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不顺的人大多在人生的初始阶段便饱尝艰辛,与父母的共处屡经挫折。以这错误的契机为起点,他们虽在不知不觉中努力地成长,但甩不掉的烦恼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膨大。当意识到自己正处在荒谬的生活状态时,面对着诸多烦恼也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无法解决问题的结局则是牢骚连天。于是,当再次遇到难题时,“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了”的情绪会演变为阴暗的“憎恨他人”“慨叹命运的不公”等态度。
埃里希·弗洛姆 认为,“别的姑且不论,心理疾病的根源在于个体与父母之间的病态关系”。话虽如此,在不幸的共处状态下,也不全是如同肉体虐待般的残酷行径,孩子有可能因父母的某种关怀而受益一生。相比之下,在平常家庭秉持威权主义的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属于父母的一部分,深陷这种状态的人往往极难脱身——孩子不得不在父母的期待中努力成长为“理想”形态,迷失自我,在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这时的自己也便不复为自己。在权威主义影响下的孩子,可能直到死都意识不到身上的这种束缚。
当我们能够明确这点时,就该开始思考心理韧性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