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为5%~20%,中国发病率约为5.6%。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女性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疮。PCOS临床可分为肥胖型及非肥胖型,二者发病比率相当。其最基本的发病机制是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功能紊乱,临床治疗主要以调整生活方式及口服避孕药或促排卵药物治疗为主,本病缠绵难愈,临床症状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许多困扰。
古籍里并没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一病名的记载,中医医家认为本病应归属于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等范畴,以月经后期或闭经、不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单病种PCOS诊疗方案与路径的中医辨证标准将PCOS分为脾虚痰湿、痰瘀互结、肾虚肝郁、肾虚血瘀型,以化痰除湿、活血祛瘀、补肾疏肝为主要治法,大多数医家认为PCOS发病以寒为主,很少有人提及清热。
对于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四大经典中多有论述。《黄帝内经》对月经的认识是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为主导,明确阐述了月经产生的机制,即“肾-天癸-冲任-胞宫”,并记载了妇科历史上第一个方剂——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用其治疗血枯经闭。《金匮要略》中总结月事不来的病机是因虚、积冷、结气导致胞脉闭,故治疗以肾气丸之类补虚,以温经汤之类祛寒逐瘀,以抵当汤之类逐瘀通经。后世医家叶天士《叶氏女科》认为形盛妇女经闭不孕的病机多是气滞痰湿,方用苍附导痰丸行气消痰以调经。
姚美玉教授师古而不泥古,认为PCOS之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病因除寒、痰、瘀外,尚与热有关。近年临床发现PCOS热证多,尤以肥胖型PCOS患者临床表现热证更为多见,即便是非肥胖型PCOS也可有热象。在《内经》泻心火以调经的理论指导下,姚美玉教授提出从清热论治PCOS,临床多选经方白虎汤、苍附导痰汤、清肝解郁汤等治疗。肥胖型PCOS以胃强脾弱、胃热脾湿、痰热互结为主要发病机制,治疗当清胃热,健脾化痰以通经,方用白虎汤合苍附导痰汤加减,白虎汤清胃之热,苍附导痰汤化脾之痰湿;非肥胖型PCOS以肝郁胃热、瘀热互结为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以疏肝行气,兼清胃热,用清肝解郁汤加减。
PCOS临床主要症状为月经紊乱,如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甚或闭经,或有经期延长、淋漓不净以及不孕等症状,主要体征为肥胖或BMI值正常(非肥胖)、多毛、痤疮、黑棘皮症等。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显于诸外。姚美玉教授重视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肥胖型PCOS不仅有体重超重、多毛、痤疮、舌胖有齿痕、脉沉等痰湿证候,更见身热多汗、面赤、胃中灼热、喜凉食、手足热、便黏腻等热象,且多有暴饮暴食、喜食零食、嗜食肥甘厚味等特征,《灵枢·五变》曰:“胃中热则消谷。”《灵枢·大惑论》曰:“谷消则善饥。”《灵枢·经脉》曰:“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即胃中热则消谷善饥,因此姚美玉教授认为胃热强食,食多伤脾,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故胃热脾湿是肥胖型PCOS的主要病机。近代医家多认为PCOS为肾虚、脾虚、肝郁、痰湿、血瘀所致,故多从补肾健脾、疏肝化瘀、化痰除湿论治PCOS,而鲜有人考虑清热。刘完素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提出“以妇人月水,一月一来如期,谓之月信,其不来,则风热伤于经血,故血在内不通”,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中指出“如女子不月,先泻心火,血自下也”,以及有热伤经血的论述,并以清热凉血论治闭经。我们认为肥胖型PCOS病机为胃强脾弱,胃热脾湿,痰热互结,故清胃热,健脾化痰除湿为主要治疗原则。《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之总治则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多为寒证,故以温药温化痰饮,而PCOS的患者胃中有热,痰湿互结,单用温化的方法一方面助长胃火,另一方面会使痰热更甚,病程反长,缠绵不愈。正如叶天士提出的“湿热互结,如油入面”,阐述了湿热之邪致病,缠绵难愈的特点。对于湿热证的治疗,吴鞠通认为“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湿热两伤,不可偏治”“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提出:“热得湿而热愈炽,湿得热则湿愈横。”强调了清热与祛湿并举的重要性。故老师治以清热和胃,健脾化痰,方用白虎汤合苍附导痰汤加减,祛痰不助热,清热不助痰,痰热并除,既调冲任,又调体质。
而非肥胖型PCOS患者除有月经紊乱或不孕的主症外,常伴有烦躁易怒,经前胸胁、乳房胀痛,多食而不胖,面额痤疮,唇周细须显现,手足心热,口渴,便秘溲黄等肝气郁滞、肝经火郁的表现。多食说明胃中有热,而面部痤疮及多毛乃肺热之象。因此姚美玉教授认为肝郁化火,肝火犯胃、犯肺,肝肺胃蕴热,湿瘀热互结是非肥胖型PCOS的主要病机。本病以肝郁为本,湿、瘀、热为标。“女子以肝为先天”,素易忧郁是女子本性,加之现今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加大,情志不舒以致肝失条达而出现上述症状,故肝郁为其最基本的病因,肝主疏泄,能够调和气机,调和阴阳,调和三焦水道,当肝失疏泄时,容易郁而化火,容易产生痰湿之邪,并易产生瘀滞。肝经循少腹,环阴器,布两胁,挟胃,注肺,亦为冲、任二经之过,肝郁气滞,无以推动血行,肝失疏泄,三焦不利,湿瘀结于下焦,则月水不以时下,若瘀与热互结则漏下不止。肝失调达,则胸胁乳房胀满不舒。自古有瘦人多虚火之说,肝郁则生胃热,胃热则消谷,耗津,故出现多食而不胖、口渴咽干等热证。肺主行水,木火刑金,三焦不利,水道不通,水气与肺热相结,蒸腾上焦,则口渴不喜饮,又因肺主皮毛,湿热互结于头面而致多毛、痤疮。治疗本病当以疏肝为主,兼以清热、化瘀、除湿,故疏肝清热,化瘀除湿为主要治疗原则。湿瘀热互结本应除湿化瘀清热,但本于肝郁,故治疗以疏肝为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司血海,主疏泄,通利三焦,肝的气机调达,气行推动血行,三焦水道通利,再佐以清热、除湿、化瘀,则月经得通,故方用清肝解郁汤加减。
主症: 月经后期,量少,甚或闭经,或有经期延长,淋漓不净,甚或不孕,肥胖或有多毛、痤疮、黑棘皮症等。伴有头晕胸闷、喉间多痰、肢倦神疲、脘腹胀满、身热多汗,嗜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大便黏腻不爽;舌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舌边尖红,脉沉滑。
治法: 清热和胃,健脾化痰。
方剂: 白虎汤合苍附导痰汤加减。
组成: 石膏30克,知母15克,苍术(炒)15克,香附15克,陈皮15,茯苓25克,半夏(姜)10克,胆南星10克,甘草10克,柴胡10克,黄芩15克,丹参30克,黄连10克,当归15克,赤芍20克,菟丝子30克。
方药分析: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主治气分热盛证,方药组成为石膏、知母、粳米、甘草。肥胖型PCOS患者的临床有身热、汗出、口渴的表现,正是气分热证的表现,故取白虎汤切中病机。本方取白虎汤中的主要药物石膏合知母,方中石膏辛甘大寒,主入肺胃气分,善清阳明气分大热,清热而不伤阴,并能止渴除烦,用为君药,臣以知母苦寒质润,“清肺胃气分之热,热去则津液不耗,而阴自阴暗长矣”,既“佐石膏以扫炎熇”,又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以止渴除烦。石膏配知母相须为用,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之力尤强,为治气分大热之最佳配伍。
苍附导痰汤见于叶天士《女科全书》,用来治疗肥盛女人无子者,方药组成为苍术、香附、陈皮、胆南星、枳壳、半夏、茯苓、神曲。现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PCOS。方中苍术燥湿健脾,香附理气散结以开下焦及经脉之痰,为君药;二陈汤辅之健脾化痰,痰湿化气机畅,则经血调和;胆南星辛烈,走经络,除痰通血脉。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祛瘀通经之效。
单纯苦寒清热则湿不化,苦温燥湿则热易炽,故白虎汤与苍附导痰汤合用,既清胃热,又化痰饮,使痰热并除,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提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为奇恒之腑,通达阴阳,十一脏的功能正常与否,都取决于胆的疏泄功能,肝胆相表里,“女子以肝为先天”,本病常缠绵难愈,加之患者体貌改变,使其情志不舒,肝气郁滞,肝胆疏泄失常,故除主症外多见情志改变,老师取柴胡、黄芩,配伍苍附导痰汤中的半夏而成小柴胡汤,一则疏泄肝胆以调情志,二则通利三焦水道以清湿热,三则疏肝扶脾以化痰饮。本方取柴胡辛散之性,透泄少阳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清热燥湿,与柴胡相配伍,一散一清,恰入少阳以解少阳之邪,黄芩与半夏配伍,辛开苦降,治疗PCOS患者湿热中阻,痞满呃逆。
PCOS患者以月经后期、量少、闭经、漏下等为主症,其病机有痰热互结,瘀阻冲任实象,又因病情延绵,脾胃功能受损,后天之精化生不足而有气血亏少的虚象,故本病的病性为虚实夹杂,所以在清热化痰的同时,配伍丹参、当归、赤芍调补气血。《妇人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重庆堂随笔》提出“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产后要药”。《景岳全书·本草正》记载:“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又血中之圣药也。”《本草备要》中记载:“赤芍主治略同(白芍),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能行血中之滞。”此处取丹参补血化瘀调经,当归、赤芍佐丹参养血活血以通经化滞,并可入肝经以养血柔肝。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能降低雄激素,调节糖脂代谢。黄连清热燥湿,善清胃火,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连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小檗碱(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也可使雄激素水平降低。丹参与黄连配伍能共同改善PCOS患者的高雄体征及胰岛素抵抗。黄连配半夏辛开苦降清胃中湿热,并且丹参与黄连配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糖代谢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体内激素水平。
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与元阳,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而菟丝子既可补肾阳,又可益肾阴,此处取其温肾以健脾,补肾以益肝之效,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综上所述,白虎汤合苍附导痰汤加减主要功效为清胃降火,健脾化湿,疏肝补肾,调理脏腑,调节冲任以调经。该方兼顾脏腑与气血,固护先天及后天,既调体质又调情志,可谓治疗胃脾湿热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良方。
主症: 月经后期,量少或数月不行,经行有块,或月经延长,崩漏不止,甚或闭经不孕;常伴有烦躁易怒,经前胸胁、乳房胀痛,多食而不胖,面额痤疮,唇周细须显现,手足心热,口渴,便秘溲黄;舌质暗红,脉沉弦。
治法: 疏肝清热,化瘀除湿。
方剂: 清肝解郁汤加减。
组成: 柴胡15克,黄芩15克,姜半夏10克,桔梗25克,赤芍20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浙贝母20克,炙远志25克,茯苓25克,小通草5克,牡丹皮15克,皂角刺15克,川楝子25克,延胡索25克,甘草10克。
方药分析: 清肝解郁汤出自《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原方治疗“乳中结核”,文中论述:“乳中结核梅李形,按之不移色不红,时时隐痛劳岩渐,证由肝脾郁结成。”原方为当归、生地黄、白芍(酒炒)、川芎、陈皮、制半夏各八分,贝母(去心,研)、茯神、青皮、远志(去心)、桔梗、紫苏叶、栀子(生,研)、木通、甘草(生)各四分,香附(醋炒)一钱。此方疏肝理气,兼以补血活血,健脾化痰,现临床常用其治疗乳腺疾病。原方中以四物汤为主,因肝体阴以用阳,故养血以助肝之疏泄,使气机通畅,木郁达之,柔肝养血,疏肝解郁;香附、栀子、青皮、紫苏叶、木通入肝经,行肝气,清肝热;方中用半夏、陈皮、桔梗、贝母燥湿化痰,理气健脾,调节脾胃运化功能,以上四药合用以理气健脾,散结除湿;佐以远志、茯神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姚美玉教授喜用原方加减,再取小柴胡汤、金铃子散、消瘰丸之意,使其兼备疏肝、清热、化瘀、除湿的功能。
方中配伍柴胡、黄芩与姜半夏配伍而成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病证。原方本就有疏肝解郁之性,此处去香附、栀子、青皮、紫苏叶不用,而用小柴胡汤,因为少阳主枢机,具有调和阴阳、脾胃、气血、三焦水道的作用,《伤寒论》中有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而小柴胡汤恰入少阳,故姚美玉教授虽取清肝解郁汤之义,但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辛开苦降以和解少阳枢机,“枢机利则百气转”,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五脏功能协调,肝气得疏,脾胃相和,肺气升降如常,既治肝郁之本,又清热,化瘀,除湿治其标,标本兼治。
肝体阴用阳,故方中以四物汤养肝血,增强小柴胡汤疏肝解郁之效。PCOS患者由于冲任湿瘀互结而致月经不调,清肝解郁汤中有虽有一定通经作用,但活血化瘀之力不足,故方中加入川楝子、延胡索,即金铃子散,与四物汤配伍,疏肝养血,化瘀通经。金铃子散出自《太平圣惠方》,具有疏肝泄热、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郁化火证。方中川楝子味苦性寒,疏肝行气,清肝泻火止痛;延胡索苦辛性温,行气活血,擅长止痛。两药配伍一泄气分之热,二行血分之滞,善治气滞血瘀证。李时珍曰:“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方虽小制,配合存神,却有应手取愈之功,勿以淡而忽之。”姚美玉教授善用川楝子与延胡索,川楝子既能够增强柴胡疏肝解郁的作用,又取柴胡主升、川楝子主降之性,调节气机升降功能;延胡索与方中芍药配伍,增强活血化瘀之力以通经,此处将原方中白芍易赤芍,与牡丹皮相须为用,清热凉血祛瘀以通经。
多数PCOS患者以月经不调为主症而伴有多毛、痤疮的兼症,另有一部分PCOS患者月经正常,但常有因痤疮或多毛症状就诊,究其病因,仍为湿瘀互结所致,故此处以方中浙贝母配伍皂角刺,取消瘰丸之意,清热祛湿,散结消痈。消瘰丸出自《医学心悟》,原方由玄参、牡蛎、贝母组成,具有清润化痰、软坚散结之功效,主治痰火凝结之瘰疬痰核。方中浙贝母配伍牡丹皮、小通草、远志清热化痰祛湿,清热之力已经足够,故去玄参而不用,再将牡蛎易为皂角刺,既避免了牡蛎的收涩作用,又增强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力量,上四味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消肿排脓之效。
姚美玉教授用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非肥胖型PCOS瘀湿热互结型,既疏肝清热,又除湿化瘀,调畅枢机使气血津液运行如常,清脏腑之热使之各司其职,化机体之瘀、湿,使任冲之脉通达,月经得行,机体归于正常。
【小结】
由于PCOS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其证候特点亦多变,大部分学者认为PCOS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以肾虚为本,痰湿、血瘀为标,既往研究资料表明痰湿、血瘀既是PCOS的病理产物,也是其病理基础和主要致病因素,痰瘀壅滞于胞宫而发为本病,故多从补肾健脾、疏肝化瘀、化痰除湿论治PCOS,而鲜有人考虑清热。刘完素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提出“以妇人月水,一月一来如期,谓之月信,其不来,则风热伤与经血,故血在内不通。”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中指出“如女子不月,先泻心火,血自下也”,以及有热伤经血的论述,并以清热凉血论治闭经。我们认为肥胖型PCOS病机为胃强脾弱,胃热脾湿,痰热互结,痰热内蕴,困阻气机,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聚而生痰生瘀,阻滞气血,困扰冲任,经血不利,孕育难成而为PCOS。而非肥胖型PCOS以肝郁为主,肝火犯胃而有胃火,木克脾土而有脾湿,木火刑金则有肺热,肝郁气滞而有血瘀,湿瘀热相结而出现PCOS的一系列表现。故治疗PCOS时应审证求因,精准辨证,切不可忽略清热。
高某,女,17岁,未婚。2019年6月9日初诊。
主诉: 月经3~6月一行,经期持续7~15天1年余。
现病史: 该患者12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正常,近1年因学习压力较大,饮食无节制,缺乏锻炼,体重迅速增长,月经失调,曾于外院就诊,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遵医嘱口服达英-35治疗2个月,优思明1个月,停药后症状反复。患者现身高175cm,体重95千克,月经周期3~6月,经期7~15天,量中,色暗红,有血块,经前偶有轻微乳胀。末次月经2019年6月7日,末前次月经2019年2月25日。患者面部痤疮明显,颈部黑棘皮症,体毛较多,身热多汗,身胖倦怠,喜食冷饮,睡眠尚可,大便黏腻,小便稍黄,舌质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黄腻,脉沉滑微数。
辅助检查: 性腺激素六项示FSH2.78mIU/mL,LH6.27mIU/mL,PRL9.12ng/mL,E254ph/mL,P0.1ng/mL,T70.9ng/dL;空腹胰岛素40.5μIU/mL;盆腔超声示子宫内膜厚9.8mm,回声均匀,双侧卵巢呈多囊状态。
诊断: 多囊卵巢综合征(胃热脾湿型)。
处方: 石膏30克,知母15克,苍术(炒)15克,香附15克,陈皮15克,茯苓25克,半夏(姜)10克,胆南星10克,甘草10克,柴胡10克,黄芩15克,丹参30克,黄连10克,当归15克,赤芍20克,菟丝子30克,竹茹15克,白芥子10克。
按语: 该患者因学习压力大,肝失疏泄,三焦不利,故停痰,停水,停饮,肝火横逆犯胃,故胃中有热,消谷善饥而致形体肥胖;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损伤脾气,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热互结,阻滞冲、任胞脉而致月经稀少,经闭不来或经期延长。胃中湿热下迫大肠,故大便黏腻不爽,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肺中湿热上蒸头面出现痤疮,发于肌肤则多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沉滑微数皆为湿热蕴结而来。姚美玉教授将其辨证为胃热脾湿型,治以清热和胃,健脾化痰为主。方用白虎汤合苍附导痰汤加减,两方合用,祛痰不助热,清热不助痰,痰热并除,既调冲任,又控制体重。
《素问·评热病论》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曰:“胞脉主冲任之血,月事不来者,乃胞脉闭也。中焦取汁,奉心化赤,血归胞中,故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水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此申明月事不来之义也。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循背里,散胸中,会咽喉,络唇口,淡渗皮肤,行于周身,月事不来,由于胞脉之闭,则热从胸背上至头手热,亦由胞脉之热。”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曰:“如女子不月,先泻心火,血自下也。”
《女科切要》云:“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痰湿与脂膜壅塞之故也。”
《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云:“经水不通有属积痰者。大率属脾气虚,土不能制水,水谷不能化精,生痰不生血。痰久则下流胞门,闭塞不行,或积久成块,占住血海,经水闭绝。”
《兰室秘藏》曰:“痰气盛者,必肥妇也,毋论身肥则下体过胖,子宫缩入,难以受精,即或男子甚健,鼓勇而战,射精直入,而湿由膀胱,必有泛滥之虞。”
《丹溪心法·子嗣》曰:“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浓,恣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
【苍附导痰丸(《叶氏女科证治·卷一》)】
处方: 苍术2两,香附2两,枳壳2两,陈皮1两5钱,茯苓1两5钱,胆南星1两,甘草1两。上为末,姜汁和神曲为丸。
主治: 形盛多痰,气虚,至数月而经始行;形肥痰盛经闭;肥人气虚生痰多下白带。
用法用量: 淡姜汤送下。数月行经宜服苍附六君汤,兼服本方;肥人白带,多痰,宜服柴术六君汤,兼服本方。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原方: 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芎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去心)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去心)一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
原方: 水蛭(熬)三十个,虻虫(熬,去翅足)三十个,桃仁(去皮尖)二十个,大黄(酒浸)三两。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