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习惯化与持久的爱

众所周知,爱需要不断再创造。

——兰波 1

1

人的一生中主要受两个心理规律支配。这两个心理规律相互对立。

2

第一个心理规律是习惯化(habituation)。习惯化规律特别简单:如果我们反复接触一个刺激物,不管这个刺激物是什么,时间久了,都会渐渐忽视它,因为这个刺激物一直都在那儿,我们对它不再会有感觉,从而失去兴趣。拿我们穿的内衣打个比方。我们天天都穿着内衣,但你会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正穿着内衣吗?你会意识到自己正穿着内衣吗?因为太习惯了,所以你感觉不到,也意识不到。内衣接触到的是我们身体中最敏感的神经,但是这些神经发出的信号已经被我们忽视掉了。我们感觉不到也意识不到自己正穿着内衣。内衣像空气,被我们无视了。

习惯化最重要的意义跟快乐有关。动物按指令行动会获得奖赏,但习惯化规律意味着奖赏带来的刺激会越来越小。这就是第一口巧克力蛋糕比第二口好吃,第三口不如第二口好吃的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刚开始接触到新电器、触摸到新屏幕时会很兴奋,但时间久了,就会对它熟视无睹,丢在角落里任它身上落满灰尘。快乐总有一天会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日常的无聊和漠然。

习惯化的力量无比强大。 2 习惯化是唯一一个有神经系统的物种都有的心理特质,不管是果蝇还是人类,都具备这一特质。科学家仔细研究过海蛞蝓和瘾君子的习惯化背后的生物学原理;经济学家用习惯化来解释为什么金钱和幸福无关; 3 习惯化的概念还被用来解释为什么时装会很快过时,为什么衣服还没怎么穿就不再吸引人。 4 习惯化不是现实生活的一个方面,从很多方面看,习惯化就是现实本身。我们天天都在追求转瞬即逝的东西,追求短暂的欲望。

3

不过,习惯化并不会毁了一切。我们的人生还受第二个心理规律的支配,这个心理规律关乎什么会持久存在。在幻灭中,有些欢愉会一直存在。比如,我们发现有些喜悦不会消失,结识的人一直都那么有趣。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呢?我们说“我们爱它们”。

本书的主题如下:爱是唯一永恒的意义。爱是内衣的对立面,是巧克力蛋糕的对立面。爱不是快乐、激情或喜悦。更确切地说,如果快乐、激情和喜悦能够持久存在,那么这些情感就都是爱。我们往往以感情深厚的程度来定义爱——爱是最深厚的那种情感。不过,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时间久了你才能感受得到,因为时间摧毁不了的,才是爱。

爱只是“永远不会变老”的另一种说法。

4

下面这种关于爱的观点很奇怪。在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爱被刻画成最为奇妙的痴狂,一种狂喜,这种狂喜让陷入爱情的年轻人冲动地说出世上最浪漫的话。这种强烈的情感体现出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多么神奇,神经系统传导的能量有多强大。在这种情感支配下的人生注定是这么度过的:欣喜若狂、心醉神迷,恋爱的所有细节全都永远生动地刻印在他的记忆回路中。陷入情网意味着,一个人终于知道其他什么都不想要,只想要另一个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了。

莎士比亚不是第一个写爱情故事的人,他只是比别人会写。所有著名的爱情故事的情节(从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到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都跟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基本情节差不多。爱情是帕里斯第一次看到海伦时候的感觉,也是泰勒·斯威夫特总在唱的流行歌的主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不只是一个老套有趣的故事,相反,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几乎解释了所有关于爱情的科学研究。比如,进化生物学家解释说,性激素的短暂上升产生了情感,男性因为性激素短暂上升才进入到情侣关系中。 5 另外,神经科学家总结说,爱情带来的快乐只是多巴胺大量分泌的结果,是神经传导物质(即多巴胺)在突触中停留时间太长造成的。 6 (这没什么神秘的,就是化学物质的作用。)最近对热恋中的男女进行的脑扫描显示,这些化学物质来源于几个脑区,这几个脑区都与之前谈到的带来愉悦感的享乐有关——吸毒和吃甜食都能让人感到愉悦。 7 科学家指出,爱只是情欲过盛的结果,爱带来的愉悦感太强,以致影响了人的判断能力。

可惜的是,这种观点——爱情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是有问题的,它并不完整。这种观点认为爱情是二元的:要么得到爱,要么失去爱。如果真是这样,爱就显得太简单了。就好像我们只需爱上对方,然后什么都不做,爱就可以自然而然发展下去了。爱可没有这么简单。爱不是简单地按“开始”键和“结束”键就可以,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点上,先前关于爱的科学研究的弊端就显现了。这些研究无法解释为什么爱会持久存在。依据这些研究,爱只是神经传导的产物。毕竟,正如大家所知,产生爱的神经传导物质也会让恨习惯化。化学物质解释不了为什么爱会持久存在,也无法告诉我们爱如何持久存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用罗密欧分泌激素或朱丽叶脑核磁的结果来解释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不够的。这些科学结论很有趣。不过,有趣主要是因为它们只揭示了一部分真相,有些真相它们还揭示不了。(E.E.卡明斯曾写道:“爱情的作用是建构未知”。 8 )我在本书中会引用很多学者的学术研究,不过这些研究并没有研究短暂分泌的化学物质。相反,本书引用的研究关注的是持久的爱和日常生活中的爱。有些研究尽管只是间接提到了这类话题,也被本书引用。这些研究多数是纵向研究,跟踪研究人们的生活和爱。罗密欧遇到朱丽叶时,会吟诗作赋。他跟朱丽叶搭讪时用的是五步抑扬格的诗。虽然这看上去令人愉悦,但它不是现实中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用诗歌搭讪爱人。

本书描写的是真实的生活,并且尝试详细描述出爱需要付出的所有努力。本书不是回忆录,也不是什么爱情指导手册。本书是带着我自己个人动机的研究,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支撑我的爱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在本书中描写了爱持久存在这一点(即使身处艰难时刻,爱也在身边),这并不是在总结抽象的事实,而是在告诉读者我身上实际发生了什么。

研究者在学术论文的结论部分都会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补充说明,这是我特别喜欢的部分。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补充说明,是学术作者惯常的谦虚做法,意在提醒读者,论文得出的观点有其局限性。本书也有显而易见的不足和局限性。爱是个宽泛的话题,而本书由于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谈到。由于时间和本人经历所限,本书得出的结论也有其局限性。如果我年纪再长些,再睿智些,经历(爱的经历和失去爱的经历)再多些,就会写得更好。另外,书中提到的许多研究都是新近展开的,换句话说,这些研究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的。最后我要指出的是,本书写的是我自己真实生活中的爱,依据的是我自己的记忆和真实经历。因此,内容难免会有些主观。

不过,我关注的基本问题其实一直都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当一切都分崩离析的时候,爱是如何让我们坚持生活下去的?我们总是想当然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爱是每天无处不在的奇迹,却常常被我们忽视。我们不能用罗密欧式无常的爱来定义爱,因为爱一直都在,不会转瞬即逝。我们不去欣赏带给我们日常快乐的依恋,却总去拥抱转瞬即逝的情感;我们不去关注一直都在身边的爱,却总是沉迷于一见钟情。要是用心理学术语重新表述一下的话,那就是,我们关注了激情,却忽视了依恋。结果,我们错过了爱的真正奇迹。爱的奇迹就是,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卡夫卡这样写道: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生命会停止。

本书的观点则是:爱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爱不会消失。 CC5VXRwVM7kfgQHG82hFPmfOaqIjlQjk2J+b9zCf1jAG0rQu1EelA3DIwclvY6i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