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博采各家学说精华

1.宗李东垣脾胃学说,善治脾不统血证和肿瘤病

金元时期李东垣师从张元素,继承张氏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并有所阐扬和发展。他著述《脾胃论》独树一帜,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见解,形成了“脾胃学说”,成为补土派的创始人。邦本先生受其影响很大,他治疗脾不统血所致之血证,如气不摄血之崩漏,用补中益气汤、五子衍宗丸加减有良效。他还善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因脾气虚,脾不统血所致之一切血证,如吐血、便血、尿血、肌衄等。治疗重症肌无力,选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50~100g,效果较好。运用扶正培本(尤其重视脾胃),解毒抗癌法,治疗肿瘤病,对于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

2.运用痰瘀学说,辨治疑难病症

前人关于痰瘀同源之说颇多论述。如《诸病源候论》云:“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血证论》谓:“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血病不离乎水”“水病则累血”及“痰亦可化为瘀”。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的观点时,剖析其病机为“瘀闭痰结”“久病必瘀闭”,指出“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痰浊水饮是人体津液代谢的病理产物。痰浊内阻,血脉不通也可产生瘀血,故痰浊是瘀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瘀血阻滞,血脉痹阻,而使津液代谢失常,水湿痰饮内生。痰和瘀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津血为病所导致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津血在生理上同源,互相生化,在病理上痰瘀同源,均属阴邪,两者同出一源,异名而同类,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邦本先生说这的确是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

对于痰瘀学说,邦本先生十分重视,他在治疗疑难病时提出的“辨治疑难病,细审痰瘀虚”的学术思想,即源于此。

3.广泛吸取历代医家应用虫类药物的经验

虫类药物是中药中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其形体上多较小,多数属昆虫类。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特殊的生命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虫类药物的方剂以抵当汤、大黄 img 虫丸、鳖甲煎丸等为经典,《本草纲目》中收载虫类药物达107种,近代善用虫类药物的医家主要有张锡纯、朱良春等。邦本先生对朱良春运用虫类药物的丰富经验(包括虫类药的独特医疗作用、疑难病诊治之技巧和治疗疑难病应用虫类药的具体方药等),尤其重视。

邦本先生广泛吸取历代医家应用虫类药物的经验,用于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病、结缔组织疾病、肝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均收到良好疗效。对于虫类药物的功用主治,因其配伍不同而异,邦本先生将其概括总结为疏风泄热、解毒消痈、息风定惊、搜风通络、攻坚破积、温肾壮阳等。

综上所述,邦本先生的学术渊源主要来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经典理论,温病学术经验主要来自家传,杂病学术经验则博采各家学说之精华,如“脾胃学说”“痰瘀学说”等,结合其自身的临床实践,做到了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可谓其学术源远流长矣。

学术渊源 zu/G2tmS3780zyjPj3X9q2qsJbt5zKcGKo0X18DhSltmd0uImMnDTCEgHUhBwJ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