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推拿作用原理的研究

现代中医推拿学是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循环、内分泌、消化、运动等系统的解剖生理学为基础,结合中医学的经络、穴位、营卫气血等理论来指导手法操作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一、推拿疗法的物理基础

推拿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上,施以特定的技巧动作,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物理疗法。因为它不是依靠药物的内吸和外用,而是依靠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推拿治疗首先是机械力学作用,其次才是热力学作用以及生物电与生物场的综合作用。

推拿需要用力,在推拿手法中,按法用的是压力;推法、摩法使用的是摩擦力;振法用的是振动力;叩法用的是爆发力;拿法、捏法、抓法用的则是弹性力。推拿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也是不同的。当轻度用力时,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患部,不发生变形,患者仅有轻微刺激感。经常施抚摩法,能促进局部祛瘀消肿,镇静止痛。当中度用力时,患者有较明显的刺激感或舒适感,温热感。当重度用力时,力量可达深部组织及内脏,患部组织明显变形,患者有强烈的酸、麻、胀、热感,称为“得气”。用力均匀、有节奏地给予轻刺激可镇痛,强刺激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中度刺激则有调节神经的作用。经研究,推拿手法的方向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方向关系密切。力的作用点的选择对于推拿疗法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推拿的理论基础。推拿治疗如果不能循经取穴或取穴不准,都会降低疗效。

推拿过程可产热。根据《内经》中“按之则热气生,热气生则痛止矣”的论述,有人在青年人肩部三角肌按摩5分钟,发现被试验者该部皮肤温度推拿后比推拿前升高,最高达4.6℃,可见推拿的热力学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对虚寒病或寒邪凝滞所致疾病更为适宜。

推拿不仅能生热,而且还能产生生物电。有人对3名正常青年的肩部三角肌推拿5分钟,并对推拿前后皮肤电阻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有明显差异。说明推拿可以影响皮肤电阻,具有一定的电磁效应。总之,推拿的作用机制的物理因素较复杂,在力、热能、生物电、生物场的综合作用下,起到改善皮肤、肌肉血液循环,加强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促进胃肠蠕动,兴奋和抑制神经,纠正错位、镇静、止痛、消炎、解痉及改善循环,调整人体功能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主要作用。

二、推拿治疗对皮肤、肌肉、关节及肌腱的作用

临床医师运用摩擦类手法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可清除局部衰亡的上皮组织,改善皮肤的呼吸和毛细血管的循环,有益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并使皮肤内产生一种类组胺物质,这种物质能活跃皮肤的血管和神经,使皮肤的血管扩张,改善皮肤的营养,增强皮肤深层细胞的生命活力,从而使皮肤变得光泽美丽而富有弹性。

推拿可使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增强,使其收缩功能增强和肌力增加,因而有利于肌肉耐力的增强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临床上,有人通过一些因外伤所致的“失用性”肌肉萎缩病例的治疗观察,发现推拿不仅能防止或减轻肌肉萎缩,并且还能使其恢复到原有的形态和功能。

在紧张的活动后引起的肌肉水肿、僵硬、紧缩和疼痛,经推拿后,可很快地消除。由此可知,推拿能使肌肉中闭塞的毛细血管开放,因而被推拿的肌肉群能获得更多的血液和营养物质,增强和发挥肌肉的潜在能力。

推拿可使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增强,使韧带的活动性与弹性增强,使关节滑液凝滞、淤积及关节囊肿胀、挛缩的现象消除。此外,推拿可使关节局部的温度上升,这可消除某些患者关节寒冷的感觉,还有利于因外伤而致的关节功能障碍的恢复。

三、推拿治疗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镇痛、镇静是推拿疗法最显著的治疗作用,对其镇痛、镇静机制的探讨,主要来自神经生理学和推拿后引起血液中部分生化成分变化的研究这两个方面。

前文所叙述的“闸门学说”,就是指推拿能够引起神经传导阻滞,可一时性地减缓疼痛感觉,从而增强神经系统的自我调整和修复功能。

在20世纪70年代,有人提出大脑皮质中枢干扰学说,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抑制反射。当疼痛冲动传至大脑中央后回时,疼痛可被来自别处而到达大脑同一部位的第2个冲动所抑制。

在这个时期,有人把推拿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时,发现部分病人手术后血液中的胆碱酯酶比术前增高。乙酰胆碱是致痛物质,而胆碱酯酶能起水解乙酰胆碱的作用。因此,推拿镇痛的效果,与推拿后血液中的胆碱酯酶增高有关。

推拿治疗失眠病人时,患者常常在推拿过程中处于昏昏欲睡状态,部分患者甚至可不时发出鼾声。推拿治疗嗜睡病人时,施术后病人常感头清目明,精力充沛。该现象与推拿手法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兴奋作用分不开。不同的推拿手法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也不同。缓慢而轻的推拿手法有镇静作用;快速而重的手法则起兴奋作用;弱的和短时间的手法可改善皮质的功能,并通过自主神经反射,调整疲劳肌肉的适应性和营养供求状况;长而强的推拿手法则起相反的效果。

四、推拿治疗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推拿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推拿时被作用的体表部位或区域,血液循环呈反射性地增加。曾有人测定过患者推拿前后的皮肤温度,发现被推拿的局部以及未经推拿但有某些联系的远隔部位,皮肤温度均有升高,说明推拿可使周围血管开放,血流旺盛。有人对正常人一侧的委中穴施行推拿,并同时测定双腿推拿前后的血流量,发现推拿单侧穴位后,可引起双侧肢体血流量持续性增加。在进行微循环的研究中,发现推拿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推拿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功能,因而可使心肌和脑组织的供氧状况得到改善。推拿治疗冠心病时心电图有明显改变。推拿对心律失常者也有一定疗效。有心绞痛发作的冠心病患者,在灵道穴进行推拿,治疗前心电图异常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者占33.3%。推拿时由于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减少,故可减轻心脏负担,心搏变得有力,心搏次数减少。因而,改善了心脏的功能。

推拿能降低血压早就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肯定。日本学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腹部推拿后,观察到收缩压下降0.7~2.0kPa,舒张压下降2.8kPa。病人经过多次推拿后,血压可恒定在一定水平。由此可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推拿,是行之有效的。

五、推拿治疗对呼吸、消化、代谢的作用

推拿可以直接刺激胸壁并通过神经反射而使呼吸加深。推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如胃肠痉挛性疼痛,包括幽门痉挛、肠道痉挛、胃炎等。治疗时则用较重的刺激手法,按T 6 ~T 12 旁的压痛点(持续刺激2分钟以上),则立即止痛。这是因为重刺激对中枢神经起兴奋作用,中枢在兴奋状态下交感神经处于优势,而且选取的部位又是支配病变脏器的脊髓节段,通过自主神经中枢反射,使胃肠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从而解除症状。推拿对机体代谢的影响虽不甚显著,但据实验观察,在全身或腹部推拿后,能使氧的需要量增加10%~15%,并且相应地增加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对疲劳的肌肉进行推拿,能增加尿液的排泄,但推拿未疲劳的肌肉则无此效果。

六、推拿治疗对血液和淋巴系统的作用

据文献报道,推拿后血液成分有明显的变化: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减少,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及血清中补体效价也有所增加,红细胞的总数在推拿后可少量增加。如有人对一些营养不良性贫血患儿进行捏脊一个疗程后,发现患者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清中蛋白酶均有增加,认为捏脊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室,观察了推拿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人血浆单胺类物质的影响,在推拿前和推拿后30分钟分别取血测定,结果表明,血浆中单胺类物质水平与推拿作用密切相关,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比推拿前增加,儿茶酚胺(CA)含量比推拿前减少,且增加量比减少量越显著,则疗效越好。

推拿对淋巴循环系统的影响:在推拿过程中,可促进淋巴液回流,加快淋巴循环,有助于水肿的吸收。 mW3IQD3qchZ2EM9S6UJcKjlPjiRxL7WqfHfRpa+X+qSqeqDkvEbb078iYqZolPX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