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医药源于圣人说

导语

关于医药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医药源于圣人”。毋庸讳言,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以其智慧和才能,对历史的文明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医源于圣人说”把先人经过长期经验积累形成的医学知识,归结为神话传说中少数杰出人物的创造,显然是一种夸大之词,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本草大课堂

走近“医药源于圣人”说

中医药与古代的一些“圣人”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圣人”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医药方面,伏羲、岐伯和神农的丰功伟绩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西晋皇甫谧在史书《帝王世纪》中说:“伏羲氏……画八卦……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传说中的伏羲是畜牧的发明者,神农是农业的发明者。畜牧是原始社会最初的物质生产活动,而农业的生产活动在我国出现也很早。这些都说明医药的起源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此外还有关于燧人氏的传说。如《礼纬·含文嘉》中说:“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而熟,令人无腹疾。”说明了人类在“用火”与知道熟食的同时,认识到饮食与肠胃疾病的关系。随着农业生产的逐渐发展,烹调技术也逐渐进步,就出现了“汤液”,随着酿酒技术的发明,又出现“醪醴”。以上传说,虽然具体的人和事都不尽可靠,但却大体反映了人类生产活动的进步过程和获得医学知识的关系,也证明了医学知识起源于生产实践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岐伯是传说中我国远古社会中最为著名的医生,被人们尊称为岐天师、医书之祖。据史书记载,岐伯小时候就对自然现象和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观察草木虫鱼,当他看到百姓被病痛折磨或者病死时,便下定决心学医来解救百姓于水火。所以他四处拜访医药良师,学习医药和脉理知识,逐渐成为一代名医。后来的黄帝就被他的高超医术所折服,拜他为师,经常和他一起探讨医学问题,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记载了黄帝和岐伯关于医学问题的很多对话。还有很多托名为岐伯所著的医学书籍,虽然不能确定是否为他所写,但至少证明了他当时的医学权威地位。

岐黄是岐伯和黄帝的合称,被后人称为中医之祖,记载两人对话的《黄帝内经》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岐黄已成为中医的代名词,被人们世代传用。

司马贞在补写的《史记·三皇本纪》中说:“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神农不仅精通农业耕作,在中医药方面的贡献也不亚于前者,所以被人们尊称为农耕之祖、医药之祖。“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充分说明了神农在中医药发展史上的地位。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神农的传说,传说中的神农是玲珑玉体,能够看到其五脏,因为他五脏的“特殊性”,所以能够化解从口进入体内的毒素;还有的说神农在尝百足虫的时候,因为不能解其毒而身亡。由此可见,神农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论是伏羲、神农、岐伯,还是黄帝,他们对中医药的贡献不可抹杀;但是将医药起源于这些圣人的说法,也是不科学的。

神农尝百草

本草展览厅

白露时节的气候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就是吟咏“白露”的: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拉大。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

白露的药食养生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中医认为,这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的缘故。因此,从饮食上看,应注意滋阴,此时养生应“顺四时”。秋季对应的是肺,因此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

白露时节,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好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对于体虚者,这时候,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

百合

银耳羹

尽管秋燥对人体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颇多。正所谓:“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秋日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柿子、百合、银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因为此类食品易生燥化热,多食无益。

白露时节的本草

当季本草——芭蕉

芭蕉(学名: Musa basjoo Sieb. et Zucc. ),为芭蕉科,芭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叶柄粗壮,长达30厘米。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约10~16朵,排成两列。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

芭蕉

观赏作用: 可丛植于庭前屋后,或植于窗前院落,掩映成趣,或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组合成景。蕉竹配植是最为常见的组合,两者生长习性、地域分布、物色神韵颇为相近,有“双清”之称。还可以做盆景,是古人喜欢的一种清玩。

药用功能: 茎煎服能解热;假茎、叶利尿,治水肿、肛胀;花干燥后煎服治脑溢血;根与生姜、甘草一起煎服,可治淋证及消渴证,根治感冒、胃痛及腹痛。

分布区域: 原产于琉球群岛,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本草拓展营

“岐黄之术”

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予以阐明,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中医医术称为“岐黄之术”,并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是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

黄帝

这部古典医籍为什么叫《内经》呢?因为古人往往把具有一定法则,又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书籍,称作“经”,如儒家的《六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进行启蒙教育的《三字经》等。至于“内”,则是与“外”的相对之称,古时也有《黄帝外经》的记载,只是后来亡佚了。这与《韩诗外传》《韩诗内传》以及《庄子》的“内篇”“外篇”等命名的意义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深义。《内经》加上黄帝的名字,也是追本溯源之意,旨在说明我国的医学文化渊源甚早,并非实指是黄帝留下的著作,或黄帝时代就有的著作。事实上,《黄帝内经》是战国以后的作品,大约成书于秦汉时期,而且既不是成于一个时代,也不是出自某一人的手笔,而是集体的成果。

本草挑战台

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将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医药源于圣人

B.《黄帝内经》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神农被人们尊称为农耕之祖、医药之祖

D.现在,“岐黄”已成为中医的代名词

(2)下列关于白露时节饮食调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露时节要注意养肺

B.白露时节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

C.宜多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

D.秋梨、甘蔗、柿子、百合、银耳等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

(3)下列关于“岐黄之术”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岐黄之术,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

B.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将中医医术称为“岐黄之术”

C.《黄帝内经》是黄帝的作品

D.《黄帝内经》大约成书于秦汉时期

本草小课题

结合考古学家发掘的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状况,谈谈你对早期医药的认识。 cw4drsn3iFZJmwS9nTV2MyGJk7FuFsbcfDu2XwhDknQ39KBuKZk3cFhXCQuw1ow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