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小E是谁

她,历史悠久

首先介绍的,是我们这本书的女主角。

她可是妇科疾病这个江湖上的元老级人物。最早关于她的记载,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希波克拉底时代,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她的类似描述——“子宫溃疡”。1860年,德国病理学家Carl Von Rokitansky首先发现了她。而在神秘的东方,古老的中医学则将她列入“痛经”“癥瘕”“不孕”等疾病的范畴。

img

直到1921年,一位美国医生John Sampson才真正准确地描述了她,并将“Endometriosis”这个芳名赐予了她,翻译成中文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她为“内异症”。本书中,我们称呼她为“小E”。

她,神秘未知

自19世纪以来,无数科学家为之倾倒,探索她的奥秘。先后提出“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在位内膜决定论”等多种学说,但均不能完美解答小E从何而来。

这些学说中,认可度最高、传播度最广的是“种植学说”与“在位内膜决定论”。

img

“种植学说”认为,小E的发生是由于应该在子宫腔生长的“子宫内膜”随着逆流的经血,播散到了子宫腔以外的地方,并且落地生根,野蛮生长。

经血逆流是指月经期剥脱的子宫内膜随经血逆流而上,沿子宫腔-输卵管-盆腔通路,到达并种植于卵巢和相邻的盆腔腹膜,并在这些地方继续生长,也可以通过淋巴及静脉播散到全身。

经血逆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80%~90%的女性可存在这种情况,但为什么其中只有10%~15%的小仙女会患上内异症呢?

img

针对这个问题,“妇产界男神”郎景和院士提出的“在位内膜决定论”给出了解释。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就是安安分分待在宫腔内的子宫内膜),不同于非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正是这种“与众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宫内膜在除宫腔外的其他部位也可以种植、生长、剥落,导致了小E的发生。

中医学则把这种差异归为个体的体质差异。 x5+bhCv8AJmjafVdPUm5IEPgpO3sohR0m3D0AGnwvsJEmiS81w9i7qL/0PYBCS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