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古代本草学的巅峰之作:《本草纲目》

导语

宋代皇帝对医学的重视,堪称史无前例。朝廷重视医学教育,重视医书校正,重视临床研究,疾病诊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涌现了不少医学名家。明清时期的医学发展,呈现出一个比较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医学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和积淀,至此已臻于完善和成熟。明朝李时珍以其《本草纲目》而闻名于世。

本草大课堂

中药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内容博大精深,不但总结了16世纪以前药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多方面成果,而且纠正了历代本草的不少错误。全书规模宏大,资料丰富,单是引据经史书目,就达440种。并且“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故被誉为17世纪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内容简介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字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27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

《本草纲目》

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首先列举《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唐本草》等41种本草著作,并加简要评介,基本反映出明代以前本草学发展概况;另又附列引用医书277种,经史百家书籍440种,共计717种。通过引述前人专论、合药方剂法则、采药分六气岁物、七方十剂、五味宜忌、五味偏胜、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引经报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诸药、服药食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张子和汗吐下之法、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等,使中药理论获得系统整理。

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大致沿袭宋以前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诸风等113种病证为纲,分列主治药物,或于病证下再分若干证,类列药物用法,复设草部、菜部、果木等为小纲,并详其主治,编次有序,便于临证参考。

卷五至卷五十二为药物各论,载药1897种。各论均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分类,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每部之前均有简要论述。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等11类,共60类。每药均标注首载文献出处,若有归类变更或并入某药者,则以校正说明;下设释名、集解、辨题或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栏目解说。“释名”下列举别名,并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产地、品种、形态、采收等;“辨疑正误”对历代本草有疑误者予以辨正;“修治”阐述炮制方法;“气味”阐述药物性味及有毒无毒;“主治”包括功效;“发明”侧重阐述药性理论、用药要点及学术见解;“附方”广录以该药为主的主治各科病证的有效方剂。

作为17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及集大成的《本草纲目》,远非是单纯的医药学专著。在这部鸿篇巨著中,李时珍将医药学与文学、哲学、史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采矿、化学乃至民俗学、语言学等内容贯通融合在一起,使其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并且具备了较强的文学性和趣味性,可谓雅俗共赏,充分反映了我们祖国医学与传统文化的血脉关系。

本草展览厅

霜降时节的气候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来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宋代苏轼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就写到“降霜”。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霜降

霜降,就全国平均而言,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霜降的药食养生

霜降后一般是进补的好时候,若进补得宜,不仅能补偿夏季的损耗,还有助于增强体质,帮助人们度过寒冷的冬天,也为新一年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霜降进补”。

中医养生学提出“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食物要少吃,以防“上火”,多吃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此外,霜降时还适合吃柿子、栗子、萝卜、梨、洋葱等。有些地方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成熟,这时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有清热润燥、养肺化痰、止渴生津、软坚、健脾、止血等功效,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咽痛、高血压等病症。

萝卜

洋葱

山东有农谚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萝卜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膈、化痰热、散癖血之功效,可治疗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咽喉痒痛、痢疾和头痛等,也是霜降时的养生佳品。

霜降时节的本草

当季本草——菊花

菊花(学名: Chrysanthemum Ramat.),为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生用。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由于又有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观赏作用: 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赏菊,一直是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习惯,因菊花具有“凌霜盛开,一身傲骨”的品格,故东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故唐代孟浩然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诗句。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药用功能: 菊花入药以后性微寒,味甘、苦,能入肝经,清热解毒和清肝明目是它的主要功效,平时它多用于感冒上火以及头晕和眼睛上火等症状的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

分布区域: 遍布中国各城镇与农村,尤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岛、天津、开封、武汉、成都、长沙、湘潭、西安、沈阳、广州、中山市小榄镇等为盛。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被推崇为日本国徽的图样。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

菊花

本草拓展营

《本草纲目》的成就

《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先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又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374种,如三七、半边莲、醉鱼草、大风子等,并附方11 096首。

(1)先进分类法。《本草纲目》显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除列“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外,还包括每药之中“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每一药物下列释名、集解等项,如“标龙为纲,而齿、角、骨、脑、胎、涎皆列为目”;又有以一物为纲,而不同部位为目。特别是在分类方面,本书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本书全面阐述所载药物知识,对各种药物设立若干专项,分别介绍药物名称、历史、形态、鉴别、采集、加工,以及药性、功效、主治、组方应用等;同时引述自《神农本草经》至元明时期各家学说,内容丰富而有系统。

《本草纲目》局部

(2)中医药学理论。《本草纲目》对中医药学理论有所发挥,书中强调对中药应该辨证应用,如藜芦条下称“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其中也有前人所未论及之名言和精辟理论,如辛夷条下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论等。书中对过去本草书籍中将两药误为一物者,如葳蕤与女萎;一物而误为两药者,如天南星与虎掌;品种混淆不清者,如百合与卷丹;药物归类不当者,如将薯蓣列为草类等,均予以澄清更正。书中对妄图长生不老,服食丹石成风现象进行了批判,对黄连、泽泻服之可以成仙,草子可以变鱼等说,也做了驳斥。

(3)科学养生法。《本草纲目》不但收录了1 897种药物,是有史以来最为全面的一部本草著作,还提出了很多价值很高的养生知识,也被视为一部养生宝典。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390余条有关轻身、延年、耐老、增寿的医理和方药,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长生不死的神话,而是帮助人们更健康地生活,享受养生所带来的健康身体和恬静心情。《本草纲目》通过对近2 000种药物的药理、药性的阐述,以及保健养生理论的解析,为所有热爱生活、渴望健康、珍视生命的人们道出了长寿的真谛。

本草挑战台

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将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书为明代李时珍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27年,稿凡三易

B.该书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大致沿袭宋以前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诸风等113种病证为纲,分列主治药物

C.该书卷五至卷五十二为药物各论,载药1 897种。各论均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分类

D.该书被誉为19世纪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2)下列关于霜降时节饮食调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霜降后一般是进补的好时候,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霜降进补”

B.宜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

C.宜少吃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D.萝卜有顺气、宽中、生津、解毒、消积滞、宽胸膈、化痰热、散癖血之功效

(3)下列关于药材菊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B.9-11月菊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

C.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等

D.菊花入药以后性微寒,味甘、苦,能入肺经

本草小课题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学问,不仅存在于中医药学典籍中,而且广泛存在于各个文学作品中。你知道有哪些呢?请列举,并说说它体现了哪些中医知识。 H/YXmSPEB9MWL9a7g6tpUTPIIRWNYtJNJTxZZl87ZuynDh7mPY9v2mYKn3A4nDr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