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仲景对《内经》治则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内经》治则学说的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仅就防微杜渐、整体论治、标本先后、医门八法和辨证立法等五个方面,简略地论述仲景对《内经》治则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1.防微杜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载“上工救其萌牙(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由此可见,《内经》非常重视并反复强调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说:“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明显地表示了他继承《内经》的防微杜渐,重视早期治疗的学术思想。

2.整体论治 《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在《内》《难》中都论述了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进行整体论治的原则和方法。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说:“上工治未病,何也?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诊治疾病,须建立整体观念,从整体论治,方能提高疗效和预防病势发展。仲景继承《内》《难》这一治则学说的学术思想,对于慢性杂病的防治有实际指导意义。

3.标本先后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素问·标本病传论》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内经》强调了研究标本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这些内容都是很重要的。标本的范围非常广泛,运用非常灵活。它是一个相对概念,表明一种主次关系。六气有标本,六经有标本,治疗有标本。而六气对六经来说,前者是本,后者是标。脏腑对经络而言,前者是本,后者是标。病因与症状比较,前者是本,后者是标。同样,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病在内为本,病在外为标。

(1)治病求本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先调治本病,后治标病。《伤寒论》81条(1962年重庆版《新辑宋本伤寒论》,下同):“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旧微溏”,指患者平素大便稀溏,脾胃素虚可知,此为本。虽有热扰胸膈,出现栀子汤证,则为标。仍应“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故81条云:“不可与服之。”体现了仲景继承《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学术思想。

(2)急则治标 病有标本,治分缓急。《素问·标本病传论》说:“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见热象后见中满者,中满为标,当先治标。又说:“小大不利治其标。”《类经》十卷注释:“盖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虽为标病,必先治之,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凡治本者十之八九,治标者惟中满及小大不利二者而已。”《伤寒论》322条说:“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仲景在此言“腹胀不大便”,说明病非少阴虚寒证,而是少阴热化腑气壅塞之证。故用大承气汤急下救阴。此举既属急则治标,又是泄热存阴以治本。然仲景用大承气汤,或云“得下,余勿服”(《伤寒论》),或云“得下,止服”(《金匮要略》),少阴病急下证,使用本方时尤应如此。

(3)间者并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间,指病情轻浅;甚,指病情深重。并行,指标本同治;独行,指单独进行治疗,或治标,或治本。《伤寒论》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前方为治太阳病误下,里热夹表邪下利的表里双解之剂,后方为治少阴兼表的双解表里之剂,都属于“间者并行”(标本兼顾)之法。

(4)标本相移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治疗时或取于标,或取于本,其先后次序没有固定,标病重则治标,本病重则治本,观具体情况,可以互相移易。《伤寒论》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本条所述为伤寒误下,标本相移,表里先后缓急的治法。先病伤寒为本,后误下伤及脾肾为标。太阳之表内传少阴之里,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而下利清谷不止,标病在急,虽有身疼痛的表证存在,仍当急则治标,用四逆汤救里。阳回利止,缓则治本,再用桂枝汤解表。

4.医门八法 清·程国彭通过总结仲景的医疗实践经验,概括出来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基本法则,称为“医门八法”。仲景在《伤寒论》中根据《内经》治则精神而制定的八法,为后世确立各种治法奠定了基础。

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生气通天论》说:“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客者除之。”据此,仲景创麻黄汤。

吐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高者,因而越之。”据此,仲景创瓜蒂散。

下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留者攻之。”据此,仲景创承气汤、抵当汤。

和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急者缓之”“逸者行之”“以平为期”。据此,仲景创小柴胡汤。

温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寒者热之”“劳者温之”。据此,仲景创理中丸(汤)、小建中汤。

清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热者寒之。”据此,仲景创白虎汤。

消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据此,仲景创桃核承气汤、小陷胸汤。

补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衰者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说:“虚则补之。”据此,仲景创炙甘草汤。

(郑邦本撰文,原载《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 5shSjN6KHGn9shrdgB/fTkNBGhtlxuyBdgOE2VMAT4NwW/Kb1HcharLSfgLCNe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