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共产主义原理》

反克利盖的通告

根据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包括《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在内的几种纲领草案被分发给各地的支部讨论。讨论的结果并不乐观,这促使恩格斯决定改写草案,其结果就是1847年11月前后完成的《共产主义原理》。

《共产主义原理》1914年第一个德文单行本(德国)

《共产主义原理》1925年英文单行本

《共产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沿袭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那种教义问答体形式。但是在内容方面,可以看出《原理》的问题比《草案》多了3个,从22个增加到25个,《原理》的篇幅相较于《草案》更是从3500字增加到了18500字,内容的分量有了显著增加。但与此同时,通过对比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文献之间存在清晰的继承关系。

首先,在《原理》当中,《草案》的第7至13条即其主体部分得到了完善与扩充。

其次,关于共产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的相关问题在《草案》中并没有谈到,而这一点在《原理》中则得到了详细论述,恩格斯明确回答了“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区别”以及“共产主义者如何对待其他的政党”的问题,这两个以前没有的问题显然是为了回应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的指导思想之争。

最后,《草案》中的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回答与表述在《原理》当中也得到了大量的修改、扩充和调整,这从以下几个例子中就可见一斑:

(1)《草案》中第1至6条的问答由《原理》中第1条关于“什么是无产阶级”的问答所取代,表述得更为透彻。

(2)《草案》第9条问答在《原理》当中得到了改写与扩充,这一点体现在《原理》的第4与第5条问答上。这两条引入了对“劳动”的阐述,对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等同于“商品”的悲惨地位进行了进一步论证。

(3)《原理》为了加强文章的紧凑性和连贯性,补充了一个第6条,从而更好地衔接了第7至10条问答。

(4)《草案》在论述了无产者和手工业者的区别之后并没有继续深入下去,而是话锋一转,转向了其他问题。而恩格斯在《原理》中写完上述问题后,对有待深入的地方进行了填补和修整,“趁热打铁”地添加和撰写了第11至14条问答。这几条问答充分运用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详细讲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状况与发展方向、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等内容。他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并对无产阶级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进行了论述,指出:“可以把所有这些弊病完全归咎于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的社会制度”,而“通过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来彻底铲除这些弊病的手段已经具备”。 这些都将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结论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革命纲领的说服力。因而,恩格斯补充的这一部分成为了《原理》最为重要的地方之一。该部分同其之前的9条问答后来往往被人们当作《宣言》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关键“草稿”部分。

《共产主义原理》1949年中文第一版后记

(5)《原理》的第15条问答对应的是《草案》第13条问答。但是将《草案》关于“财产公有”的论述纠正为了对“废除私有制”问题的讨论,显得更加严谨、合理。

(6)《原理》的第18条问答囊括和细化了《草案》的第16至19条问答。在《草案》中,关于改造社会的措施还仅仅只是萌芽,而在《原理》第18条中,改造社会的措施则被细化为了12条措施,并在最后作出了经典的结论:“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国家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灭亡,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生产将大大增加,人将大大改变,以致连旧社会最后的各种交往形式也能够消失。”

(7)《原理》的第19至20条问答也体现了对《草稿》的扩充。在宣布了私有制的灭亡之后,该部分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切入,对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以及德国共产主义革命面临的现实难题进行了详述,并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先进与美好,其中关于“人的发展”“三大差别的消失”等内容往往被认为是《宣言》第二章中相关部分的直接“思想草稿”。下面是一个《草案》与《原理》的关系表,数字代表了《草案》与《原理》中的相关问题条目,它大致能够体现两篇文献在结构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与《共产主义原理》关系表

可见,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相比,恩格斯显然已经不在理论上妥协了,而是开始彻底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BDDQKUIhhZ74+eaGw2acQYLyZdQodIxuLMHm6GIs5yxP2w5FlmwRGLpbDXpcUbv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