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介质

推拿时,为了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或为了借助某些药物的辅助作用,可在推拿部位的皮肤上涂些液体、膏剂或酒、粉末等。这些液体、膏剂、酒、粉末统称为推拿介质。介质的选用要因病情而异,如病属表证,则用解表药;属血瘀,须用活血药;属寒证,须用温热药;属热证,则用寒凉药作介质。

推拿介质的用药和剂型种类繁多,剂型可分为汁剂、水剂、酒剂、醋剂、油剂、蜜剂、粉剂、汤剂及膏剂等,药物可分为单味药和复方。

一、介质的种类与功效

(一)汁剂

汁剂一般指新鲜生药经过压挤或抽吸获得的原汁,也可配加少量水制成水剂。

1.姜汁

将鲜生姜捣烂取汁。辛,微温。功效发表散寒、温中止呕。

2.蒜汁

剥皮捣泥蘸汁用。辛,温。功效解毒杀菌、温中健胃。

3.葱汁

取葱白(带根)洗净,挤压用其汁。辛,温。功效发汗解肌、通阳利水。

4.藿香

取其叶、茎捣挤蘸汁用。辛,微温。功效解暑化湿、理气和中。

5.薄荷

取叶、茎捣烂蘸汁用。辛,凉。功效散风退热、解郁透表。

6.荷叶

取叶捣烂用其汁。苦、涩、平。功效升发清阳、解暑清热、散瘀止血。

7.瓜萎

鲜果去皮、仁,果肉用其汁。甘,寒。功效润肺化痰、散结润肠、润泽肌肤。

8.藕汁

取其嫩厚根茎绞汁。甘,寒。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散瘀。

9.人乳

取健康妇女之乳。甘,咸,平。功效补虚益气、清热润燥、补五脏、滋血液、益心气、利胃肠。

10.鸡蛋清

打蛋取其蛋清。甘,咸,平。功效补益脾胃、润泽肌肤、消肿止痛。

(二)水剂

水剂是用温热清水浸泡适当的药物的水溶液。

1.麻黄

辛、微苦、温。功效发汗解表、平喘利水。

2.茶水

苦、甘、微寒。功效醒神明目、清热止渴、消食利尿。

3.桂枝

辛、甘,温。功效解肌发汗、温经通阳。

4.芫荽

辛、微温。功效发汗透疹、健胃消食。

5.麝香

研极细末,温水浸。辛,温。功效开窍辟秽、活血散结。

6.菊花

甘、苦、平。功效散风清热、明目。

(三)酒剂

将单味或复方中药浸泡于较高醇度的白酒或米酒中,浸泡过程中要经常搅动,浸泡1~3周,即可取其浸出液备用。也可将药物置于容器内浸泡1~3日,再隔水加温煎煮几小时后,去渣滤液备用。外用药酒方剂虽多,但大多属于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散风祛湿、柔筋健骨之类。常用配方如下。

(1)当归9g,赤芍9g,红花9g,紫草12g,乳香6g,没药6g,鸡血藤24g,香附9g,枳实6g,茜草9g,玄胡9g,薄荷冰0.9g(后入)。用60%乙醇及较好白酒1.5千克浸泡或蒸煮,滤液备用。适用于非开放性新旧损伤肿痛,也可少量内服。

(2)当归9g,川芎9g,红花12g,川乌15g,草乌15g,白花蛇12g,细辛9g,姜黄9g,血竭12g,桂枝12g,没药12g,枳壳12g,冰片3g(后入)。白酒1.5千克浸泡或蒸煮取液备用。适用于腰腿损伤,可祛寒散瘀、消肿止痛。

(3)肉桂9g,大茴香9g,白芷6g,丁香6g,吴茱萸9g,细辛6g,青皮9g,木香9g,高良姜9g,麝香0.3g(后下)。白酒1.5千克浸泡取液备用。主要用于腹胀腹痛痞滞,擦揉神阙部尤效。

(四)粉剂

即因证选用一定药物研成极细粉末。常用的是滑石粉或以滑石粉为主的粉剂,如爽身粉、扑粉及香粉等。其功效为清热渗湿、滑润皮肤、防损止痒。

(五)油剂

用香油(麻油)或浸渍一定药物的浸出剂;或用一定药粉拌成的药膏,或用一些常用的成品油制剂如液状石蜡等。

1.冬青油

具有祛风补虚、益肌润肤之功效。

2.松节油

具有散风胜湿之功效。

3.甘油

具有补虚润燥之功效。

4.清凉油

具有散风止痛、消肿止痒之功效。

5.风油精

具有散风止痛、提神醒脑、解暑辟邪之功效。

6.按摩乳

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

(六)醋剂

用于伤科疾患,常用于局部挫伤引起的红肿胀痛。如醋浸泡跌打丸,研调成稀糊状,蘸揉摩擦患部,具有良好的止痛消肿作用。

二、介质的选择

临床应根据病情、年龄及季节等来选用介质。

(一)病情

临床根据各种介质的作用,视具体病情选择应用。如小儿发热多用乙醇、冷水等。

(二)年龄

成年人常用介质有水剂、油剂、粉剂及酒剂;老年人常用介质有油剂和酒剂;小儿则多用粉剂、姜汁、葱汁、蛋汁等。

(三)季节

春夏季节常用葱姜水、冷水、蒸馏水、薄荷水、滑石粉、蛋汁等做介质;秋冬季节则用冬青膏、液状石蜡、药酒等。 KI5THxluCpe5LgTRrtSbWe4kjYLI2X74+6hS55mHbFicLqiplq8oIHtRYvHx88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