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健身气功六字诀

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功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的《王褒传》一书中,亦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隋代天台高僧智 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亦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道,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一、起势

(1)预备势:自然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提肛收腹,含胸拔背,舌抵上腭,面带微笑,两眼看前下方,默想全身放松,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放松时,可意想从头到脚逐一放松。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2)调息:全身放松后,曲肘,两手从体侧内收,手心向上,十指相对,徐徐托起至胸部(约与两乳同高);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向下按至两臂自然伸直,再曲肘,两手收拢至肚脐前,虎口交叉相握,右手在内(女左手在内),轻捂肚脐,虎口交叉按于肚脐(抱太极),呼吸自然,静养一会儿,也可意守丹田(脐下三寸),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

起势可调动气机,进入练功态。

二、嘘字功 调治肝胆

(1)发音:嘘,音虚(xū),为牙音。口型为两唇微合,嘴角后引,舌后部稍抬起,上下槽牙间有微缝,槽牙与舌头两边也留有微缝,呼气吐字时,气主要从上下槽牙的两边与舌头的缝隙间缓缓吐出。

(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槽牙处。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微屈膝下蹲,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手指自然伸直。然后两脚大趾抓地,吐气发嘘字,两眼圆睁,两手上提至胸部,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趾甲后内侧进入肝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肝脏。继续呼气吐字,两臂向上及左右展开,两手伸直,肝及肝经中的病气随两手展开之势向外排出;呼气尽,闭眼,缓缓吸气,两臂内收,两手向下捋胸部至小腹部,再两臂自然下垂,微屈膝下蹲,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臂自然下垂后,两手收回脐部,抱太极按于肚脐,稍事休息。呼吸自然,也可意守丹田,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可做六次呼吸后,再练下一式。

松手转身脚不动,单臂抻展眼圆睁,配合口吐嘘字音,嘴角后引圆口型。动作缓慢不出声,调理气机经络通,呼吸均匀深长细,疏肝明目身轻松。

(4)动作特点:肝属木,喜升发、条达,故嘘字功动作向上、舒展。

(5)作用:嘘字功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目疾、胸胁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并可治疗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见图4-24。

图4-24 嘘字功

三、呵字功 养心降火

(1)发音:呵,音喝(hē),为舌音。口型为两唇张开,舌尖抵两齿,舌体抬起,呼气吐字时气从上腭和舌面间缓缓吐出。

(2)气流振动源:在舌根部。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呼气,屈膝下蹲,两掌外分、再靠拢(两掌小指、环指相靠),掌心向上呈捧掌(如捧物状),两掌高约与肚脐相平。再吸气,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曲肘,两掌捧至胸前。接着两掌转成掌心向内,指尖向上,两中指尖约与下颌同高,再两肘外展至约与肩同高,两掌内翻,掌指朝下,指背相靠。然后两掌缓缓下插,同时吐气发呵字。两掌下插至约与肚脐平时微屈膝下蹲,吸气,旋掌使掌心向上,同时两掌外分,再收回腰间。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手下按、外分后收至脐前抱太极,稍事休息。

图4-25 呵字功

提掌斜插手并拢,屈肘缓慢捧至胸,转掌下插吐呵音,拨掌屈膝息莫停。屈伸旋转常运动,上肢关节增柔性,舌体上拱泄浊气,调理心肾强功能。

(4)动作特点:心属火,因心火宜降不宜升,且手少阴心经出于心中而下行,故呵字功的特点是两手捧掌上提至胸后即翻掌下按,使心肾相交,心火下降温补肾水。

(5)作用:呵字功降心火,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等心经疾患,见图4-25。

四、呼字功 调整脾胃

(1)发音:呼,音乎(hū),为喉音。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体放在中央稍微下沉,呼气吐字时气流从喉部经撮圆的唇部呼出。

(2)气流振动源:在喉部。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下落置于两腿前,手心向内。然后两脚大趾抓地,起身呼气发呼音,两手上提至腹上部(脾),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端进入脾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脾脏。然后左手缓缓上举至头顶,用力上举,右手下按附应(注意力始终在左手),脾中病气随两手上举下按而排出;而后舌抵上腭吸气,左手下落、右手上提至腹部,同时翻掌心向上。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置于腿前,手心向内。然后吐字起身,两手上提,再右手上举、左手下按附应,要领与前相同,只是两手上举下按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共做六次。做完后抱太极稍事休息。

图4-26 呼字功

转掌向内与脐平,掌对肚脐慢收拢,两手外展吐呼字,口唇轻撮成圆形。掌心对脐距相等,开合自然促涌动,气从喉出健脾胃,消食导滞病不生。

(4)动作特点:因脾气宜升不宜降,胃气宜降不宜升,而脾气升为主导,脾气升则胃气降,故呼字功的特点是一手用力上举,一手下按附应。

(5)作用: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见图4-26。

五、呬字功 润肺化痰

(1)发音:呬,普通话读音为戏,俗音读丝,粤语读嘿,吴语读戏,唐韵也读戏,六字诀标准读音(正宗读音)为戏,本六字诀读为戏(xì),为齿音。口型为两唇和牙齿稍微张开,舌抵下腭,呼气吐字时气从门牙缝隙间吐出。呬为六字诀中唯一一个降调发音的字,因练六字诀呼气发音要拉长,故练习时呬发戏音时实际发出的音介于戏和谢之间,所以有的六字诀认为呬发谢音。谢音、丝音也为齿音,故发谢音、丝音对肺也有保健治疗作用。

(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门牙。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腿伸直,两臂上提外展至两臂侧平举,再用力扩胸展臂,两手自然伸直,深吸气;而后呼气发呬音,两臂前摆内收至前平举,两手自然弯曲。肺及肺经中病气随呼气吐字、摆臂而排出。再吸气,两臂外展至侧平举。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臂内收至前平举后收回腹前,两手抱太极,稍事休息。

两掌上托至膻中,顺势立掌展肩胸,藏头缩项依次做,推掌伸项肩放松。口吐呬字掌推平,门牙对齐留狭缝,亮掌旋腕收双臂,清肺壮筋全身轻。

(4)作用:呬字功可以清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见图4-27。

图4-27 呬字功

六、吹字功 补肾益脑

(1)发音:吹,音炊(chuī),为唇音。呼气吐字时两唇先稍撮口,舌尖轻抵上齿内侧,再变至轻抵下齿内侧,两唇稍后缩,舌微上翘并微后收。

(2)气流振动源:在两唇。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臂自然伸直移至股后,手心向外,同时屈膝。然后起身,足五趾抓地,呼气发吹音,两手经身后上提内收,沿脊柱上提至肾部,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小趾下进入肾经,穿过脚底从腿内侧进入股后沿脊柱上行入肾。两手再沿肋部前移上提至胸前,掌心向下,接着两手下按至下腹部;而后吸气,两手沿腰部后移,手背向内按于两肾,再屈膝,两臂在股后自然伸直,手背向内。重复上式,做六次。收势自呼气发吹音后,两手收于脐部抱太极,稍事休息。

松腕摆臂一字平,掌贴腰眼下滑行,口吐吹字手前摆,掌心向内与脐平。吹字与肾相对应,动作自然莫僵硬,两手对腰摩腹部,预防衰老等功能。

(4)动作特点:肾属水,宜补不宜泄。故吹字功的特点是导引动作由身后而至身前,由下而至胸部,使肾水上升而滋补心阴,涵养心阳;导引动作再由胸部下按,使心火下降而温补肾水,滋阴扶阳。

(5)作用:吹字功可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见图4-28。

图4-28 吹字功

七、嘻字功 理气通络

(1)发音:嘻,音西(xī),为半舌音。口型为两唇及两齿先张开,舌体抬起使舌居中,发音时两唇及两齿闭合呈微张,两唇后缩,气流经舌尖到门牙后排出。

(2)气流振动源:在舌尖和门牙之间。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同时微屈膝下蹲,两手自然下落于体前,掌背相对,掌心向外,指尖向下。接着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提肘带手,经体前上提至胸,两手继续上提至面前,分掌、外开,上举,两臂呈弧形,掌心斜向上。然后呼气吐嘻字,曲肘,两手经面前收至胸前,两手与肩同高,指尖相对,掌心向下。接着屈膝下蹲,同时两掌缓缓下按至肚脐前。两掌继续向下,向左右外分至左右胯旁,掌心向外,指尖向下。呼嘻字的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手环指端进入三焦经,随两手内收、下按之势经过臂、肩部进入胸部,再向下到达下腹部。如此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收势自两手下落、向左右外分至左右胯旁后,两手收至胸部,相叠按于脐部抱太极,稍事休息。

掌背相对提至胸,外开上举成弧形,屈肘下按吐嘻字,气出槽牙边隙中。提肘带手要轻松,配合吐音做降升,嘻对三焦做调整,调和全身气血通。

(4)动作特点:三焦实为脏腑的总和,有的观点还认为三焦还包括头部及四肢。故嘻字功的特点是动作幅度大,双手上举、下按,全身舒展。

图4-29 嘻字功

(5)作用:嘻字功通手少阳三焦经,而手少阳三焦经又交于足少阳胆经。因此,嘻字功不仅可以调理三焦,而且还可以调治胆经及胆囊疾病。此外,中医学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而嘻字功还可调理全身之气。嘻字功可治口苦胸闷、恶心呕吐、腹满膨胀、气短声微、腹痛肠鸣、腹泻不利或泄不止、小便清长或遗尿等少阳经疾病,见图4-29。

八、收功

默念收功后,轻柔肚脐,顺时针转六圈;两手里外位置交换,再逆时针转六圈。然后两臂外展、上举,再内收、下按,同时慢慢睁开双眼。再两脚尖分别点地,脚以脚尖为中心顺时针转六圈、逆时针转六圈,收功。

收势可进一步调理气机,从练功态恢复到自然状态。

转掌内收身放松,虎口交叉按脐中,轻浮肚脐做静养,深长呼吸作调整。形松意充心清静,练完定要收好功,引气归元揉按腹,顺逆旋转六圈停。 TRV0hy5u/bqU2oauN+KpMSyCVeA2tGN4+3sa2s0mKOFt/uB5/WG5cxZITpbVC9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