期间被迫害关进了集中营,后来成了存在主义心理大师。

集中营里糟糕的饮食、超负荷的工作,让很多人受不了折磨而死去。但让人诧异的是,最先死去的却是原来被认为最应该活到最后的人——那些身体健壮、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而那些羸弱的老妇人却往往活到了最后。

他通过仔细研究发现,那些身体健壮、受过良好教育的男性,一辈子被教育要做有意义的事、重要的事,来到集中营后,这些人反而觉得没有意义、没有出路了,有的选择自杀,有的则在绝望中离开人世。倒是很多老妇人,整天思考怎么把“家传项链挂到儿媳妇脖子上去”,从而完成传承百年的愿望。为了这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她们最后很好地活了下来。

为大意义而活的人因为看不到头而毁灭;活下来的人,则是在糟糕的生活里找到了切实的、可实现的、可追求的小意义。

心理学家斯蒂格(Michael F. Steger)花了十多年时间,在“生命意义”这个话题上有了更深刻的洞察。他发现,知道自己生命意义的人,会更健康、更长寿。那怎么才能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呢?他进一步把生命意义分成了 意义拥有 意义追求 两个维度。

意义拥有是指,你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拥有什么意义,清楚自己在追寻什么。意义追求是指,你还在思考和探索: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我到底该追寻什么?我过成这样是天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拿了个倒霉剧本?

你看,意义拥有用来感知当下,意义追求则是追寻未知;前者支撑当下,后者拓展未来;一个走心,一个走脑。

接下来的结论有点反常识。斯蒂格进一步发现,越感知意义,我们的幸福感、自我价值感就越强;而越追求意义,我们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就会越低。对,你没看错,是“越低”。

可见,追求意义是很费幸福感的事 ,所以哲学家、喜剧大师好像都不太快乐。

王阳明年轻时候也走过这条弯路,他是一个“富二代”+“官二代”,立志当“圣人”,这是个大计划。他天天在家里“格竹子”,思考世界终极真理,结果什么也没搞出来。突然有一天,他受到巨大的迫害,先被投到大牢里关了三年,后来被迫从北京返回老家,又一路被追杀,假装自杀才好不容易摆脱了那两个杀手。再后来被发配到蛮荒之地,一天目睹三个和他同命运的人死去。于是,他彻底放弃了追寻,躺在石头棺材里,做了个思想实验:死了会怎样?他发现死了也不太可怕,“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都挑战不明白的事,我们就更难走通了。回到普通人身上,如果你觉得现在活着没什么意义,还总关起门来思考“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我的使命到底是啥”“我该如何改变世界”这种问题,你不仅很难想通,而且会越来越丧,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思考意义→想不明白+很不快乐→我一定是还没找到答案→继续思考意义→更加迷茫和不快乐

结果就是,你要么陷入迷茫,要么进入虚无,觉得凡事不如“躺平”。

这是不是完全和思考“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初心背道而驰呢?

有个学生过来向我抱怨。

“古典,我的人生毁了,我只差两分就能上北大,可现在只能在这个烂学校。我永远也不可能变成我希望的精英了,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证明这个“永远也不可能”,他接着举例子。

“你知道这两所大学差距有多大吗?北大有1000多万册藏书,我们这个鬼学校,只有不到10万册,完全没法比。”他叹气道。

“那你看了几本呢?”

他蒙了,挠挠头说:“3本吧。”

我当然不是要对这个学生说,你要过得越爽越好,“躺平”拉倒。人除了眼前的苟且,得有点诗和远方,但要去远方,你往往先要走出眼前这摊苟且。

伟大的梦想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我想说的是, 你现在能感知什么意义、认同什么目标,就先 好好地体会这个意义,为这个目标行动。

如果你现在希望自己在某方面做个很厉害的人,那就踏踏实实地让自己去练习;如果你觉得当下重要的是赚钱,让自己租个好点的房子、养只喜欢的猫,那就踏踏实实地去赚钱。

你可能并不需要马上就成为精英,拯救世界,你可以先把自己“捞”出来。当你有一天能改变世界的时候,你会有感觉的。反过来,那些天天想假大空意义的人,一旦发展驱动不了自己,就会转而教唆别人寻找意义:

• 对“码农”说:你的App每天都会服务很多用户,让他们生活更便利、充满幸福感。

• 对公路收费员说:你的存在让公路更通畅,家人更快团聚,安全到家。

• 对考试通不过的人说: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这次失败能让你把知识再巩固一次!

• 对被泼脏水的人说:你自己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你要不要反思下自己啊?

修养好的人听完,可能出于礼貌表示认同,但心里不为所动;要遇到性格火暴的,可能就不是什么好听的话了。比如有人劝郭德纲大度一点,郭德纲说:“我最烦那种不知道什么事,就劝我要大度一点儿的人。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去想什么憋不出来的大意义,就从你感到有意思的事开始做起。能看到诗和远方固然好,如果看不到,实践一下你关心的小目标也挺好。 OkOoWSZ6OZmwxx47QJZrMvC6+iue7nVckslEfCUKn5uzx9Oyjw0PYdrYmnkRBi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