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我正在坐门诊,一对夫妻带着他们8岁的儿子前来就诊。问诊时,孩子隔一会儿就挤眼睛、耸肩膀。我诊断为“小儿抽动症”,开了药方。孩子爸爸跟我说:“大夫,您可得救救我儿子啊。我家里就这一个孩子,您不知道,从小我们对他的期望有多大,我们从他上幼儿园起,对他的培养可是不遗余力,编程、小提琴等各种各样的班都给孩子报了,就是想让孩子比别人家的优秀一些。自从发现孩子得了抽动症,我们真的特别难受、特别崩溃。”说完,孩子爸爸的眼圈都红了。
其实,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儿童抽动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七八岁的孩子,主要症状是注意力不集中、挤眉弄眼、清嗓子,有时候会搞得班里上不成课,以致老师会劝孩子家长及时就医。中医认为,儿童抽动症的发病原因是脏腑失调、阴阳偏亢。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在心则为心气不足,心神失守;在肝则为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在脾则为脾虚失运,生痰化热;在肾则为髓海不充,脑失所养。以上病变导致肝肾阴虚、心脾不足、痰热内扰,引发一系列相应的神志病变。
肝肾阴虚
这类儿童多表现为神思涣散,烦急易怒,多说多动,口干唇红,五心烦热,舌红少津。对于这类证型的儿童抽动症,我在门诊上常用知柏地黄汤加味进行治疗,就是在知柏地黄汤(熟地黄10克,山药12克,山萸肉8克,丹皮8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知母8克,黄柏6克)的基础上,加上白芍10克,麦冬10克,龟甲15克。此方中的知柏地黄汤滋养肝肾、泻相火,加龟甲、麦冬、白芍以助潜降痰火,安定神志。
痰热内扰
孩子体内有痰热之邪的时候,就容易上扰神窍,导致孩子出现躁扰不宁、烦急易怒、多语多动等精神症状,以及呕恶痰多、脘痞纳呆、口渴引饮、尿黄便结等躯体症状。这时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天竺黄6克,胆星8克,黄芩10克,郁金6克,石菖蒲5克,栀子8克,竹茹10克,黄连3克,川贝3克。此方中的黄芩、黄连、栀子清热降火,天竺黄、川贝、竹茹清化痰热,郁金、石菖蒲化痰开窍。此方清热化痰,开窍宁神,直达病根。
每次遇到类似的患者,我都会嘱咐家长,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孩子情志的调理同样非常重要,不要打骂孩子,要多鼓励、多安慰,在学习上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抽动症在儿童期较为常见,主要与饮食结构、家庭氛围、成长环境、生活习惯以及神经发育有关。现在通过药物、情志调理将病情控制住。等孩子长大了,神经系统发育完善了,自然就痊愈了。
上面提到的那个孩子坚持治了两个月,治好了抽动症,人变得活泼开朗、身体强壮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庭氛围也变好了。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得了抽动症,整个家庭气氛会变得很压抑,病治好了,家庭就有希望了。作为医者,我心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