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如何主动解决眼前的问题

我们再试着深入探索拥有着心理韧性,即生性不屈不挠的人所具备的特征。其一,便是有着面对困难时勇于解决的勇气和意志。自我心理学领域对此有如下假说:心理韧性强劲的人,能够感性地且预判性(proac tively)地克服任何困难。那另外的问题同样浮出水面:他们究竟是如何应对眼前的问题的?答案最终还是聚焦到了前摄行为上。

反应性人格的人的生活围绕着抱怨和不满展开,不曾迈出解决问题的一步,嗟叹着“生活真难啊”,或又因“都怪他做了那样的事”而推卸责任。无论明天将会怎样,都随它去吧,他们眼中无暇预想未来的种种,不过困在过往的鸡毛蒜皮里。

希金斯的著作中曾提到一位名为希波的女性,她常以逃脱逆境为目标,并为了追求更好的人生而不断努力。有心理韧性的人正是如此,更重视内心的感受,即便是目视对方,也能洞察其内心,不会因世俗的富裕程度或社会地位、名声高低等因素而影响判断;反应性人格的人则完全相反,重形式而轻于内心,光靠对方的权势便能扰乱其心态。处于烦恼状态中的人只会机械地对源自周围的刺激产生反应,无疑属于欲求上的退缩,这是反应性的核心。

唯有完全依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应对各类事情,方可称作前摄行为。对于心理韧性的定义往往晦涩难解,但拥有它的人在解决危机时却能展现出非比寻常的惊人能力。根据前摄行为的或强或弱,一定程度上能防止沉溺于固有环境的定式,并快速地融入且适应。同时,这种人不仅对自己在该行为上所担负的责任有着清楚的认识,从获取经验的意义上更能驱使其展开积极行动。

正因为在经验上拥有着价值,以此为前提,思维上也愈感自己当属负起责任的一方。即便现实中发生了不如意的事,人也会转换观念:“这样的经验对于自己的人生是十分宝贵的。”从而免于陷入绝望,并乐观地向前展望,不愉快的经历正是自己通往幸福之路不可或缺的。

适应现实而不忘维持内心的必要平衡,杜绝内在的迷失而又积极融入环境,也是社会性的一种体现,既不过激反抗,也不颓唐萎靡,保持着灵活性;既是与社会环境的充分接触,又是远离现有环境的重要基石。用笔者的话来形容,就是这种人的心中有着不断翻涌的奇妙化学反应。

希金斯用“同化(assimilate)”一词来陈述这种特质:拒绝顽固地坚守自身的态度,转而消化并吸收得到的经验。在纷繁洪流中遗世独立,不断适应环境;谨慎地保持着自我特性,却不与环境产生反抗与对立,反将之消化吸收——这绝不是敌对性的自立自强,而是诞生在人与人的联系之中。这要归功于对环境和自身关系的组织与系统化,它使得人在互帮互助中仍能保有自己的小天地。 JPigOCBVTjV+N0d5Pvh+YyvVbXCVxRKK9KvL5Xn3E1VltQ9xLEXKkFs1EJnTHsI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