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读经典需广博专精

治学要读书,而且要勤学苦读,方能有所成就。唐代鲍坚在《武陵记》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锦绣。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显然马融之所以能成为“绣囊”,并非真是由于他梦中摘花食之,而实际是因为他勤学苦读的缘故。故事要告诉读者的道理是明白的。在勤学苦读的基础上,讲究方法亦是重要的。前人和今人摸索出的不少读书经验,可以借鉴。这里就治学中医而话读书广博专精,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著名的中医理论家、教育家任应秋教授,生前涉猎了六千多种古今医籍,发表学术论著在三百万言以上。任老学识渊博,成就巨大,驰名中外。他有坚实的经学、史学、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基础,为其畅游学海、攀登书山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他一生中手不释卷,勤奋过人,可谓博矣。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中医理论研究、古籍整理、学术流派研究为最。这又说明任老能由博返约,对与上述研究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着力最深。周建人先生在《略谈专和广》中说:“广博的阅读,我觉得不会妨害专,反而有助于专。”这正是周老对于读书广博专精,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治学经验总结。

据《中国图书联合目录》(1961年)所载医籍,就达7661种。浩瀚书海,茫茫无涯。读书如何去广博呢?清代王鸣盛先生在《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陈垣教授在《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中说:“从目录学入手,可以知道各书的大概情况。这就是涉猎,其中有大批的书可以‘不求甚解’。”如同治文史哲的应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问答》一样,治中医学的要读中医目录学《中国医籍提要》。这本书介绍了504部医籍(多数系清代以前医家著作),是一部医籍目录及提要的理想之作,是治中医学的不可多得的工具书。作为入门途径,令人受益匪浅。它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医家类》《医学读书志》《中国医学大成总目提要》《四部总录·医药编》等同类工具书比较,分类系统科学,内容精赅贴切,突出了中医学特点、学术成就和学术源流,评价客观公允,并有作者生平传略及版本介绍。读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穷及医源,精勤不倦,广博涉猎,必能获取丰富知识。

读书又如何去专精呢?陈教授在同一篇文章中还说:“要专门读通一些书,这就是专精,也就是深入细致,‘要求甚解’。”在广博的基础上,还必须选择与专业研究密切相关的几部主要典籍,熟读,精读,甚至背诵,目的是“要求甚解”。有人把这项工作比喻成“攻占堡垒”,“取得了据点,然后可以进攻退守,发展自如”。这比喻很精辟,说明了读书要专精的道理。据说著名的大作家茅盾先生能背诵《红楼梦》,可见茅公当年阅读名著专精的程度。中医界能背诵《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典籍的学者,是不乏其人的。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李重人副教务长曾写信告诉笔者:“背诵的方法,有记忆背诵,不思考的背诵,即熟唸,以及记遍数的背诵,前人即读一百字,读一百遍,可以牢记,约需一小时。”几十年来的读书实践证明,李老的经验是有效的、宝贵的。

读书广博,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知识,了解和熟悉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这样方能避免以管窥天,克服孤陋寡闻,在治学中得出科学的结论。读书专精,可以得到学问的精华。广博专精,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定能有所成就。

——本文据郑邦本《读书札记》之资料整理 WBODCcN2S9b+hQypKPRDXxxmVuWhw81RaBVoUHcaZ4z9ivUMNMIQSiKugtv2jJN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