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仲景对《内经》生理病理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摘要)

生理学说方面

《内经》生理学说,即藏象学说。它包括生命物质——精神气血津液、脏腑功能及经络系统。仲景全面继承了藏象学说,并以此为理论核心,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1.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是六经证治,它是在继承《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有关脏腑、经络的病变加以概括,归纳了六个证候类型,成为辨证纲领和论治准则。

(1)六经与脏腑 六经病证是脏腑病变的反映,三阳经病,反映了六腑病变;三阴经病,反映了五脏病变。

(2)六经与经络 六经病证亦是经络病变的反映,六经病证通过经络联系,可以相互传变,亦可以两经或三经合并为病。

2.仲景学说中的精神气血津液

(1)精 广义的精,包括精、血、津液。《内经》:“夫精者,生之本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当脏腑之精被炽盛之腑热灼烁,消耗殆尽,目失精养,出现“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时,仲景用大承气汤急下以存其阴精。《内经》:“夺血者无汗。”仲景有“衄家,不可发汗”。《内经》认为津液是由水谷精微生化而成的,过多的发汗会伤人津液。仲景又谆谆告诫“咽喉干燥者”“淋家”“疮家”“汗家”均不可发汗。

(2)神 《内经》:“血气者,人之神。”“神”既是构成生命的物质之一,又是复杂的生理功能活动表现。《金匮要略》中的“邪哭使魂魄不安”一段,是对精神异常症状的描述。究其原因,是由于血气虚少。《伤寒论》中的“谵语”“郑声”“发狂”等,究其原因,又是由于“神”所反映的生理功能活动异常。

(3)气 气包括真气、卫气、营气。《金匮要略》强调的“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即是对《内经》“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理论的发挥。《伤寒论》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治营卫不和之自汗,即本源于《内经》营卫学说。

病理学说方面

《内经》的病理学说,即病机学说,包括发病、病因、病变等内容。

1.发病 《金匮要略》中“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即是对《内经》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继承。

2.病因 《金匮要略》病因说是以客气邪风为主,以经络脏腑为内外,以房室、金刃、虫兽为第三因,较之《素问·调经论》“生于阳”“生于阴”说又发展了一步。

3.病变 《内经》中有虚实、寒热、表里病变的论述。这虚实、寒热、表里病变是最基本的。里虚寒的病变,又概括为阴;表实热的病变,又概括为阳。《伤寒论》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就是辨外感病阴阳两大证型的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变寓于六经病证之中,就成了仲景辨证论治的基础。

(郑邦本撰文,原载《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DDAmlpgrhP6AcvIBmdNZastNYUAtDbBzWrZMPDI/pj4ihYlOKzuKXAcKPGGYYV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