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逐步突出特色化和错位发展,一批新升的本科院校都面临两个问题: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如何达到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高校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作者总结了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一般本科院校在专业基础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工程背景现状、学生课程与知识体系上的要求,参考传统课程内容与学生毕业出口的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编写了此书。
本书以机械制造工艺系统的各要素为主线,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了原《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的内容,突出“理论够用、宽度适宜、强化实践”。“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被大多数学校列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通常安排在力学、材料、金工实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系列课程之后讲授,计划学时为56学时。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除课堂教学外,还应有实验、课外作业、生产实习和课程实训等教学环节配套。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金属切削基本原理、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机械加工质量、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综合考虑本专业知识的宽口径和总结学生前期知识的掌握情况,本书在第1 章增加了4 学时左右的机械材料及钢的热处理的机械加工预备知识进行回顾与巩固,为课程效果提供保证。本书系统完整,覆盖面宽,有较强实用性。
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内容体系与现有的教材体系完全不同,各章内容相对独立。
(2)由于各章内容相对独立,可根据学时数和不同专业的需要进行取舍。如对教学计划中后续开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的,机械夹具设计章节可以不讲;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等专业,金属切削基本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章节仅供参考。
(3)知识结构组织上做到理论类够用,识记类够广,素质能力培养上可训、可练。
(4)注重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用尽可能多的图、表对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弥补普通本科院校因实训条件限制在金工实习环节留下的欠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尽量做到以较少的篇幅介绍更多的内容。
(5)本书每章后附有一定量的思考与习题,供学习者自我测试掌握情况。
本书由成都大学喻洪平任主编,成都大学唐茂、钱扬顺任副主编,第1 章由钱扬顺编写、第2 ~4章和第6、7章后半部分由喻洪平编写,第5 章由唐茂编写,第6 章前半部分由冉龙姣编写,第7 章前半部分由汪历编写,全书思考与习题部分由周黎明整理。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老前辈龚一龙教授、董万福教授和张跃华老师对新形势下本课程内容的教学组织给予了重要意见,教研室乔水明、赵悦、莫莉等老师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全书由成都大学喻洪平拟纲、统稿。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秦东兴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刘宇教授在百忙之中审阅了本书,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殷切希望使用本书的广大教师和读者提出意见并批评指正。
编者
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