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展露出极佳的心理适应力,并且表现得比自小受外界所期待的更为突出,那么就是一种名为“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能力在起作用。不妨先来看看这个例子:某位女性拥有着惊人的心理韧性。她的父亲暴戾成性又嗜酒如命,处于无业状态的他经常因为虐待孩子而被扭送入狱;患有慢性抑郁症且腿部残疾的母亲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不用说去保护孩子。纵然如此,命运多舛的她依旧保持着富有教养的举止与沉着冷静的性情,以至于连周围的人都深受其乐观精神的感染。
这些拥有心理韧性的人,是如何坚定不移地守护着信念,笃信自己值得被爱的?生于“人间地狱”,为何依旧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该如何解读自己的过往经验?如何自处以获得坚忍不拔的意志?如何努力逃离这片不堪的是非之地,从而找寻到更好的一方乐土?拥有心理韧性的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针对这些疑问,本书将做出深入的讨论。
“心理韧性”的著名研究者希金斯 曾说:“地狱般的磨炼或夺去人的性命,或使其迅速成长和强大。”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强、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呢,还是要落得用“被杀死”来结束悲惨的人生?
希金斯曾见过一位名叫丹的男孩,他因受其父亲虐待而深感痛苦。希金斯发问:“你为自己感到骄傲吗?”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被父亲打得死去活来的他曾以为快要丧命,遂使出浑身解数才逃离困境,这种体验怎能不让他为自己感到骄傲?是什么将丹从骇人听闻的虐待中拯救出来,伤痕累累的内心又靠什么去治愈?
丹从4岁开始就在逃离原生家庭的影响,中途遭受过不计其数的艰难险阻,最终才抵御住洪水猛兽般的冲击而脱胎换骨,并开始拥有强大无比的力量。那种残暴和凶险好比地动山摇,能咬牙挺过来实属能力不凡。残酷的现实宛若洪水,是要赴死抑或经受千锤百炼皆在瞬间,容不得过多思考,从中捡回一条命的丹很难不为此心生自豪。
千万别误以为是某种东西的出现才让个体变得更强,这属于根本性的错误。当被周边环境逼迫到走投无路的局面时,人们便不得不靠自己去努力解决问题,所有态度产生的根源都在于此;而通过一次次的战斗和拼搏,坚强的内心也逐渐受到强化,自信心由此开始孕育。心路历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都会在本书中逐个拆解并进行分析,诸位同样有望掌握这种思考方式。
在抑郁症患者的眼中,无论什么事情都是毫无办法的。不妨转换到心理韧性的角度试试看,开阔自己的眼界和意识极为重要。
“自我鼓励”显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用希金斯的描述来讲就是“自力推进(self-propelled)”。有心理韧性的人仿佛自带“精神的发电机”,总有办法给自己充上“电”,自然也就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有一句话恰好能够形容这种情形:“他们抓住了今天(They seize the day)”,实在相当高明。要紧紧地抓住这一天啊,别再纠结于过去了!
世界上还有一部分人也曾丢失了获得幸福的能力,而对于这样的人来说,通过学习和掌握心理韧性来再次获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心理韧性的诸多事项,都值得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人生每日都面临困境,生活时刻都充满着困难,该怎样做才能从中解脱?世上并不存在独我一份的轻松解决方案。那些总是栽跟头的人之所以时运不济,大多就是总想去找捷径所导致的恶果。
希金斯对这些具有心理韧性的人们身上所出现的强大力量深感震惊;他们最典型的特征就在于自强不息。希金斯认为,他们自强不息的品质与其悲惨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他在论文中使用了“紧咬”和“回弹(bounce up)”等词去形容这个群体。切实地掌握心理韧性,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前所未有的领悟必将涌上心头。究竟该如何开启自己的人生?让我们以本书中将要登场的各位人物为榜样好好学习吧。
不具备心理韧性的人,究竟是在生活中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有心理韧性的人能够逃离不堪的是非之地,寻找到一方乐土绝非偶然。正是因为有能力去突破地动山摇般的残暴与凶险,苦难的洗礼才让丹变得无比强大。
当下的自己永远都有无限的进步空间。有心理韧性的人认为,只要能将所有事情都当作走向幸福的必经之路,那无论什么行动都会变得充满意义;借此我们也就可以在逆境中苦而不改其志,持之以恒地日夜修行。
如果正在阅读本书的你正处于郁郁寡欢、精神萎靡的状态,或许会觉得“写这玩意儿的人说不定脑子有点问题,或许他根本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就开始自以为是,像个傻子一样大书特书‘心理韧性’……”
但先别急着批评,笔者正想请诸位读者以“受骗”的心态继续往下看。“心理韧性”这个词虽然在日本尚未真正普及开来,但在美国,早已有许多书籍和论文对此展开详尽的研究。
拥有心理韧性的人究竟是如何着手解决每个问题的?更关键的是,该怎样做才不会被逆境所吞噬?我们先从前摄行为这一概念开始说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