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绿色供应链战略

2.1.1 绿色供应链定义

Jeremy(2000)认为绿色供应链GSC是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环境友好设计,建立战略联盟,树立供应链成员的环保意识,为整条供应链营造一种绿色氛围,最终实现协调优化 [12] 。Zsidisin,Siferd(200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进行的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并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的合作关系等 [13]

汪应洛、王能民、孙林岩(2003)将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系统的细分,将其分为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者、消费者、回收商等,将绿色供应链运营的目标定义为“环境友好、福利增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14] 。在此基础上,王能民、杨彤、乔建明(2007)将绿色供应链界定为:是以资源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为运营目标,以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为决策原则,从资源开发到产品消费过程中,集合了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到报废处理、回收等活动 [15]

朱庆华、赵清华(2005)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发展及其内涵、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绩效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16] 。Srivastava(2007)认为,绿色供应链是将环境思想集成到供应链管理中,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再制造、废弃物管理以及逆向物流和网络设计 [17] 。Sarkis,Zhu,Lai(2011)将绿色供应链定义为:将环境因素集成到供应链管理的组织间关系实践中,包括逆向物流 [18]

目前关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文献较多,对绿色供应链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也不一样。很多学者将绿色供应链与闭环供应链、低碳供应链和可持续供应链的概念混合使用,不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因此,本书列出了这些概念和理论之间的区别,如表2-1所示。

表2-1 绿色供应链及相关理论比较

注:本书根据相关资料收集整理。

虽然目前国内外对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尚未统一,但都认为是将环境的意识整合到供应链各个环节里,减少环境污染,优化资源利用,增进社会福利。因此本书对绿色供应链的界定为:从绿色材料采购开始,到绿色产品的生产制造,绿色产品的营销与推广,直至送达绿色消费者所形成的一个完整链条。目的是为社会提供高绿色度产品,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自然资源。

2.1.2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朱庆华、赵清华(2005)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包括绿色采购管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绿色营销 [16] 。Sarkis(2006)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分为企业内部管理、供应链上游管理、供应链下游管理以及闭合供应链管理四个方面 [19] 。Zhu和Sarkis(2006)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分为五种,包括内部环境管理、绿色采购、与环境有关的消费者合作、投资回收和生态设计 [20] 。Diabatand(2011)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分为绿色设计、绿色釆购、绿色运营、绿色分销、物流和营销以及逆向物流 [21]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的理解和定义不同,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应该包括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和绿色营销等。本书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包括8个方面内容,如图2-1所示。

图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2.1.3 绿色供应链实践的影响因素

绿色供应链实践(green supply chain practice)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驱动因素和障碍因素两个方面。

在驱动因素方面,Zhu,Sarkis,Lai(2007)对中国89家汽车企业进行经验调查,发现中国汽车企业拥有经验较丰富的环境管制策略,并且重视市场给予的环境压力,企业内部也很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但是这些企业与外部的联系很少,很少与外部组织合作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22] 。朱庆华和田一辉(2010)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模型,将企业的运营过程分解为动力系统、运营系统和反馈系统 [23] 。Sarkis et al.(2010)以西班牙汽车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制度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实证研究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环境管理实践的影响 [24] 。叶飞和张婕(2012)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驱动因素中的竞争者与政策法规对绿色设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5] 。Lee(2008)分析了中小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过程中的主要动力因素 [26] 。Large,Gimenez(2011)以德国为例,分析了影响绿色供应链绩效的驱动因素 [27] 。Huang,Tan,Dong(2012)以中国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压力 [28] 。Mathiyazhagan,Govindan,Noorul(2014)以印度产业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绿色供应链压力因素 [29]

在障碍因素方面,王能民等(2005)从市场、组织与技术视角分析绿色制造战略实施过程存在的市场障碍、组织障碍和技术障碍 [30] 。Walker,Di,McBain(2008)以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绿色供应链实践中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并对这两大部门进行了比较分析 [31] 。Mudgal,Shankar,Talib(2010)以印度产业为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印度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主要障碍 [32] 。Luthra,Kumar,Kumar(2011)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印度汽车产业为实证对象,研究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的障碍性因素 [33] 。Govindan et al.(2014)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47种障碍性因素 [34]

2.1.4 绿色产品开发

绿色产品开发(green product R&D,green product innovation,green product development)是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的源头。绿色产品开发是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而提出的,其成功实施可以为组织和企业带来竞争优势。Wang,Chan,Li(2015)认为由于管制要求和环境保护意识,绿色产品开发已经成为许多公司的战略性考虑。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法(LCA),结合模糊拓展分析法和模糊TOPSIS法,对不同的产品设计进行了环境绩效评估 [35] 。Chen,Lai,Wen(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绿色产品创新和绿色流程创新积极影响公司的竞争优势 [36]

在绿色产品开发投资方面,张青山等人(2005)建立了制造业绿色产品的成本和收益计量模型,提出了计算绿色产品社会收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模型,帮助制造企业就是否投产绿色产品进行客观评价 [37] 。Magnani,Tubb(2012)从组织理论视角研究发现,设施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发集中度,增强了绿色研发投资 [38] 。常杪、杨亮、王世汶(2008)通过对日本汽车行业在环保领域的资金投入状况分析,指出其加大环保研发投入,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公益责任双赢的发展方向 [39]

绿色产品开发会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Lee,Kim(2011)通过对韩国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大规模访谈,收集大量数据。研究认为,在环境规制和绿色新产品开发之间,有强烈的关联 [40] 。Chen,Chang(2013)从绿色产品开发角度,发现绿色动态能力和绿色转化领导艺术,积极影响绿色创造力和绿色产品开发绩效 [41] 。Tsai(2012)实地调查了台湾消费性电子行业,提取了绿色新产品研发的24种因素。涵盖4个方面,即新产品开发可能性、有利于竞争优势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识别、研发掌控能力以及消费者偏好接受度 [42]

在绿色创新研究方面,张钢、张小军(2011)从环境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战略管理、产业组织四个理论角度对绿色创新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43] 。马媛、侯贵生、尹华(2014)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整理和比较,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的阶段性、跳跃性、双重外部性和制度导向性特征 [44] 。Schiederig,Tietze,Herstatt(2012)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现存关于绿色创新的文献主要有三种表达形式:绿色创新(green innovation)、生态创新(eco/ecological innovation)和环境创新(environmental innovation)。而可持续创新(sustainable innovation)则从社会层面拓宽了这一概念 [45] 。贾军、张伟(2014)采用2003-201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绿色集聚水平越高,区域内企业越倾向于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效用并不十分理想 [46] 6RR6dOnaGxw45iZGSl75jClNiGNi2piwj+cE4e8IshqtJpSBCDmHu7NDNqVeYu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