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立志为医

邦本先生1939年1月出生于重庆市奉节县的中医世家,祖父郑仲宾、伯父郑惠伯为著名中医师,父亲郑敏侯为著名中药师。20世纪30年代郑氏家族就创办“泰和祥”中医药馆,诊务繁忙,声誉卓著。郑仲宾、郑惠伯父子常常参加“济贫药局”义诊,并在瘟疫流行之际施药救人,时任知县侯昌镇赠“儒医”大匾,以资表彰。郑氏一脉自仲宾以降,百余年来世居夔州,以医为业,代代相传,人才辈出,郑氏医家救死扶伤之仁心仁术在夔州可谓家喻户晓。

邦本先生1951年9月~1957年6月就读于奉节中学。高中毕业当年由于感染肺结核,被迫放弃高考升学,转而走上了自学中医,继承家传医学之路。1957年~1961年,邦本先生在当地一所民办中学一边任教,一边师从其伯父郑惠伯先生,有计划地自学古汉语和中医经典著作。郑惠伯先生是中医大家,也是古汉语专家,于医文两道均有极高造诣。邦本先生从《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起步,进而学习《濒湖脉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惠伯先生擅长治疗温病,有意识地引导邦本先生研读叶天士《外感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余师愚《疫疹一得》、吴又可《瘟疫论》等温病重要论著。这些广博专精的学习,既不断提高邦本先生阅读古典医著的能力,也对邦本先生继承家族学术,长于温病的研究与治疗有极大关系。邦本先生同时以王力《古代汉语》《汉语史稿》为基础教材,深入阅读《说文解字》《古汉语纲要》《训诂方法论》《校勘学史略》《古汉语虚词》《现代汉语》等几十种语言学书籍,积累了深厚的小学研究功力。惠伯先生还让他大量背诵《古文观止》、唐宋诗词以增强古典文化的感性知识和传统文化修养,做到以文滋医,文医相长。

经过长达4年的中医学理论准备,1961年10月,邦本先生辞教从医,正式调入奉节县城关联合诊所,师从川东名医冉玉璋、周蕴石两位老先生学习3年。白天跟师临床抄方,晚间读书学习,每周有一次集中授课,所用教材为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概论》和全国中医学院统编二版教材。师生朝夕临诊,口传心授,前辈名医的独特经验和诊疗技巧在耳濡目染中得以快速传承,这种传统师承制再辅以现代知识体系,动手机会多,教学效果好,成长很快。1964年9月~1965年8月,邦本先生在重庆中医进修学校系统学习了《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及《人体解剖学》。邦本先生担任了进修班学习委员,并受到著名中医专家胡光慈校长的特别关注和鼓励,他的第一篇学术文章《学习方剂学的心得》就是读书期间发表的(见《健康报》1964年11月4日第四版)。邦本先生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结业归来,即于1965年8月正式挂牌行医,很快成为县城中名望与日俱增的青年中医。1974年12月,因业务能力突出,他奉调万县地区中医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担任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1991年,郑惠伯先生入选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邦本先生被遴选为惠伯老学术继承人。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郑惠伯先生的学术经验,1991~1994年,邦本先生再次跟师继承学习,出色完成了继承工作任务,由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出师证书》,并于1992年调万县地区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前身)任副院长,主要转向中医临床科研和医院管理,1998年后专职从事中医临床和带教工作。

一边读书学习,一边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读书与临床是邦本先生从医50余年来的基本工作和生活模式,其中只有脱产学习的一年例外,这就是1981年2月~1982年1月,他参加湖南郴州地区卫生学校举办的“全国中等卫生学校中医经典著作医古文师资班”学习,并担任班长。当时,郴州卫校为当时卫生部重点联系学校,课程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医古文》《古代汉语》等经典选读课程,其中《古代汉语》由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位谷姓教授担任主讲。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邦本先生在古汉语知识和四大经典医理文理的专门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先后发表《内经同源字举隅》《内经伏气学说对伏气学派的影响》《内经选读中的文理问题》等学术文章10余篇,都是《内经》学习的重要心得。读书和临床是邦本先生一天的主要生活内容,也是他一生的生活方式,青年时期在奉节初踏中医路求索苦读是如此,在中医学校任教治学18年也是如此。他带领学生开门办学,巡回医疗,创建学校中医门诊部,带头坚持出门诊,从未离开过临床。在医院工作期间仍然如此,在繁忙的公务之中做到每周不少于3个半天门诊。邦本先生对临床医案非常重视,每次临床下班都要带回当天处方的复印件,养成了审阅当天处方的习惯,对疑难重症还亲自或者安排学生电话随访。他近十余年的门诊处方都妥善保存着,装了满满几大箱子。

邦本先生学术思想活跃,不受学派门户局限,不墨守成规,主张博采各家学说之精华,古今中外为我所用,继承创新,与时俱进。其学术思想主要有:辨病为纲,辨证为目;不泥寒温门户,贵在知常达变;专方研究,与以方系病并行不悖;辨治疑难病,细审痰瘀虚;未雨绸缪,崇尚治未病等。

作为“夔门郑氏温病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人之一,邦本先生全面继承了郑仲宾、郑惠伯的温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夔门郑氏温病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郑氏四代治疗温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将辨证、诊断、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的特点逐一凝练,成功申报了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更加凸显“夔门郑氏温病流派”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夔门郑氏温病流派”于20世纪初由郑仲宾奠基,20世纪30~60年代,经郑惠伯完善并逐渐形成了系统而实用的有渝东郑氏特色的温病流派。郑氏医家在继承前人治疗温病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基础上,发展了传统温病学术思想,将繁杂的温病分为“温热”和“湿热”两大类型;强调“以防传变”“重剂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急下存阴”“固护正气”等原则;临床上除广泛用于治疗急性病、传染病外,还扩展了温病运用范围,对内科重症、妇科出血、儿科发热等都形成了较完整的诊治方案,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邦本先生在前人治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于温病危急重症,由于发病急,病势重,变化速,病情复杂,辨治时总是抓住主要矛盾,再根据病情变化特点制定治疗法则,进而选方用药,始终做到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温病后期因温热之邪伤阴劫液,最易出现阴虚病机,然而有的病例此时病邪未尽,常伴见阴虚阳亢、虚实夹杂的证候,所以当以滋阴潜阳、标本兼施为治。他强调辨温热、湿热,尤应重舌诊,舌红苔厚腻者,当属湿热。

邦本先生传承并创新肺炎合剂、四妙勇安汤、达原柴胡饮、柴芩汤、水牛角地黄汤、白虎汤等中医方剂。在温病急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病、肿瘤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尤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善用虫类药治疗顽疾。如治疗肿瘤病,他的经验是扶正培本贯穿始终,攻邪消瘤适时跟进,突出症状随证治之。其遣药组方以性味平和,顾护脾胃为要。邦本先生的治病方法贯穿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体现了中医特色,是针对患者病情非常富有个性化的治疗,在临床上有显著疗效。

邦本先生是四川省万县地区中医学校的创建者之一,先后任该校中医内科专业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务处主任和教学副校长,潜心中医药教育事业18年。长期担任《内经》《温病学》《中医学基础》《内科学》《方剂学》等教学,所需讲义大都经手编撰。主要著作有《中医学基础》(主编)、《感冒病临床治疗学》(副主编)、《痹病论治学》(合著)、《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合著)、《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合著)、《中医精华浅说》(合著)、《历代中医学术论语通解》(合著)等,审定《古典医著选》《医中百误歌浅说》等教材和专著,为名老中医郑惠伯主任医师总结临床经验10万余字,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公开出版和发表的著述共计100万余字。

邦本先生先后获得四川省卫生厅卫生工作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993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担任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重庆中医药杂志》编委、万州区中医药学会顾问和万州区科技顾问团顾问等社会兼职。 4prfJGlExG03MscpZbeBtM2C8c2y/EC5ZAXFMrCR6QjeFz/ZwHfV/K3rSsZBdd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