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为下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理论模型,本研究以已有的研究为基础,在图3-1中的概念框架内,对形态意识影响阅读流利性和理解准确性的途径和机制进行了如图3-2所示的假设。
图3-2 理论模型一
图3-2是一个复杂的多重中介模型,单词识别、词汇广度、词汇深度和语法知识既是并行的中介变量,同时又与阅读流利性构成串行的关系。具体地说,笔者假设形态意识影响阅读流利性的路径有四条,分别是:
· 形态意识→单词识别→阅读流利性;
· 形态意识→词汇广度→阅读流利性;
· 形态意识→词汇深度→阅读流利性;
· 形态意识→语法知识→阅读流利性。
形态意识影响理解准确性的路径有八条,分别是:
· 形态意识→单词识别→理解准确性;
· 形态意识→词汇广度→理解准确性;
· 形态意识→词汇深度→理解准确性;
· 形态意识→语法知识→理解准确性;
· 形态意识→单词识别→阅读流利性→理解准确性;
· 形态意识→词汇广度→阅读流利性→理解准确性;
· 形态意识→词汇深度→阅读流利性→理解准确性;
· 形态意识→语法知识→阅读流利性→理解准确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3-2中,形态意识与阅读流利性和理解准确性之间都不存在前者直接影响后者的路径。这是因为笔者假设:在控制单词识别、词汇广度、词汇深度和语法知识的中介效应后,形态意识对阅读流利性没有直接和独立的影响;同样,在控制单词识别、词汇广度、词汇深度、语法知识和阅读流利性的中介效应后,形态意识对理解准确性没有直接和独立的影响。
由于有关二语阅读流利性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极少(Grabe, 2010;Jeon, 2012),所以在假设形态意识影响阅读流利性的途径时,笔者主要参考形态意识如何影响阅读理解(即理解准确性)方面的文献。从理论上讲,阅读流利性和理解准确性评估的是同一个事物——大脑对文本的信息加工,只是前者更强调加工过程的顺畅,后者更关注加工结果(即文本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与文本的吻合。在本质上,流利阅读和准确理解的认知活动相似,进行语言加工的知识来源一致,例如,两者都需要进行语义和句法的加工,都需要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参与(Jenkins et al., 2003;Klauda & Guthrie, 2008)。在Jeon(2012)以韩国高中生为受试的研究中,英语的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均与阅读流利性中度相关,相关程度在0.5至0.6之间。单词识别作为语言加工的一项低层技能,它的快速和准确特别是自动化能够为高层加工释放更多的认知资源(LaBerge & Samuels, 1974;Perfetti, 1985),与语篇阅读的快速和准确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实证研究中,二语的单词识别与阅读流利性中度或高度相关(Jenkins et al., 2003;Jeon, 2012)。结合在前文中已经讨论过的形态意识对各项语言技能的影响,笔者把单词识别、词汇广度、词汇深度和语法知识设置为形态意识影响阅读流利性的中介变量。
Kuo和Anderson(2006)在综合分析考察形态意识与阅读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之后提出,形态意识对阅读理解的贡献有可能是通过三条途径实现的。第一条途径是形态意识有助于词汇量的增加,而词汇量的大小是影响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形态意识强的学习者能够快而准地识别单词和流利地阅读语篇,把注意力资源释放出来用于理解活动。第三,形态意识有助于学习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取形态复杂词的语义和句法信息。这三种可能性均已包括在本研究的假设模型中,分别表现为以词汇广度为中介的影响、以单词识别和阅读流利性为中介的影响、以词汇广度和语法知识为中介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在图3-2中不再需要从形态意识直接到理解准确性的路径。考虑到阅读流利性与理解准确性的语言加工活动相似,笔者同样不再绘制从形态意识直接到阅读流利性的路径。
在如图3-2所示的假设模型中,阅读流利性和理解准确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这是为了清楚地展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分别与形态意识的关系。但事实上,阅读流利性和理解准确性是阅读能力的两个维度。因此以图3-2为基础,笔者绘制出如图3-3所示的模型,提纲挈领地讨论形态意识对阅读能力而非对其具体构成的影响。
图3-3 理论模型二
图3-3是一个并行的多重中介模型,假设形态意识影响阅读能力的路径有四条,分别是:
· 形态意识→单词识别→阅读能力;
· 形态意识→词汇广度→阅读能力;
· 形态意识→词汇深度→阅读能力;
· 形态意识→语法知识→阅读能力。
图3-2和图3-3两个模型既密切联系又有所不同。图3-2反映的是形态意识对阅读流利性和理解准确性的影响以及阅读流利性与理解准确性的关系,这里的因变量有两个,分别是阅读流利性和理解准确性,其中阅读流利性又是形态意识影响理解准确性的中介变量。而图3-3则是把阅读流利性和理解准确性归入阅读能力这个大的构念之中,以整体的阅读能力而非其具体的构成为因变量,反映形态意识对其的影响。换而言之,图3-3的作用是通过对因变量的简化,更加清楚地展现形态意识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而图3-2对问题的探究则更进一步,对诸变量间关系的描述更加深入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