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摄行为让人绝处逢生

心理自我调节专家希金斯认为,拥有优秀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天然具有心理韧性,而其特征是有前摄行为(proactive)。简单说来,前摄行为就是个体主动产生动作之意,表现了人对于事件发生所做出的一切反应。“在牛津词典中,”希金斯说道,“proactive的意思是‘cont rolling a situation by making things happen rather than waiting for things to happen and then reacting to them’。”即“在事情发生之前便把握具体状况,避免事后匆忙应对而狼狈不堪”。

针对“心理韧性”一词的定义同样众说纷纭,但大致定义是在困难的环境中依旧能保持正常且敏锐的判断和应对,换言之,它代表了“面对人生挫折时的应对能力”。笔者认为这种描述与超级儿童(super kids)的状况不谋而合:在近乎暴行甚至致人忧郁的亲子关系之中,他们依旧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成员,着实不凡。从常识上看,他们理应心怀愤恨,但即便如此却依然能健康成长,显然是因为他们没有在阴暗过往中故步自封,而独自培养出了“爱”的能力。

从残酷的过去里得到喘息、继续向前的所谓“心理韧性”,正是前摄行为的特征;相反,反应性行为(reactive)则要糟糕得多,其典型表现即为“日夜哀叹、自怨自艾”,毫无解决问题的意愿与主动性。前摄行为紧紧把握着主动权;笔者也将其定义为“拥有解决问题的意愿”的行为。反应性正处于前摄行为的反面,未曾有分毫直面困难的勇气。他们要么假装着解决问题、要么在那里耍帅地说些似有似无的话,满嘴牢骚是常态。所以,对他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解决问题尚属次要,烦恼本身才是最为扰人的,况且烦恼若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话,又能指望最后会有什么好结果呢? HUuulceQiSDOHjvK4MvqGZ+tFvg7onoytYwUwL0PEneG89q6RafTttxC8VTaMPZ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