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的样子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差距和差异会那么大,而且越来越大?

是因为各自的天赋、环境的不同,还是思维方式、做事方法?是运气不佳还是选择不对?

自2003年从事教育行业以来,这个问题就不断拉着我,穿过种种人生。

人的视野像手电筒,未知世界如茫茫黑夜。走在清凉黑夜里,大师如同闪亮的星星,在头顶若隐若现,我抓紧自己的手电筒,照着脚下,一步步前行,偶尔见几个同路人,心生欢喜。

这个问题像天上的月亮,一直照着我。

我读过很多书,见了很多人,于是有了些想法,并把这些想法在自己创办的公司中去验证。有些对了,有些错了,就有了些认知,带着这些认知去咨询、授课、写作,继续思考。思考所得,积累下来,便成了书。

这些年来,我一共写了《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跃迁》三本书,翻译了两本著作,编著了两本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师》,加上得到App(应用程序)上写的110万字的《超级个体》成长课,整体下来,有了近300万字的体量。

此刻,距离第一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出版,正好11年。

11年是一个人从青涩到而立,是一只狗的大半生,是一本书的好几个轮回。

从《拆掉思维里的墙》到《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再到《跃迁》的历程,就是这11年来我关于个人发展思路的升级之路,是从个体论到系统论的发展之路。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差距和差异会那么大,而且越来越大?

大家可能会告诉你,是因为没有刻意练习,没有SMART 目标,是时间、精力管理没做好,是读书方法不够高效,是你的个性和职业不符,是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而《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观点是,问题出在最底层——你看世界的角度,即心智模式的问题。

• 安全感不是拿回来的,而是给回来的。

• 无趣之人,其实是无胆之人。

• 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 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这本书将心智模式的7个问题一个个拆解: 怎么看待成功,要 不要躺平,如何有安全感,如何活得有趣,怎么做自己,怎么做 职业选择,如何理解与家人的冲突, 并都给出了转变心智之道。

神挡杀神,有墙拆墙。很多人也在我的公众号进行过60道“心智之墙定位器”的免费测评,通过定位报告,初步看到了自己的思维之墙。《拆掉思维里的墙》的核心思想是 自我全责 ——如果你全然为自己负责,你就有能力改变命运;如果你不担起这个责任,任何方法论的缺陷、环境和基因的不公,都会成为你推责的对象——这样的人生只有抱怨,没法进步。我们后来把书评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变成了这本书初版时的副标题——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不过旧墙拆掉,新问题又出现了。

当人们知道了自己能够全责选择人生的时候,他们是更自由还是更迷茫了呢?

一阵兴奋过去,他们更迷茫了——以前我们还可以怪社会、怪父母、怪领导,现在只能怪自己啦,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经过程。尼采曾经大呼“上帝死了”,但这之后,欧洲人并没有更幸福。人从上帝那里拿回了自由——再没有人总给我记着小本本,让我等待末日审判了;也没有了天命,没有了安排,好爽!但他们马上意识到,没有了造物主的安排,他们必须自己安排自己,并为结果负全责。这和高三学生到了大学,第一学期突然没人管了的懵懂感是一样的。之后长达30年,欧洲整体陷入了虚无主义,然后,现代化、科学的思潮就出现了。

认知的打开,必须有科学方法论的支撑,否则就仅仅是个颅内高潮。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就是这么出来的,它是承接《拆掉思维里的墙》的实践手册。《拆掉思维里的墙》是心法,《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是技法。我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里提出了“ 人生四度 ”理论:除了追寻名、利、权的主流价值,人生至少还有4种努力方向,即高度、深度、温度和宽度。另一个理论是 “三叶草”模型 ,即除了沿着职级、工资的框架向上爬,每个人还可以通过培养兴趣、提升竞争力、培养定见,推动自己的“ 兴趣—能力—价值 ”内在成长飞轮,把职业改造成“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有了这些抓手和方法论,人生会多出很多可能。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的传播程度远没有《拆掉思维里的墙》高,可能因为想做到的人远远比想知道的人少吧。

对于个人发展的差异之问,在这个阶段,我会说, 看清人生 真相,做聪明的努力,为自己负全责。

但等到写《跃迁》时,这个答案有些不同了。

一是周期长了,对个人发展的问题观察已经拉长到10年。一年看不明白的事,三年有点眉目,十年清清楚楚。二是我的眼界也开阔了,从熟悉的教育培训、人力资源和心理学,走到了互联网、电商、职业教育、知识付费等行业。三是视角的多变,我从咨询师逐渐成为经营者和投资人,经常早上做咨询、下午开管理会,偶尔还参与个投资决策。多层次的站位,让我深度理解“做自己”这件事,哪些完全是文字上的理想主义,哪些是真实生活里的光,必须坚持下去。

当再回来看这个问题,我发现“做聪明的努力”这个答案,逐渐被“ 选择大于努力 ”取代。

当年进入互联网、汽车、电商这些快速发展行业的人,或选择某个专业领域深耕的人,无论在收入、眼界、思考深度还是幸福感上,都远远比他们的同学要好(除了发量)。即使行业衰落,他们转型的选择空间也比别人多。虽然过去的选择常常是无意识的选择,但这整整一代人的人生实验总结出的规律,却可以指导我们的未来。

小成靠聪明的勤奋,大成靠明智的选择。

从短期来看,心态认知方法论最重要;从长期来看,开阔视野、做好选择、借力系统是人生复利。这种规律短期被小得小失、快意情仇掩盖,等到这种复利拉出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外人会惊呼:他们在“跃迁”!

这里再强调一下,我说选择大于努力并不是说要偷懒不努力,恰恰相反,做选择是所有能力中最难的一项,它是你所有经验、认知和勇气的体现。要做好选择,需要战略层面极大的雄心和定力,还需要很多认知和工具。

《跃迁》这本书讨论的就是“ 借力 ”二字。书中拆解了古往今来实战高手的策略——高手为什么都有自己的“暗箱”;他们如何定位自己,成为头部;如何借力他人,联机学习;如何系统思考,层层破局;如何培养自己的眼光和定力。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差距和差异会那么大,而且越来越大? 在这个阶段,我会说, 不仅要聪明的努力,更要和大时代、大系统 共生,借力与联机并用,实现跃迁。

近十年, 从个人论到系统论,同样的观点转变也发生在企业 管理、个人成长领域。 公司培训的热门课,从“把信送给加西亚”“请给我结果”的心态突破,到“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升级,再到“抓住风口”“点线面体”的整体战略共识。

在心理领域,一个人的困境不再仅仅被认为是他(她)的认知、情绪,甚至是精神的问题,而更多的是被放到原生家庭、社会文化大背景下讨论。

比如,一个小时候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盯着孩子练钢琴时,总忍不住暴怒的父亲寻求咨询。过去,咨询师的建议往往是觉察、深呼吸、转念,找安全的地方自我疗愈,然后面对孩子纯粹的爱。但这套修炼也太难了吧!当爹修炼成这样的时候,孩子估计也都成年了。

家庭系统咨询的思路,则是把孩子和父亲当成系统,一起面对这个问题。让孩子听到爸爸的烦恼,最后让孩子意识到,爸爸的很多怒火不是冲自己来的,而是爸爸没能控制好他自己。孩子先是不再自责和害怕,甚至会尝试理解和原谅爸爸。爸爸也学会了在事后及时道歉,并且独自去完成自己的功课。在融洽的父子(女)关系里,这件事情成为他们更亲密的机会。系统观点认为,重要的不是单个元素,而是元素之间的关系。

不难看出,系统论的思路更快,它不强调对错,而是直击问题。

从认知到方法论再到系统论看问题,这是人类认识事物、层层展开的认知过程。

不过,这不是说小明吃了7个包子饱了,小强现在就该直接吃第7个包子,我们还是需要从思维“拆”起——没有“自我全责”,就不会有“聪明的勤奋”;缺乏基本的执行力,就别谈什么“高手战略”。这三部曲,还是要一步步慢慢来。

这就是《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和《跃迁》的脉络,也是把它们串到一起的初心。金庸先生把自己研著之书名首字编了首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而我只够凑个对联: 思维可拆墙,人生能跃迁。

交代了三本书的脉络,接下来说说新版《拆掉思维里的墙》有什么不同。

记者曾问围棋大师吴清源,平日研究谁的棋谱,吴清源说自己的。一位棋手研究最多的棋谱,一定是自己的。一位作家阅读次数最多的书,也一定是自己的。修订其实比写还要难,就是要反复看自己的文字看到吐,再慢慢加加减减。

新版针对集体的“躺平”“慢就业”等话题,增加了整整一章,共17000多字;调整了部分章节结构;删减并更新了最新的理论、案例、典故、考据124处;调整了一些文字表达,让它更加适合今天读者的口味,大概有400多处;封面重做,版式重排,部分插画重画,让视觉整合统一。

最后说说整体下来的感悟。

在《跃迁》里,我借用彼得·德鲁克的观点总结出自己的创作闭环:用咨询驱动,用讲课整合,用写作产品化;还搞出来一个IPO(输入问题、解决问题和输出产品)闭环,煞有其事。很多知识型工作者表示很喜欢,并将其用作工作方法论。

但老实说,这套方法不是想清楚再开始的,而是做明白回来归纳的。当初,别说写这本书,就是写作于我都是一个偶然。我第一本书的编辑泽阳,当时是我的学生,听了我的课后对我说:“现在听你讲课要2000多元,有没有可能写本书,以后别人学就只要几十元?”这个问题打动了我,于是开始写作。

自此以后,我的写作一发不可收拾,这一路上,很多前辈提携我、支持我,为我作序、推广;很多同行同事关心我,给我很多建议和反馈意见;家人以我为荣,即使写作牺牲了很多陪他们的时间。与此同时,这十年来,在中国个人发展领域涌现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原创作品,以及越来越多善思会写的读者,这让我十分兴奋。今天我还在写,并且准备一直写下去,写得更多。

这就是人生的有趣之处:出发常常是偶然的,到达却是你选择的。手攥着一颗小珍珠,就可以出发,迟早你会找到很多珍珠,找到穿珍珠的线,把它们串成项链。

回到开头那个拿着手电筒找答案的夜里,月亮和群星依旧在头顶,我却不再是那个步行探索的人——现在的我在滑雪。

时代的趋势、社会的系统和种种机会,是月光下泛着银色光芒的大小山峰,我顺着山形,保持重心,脚尖轻轻用力,判断自己要拐入的一个个路口和坡道。慢慢地,眼前的视野越来越宽,耳边是风声和雪花的轻抚,月亮当空,我的心里越来越安定了。

古典
2021年9月 R3kzYMcD5Qa0XSn8moggvK+HKw6ge6zDJLziAXyvg/3Iv+VsvrL9FhPow5O7/x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