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Ⅳ 鲁迅在文艺创作上的失败之作

我觉得鲁迅有几篇东西,却写得特别坏,坏到不可原谅的地步。

在《呐喊》里,是《头发的故事》,《一件小事》和《端午节》。在《彷徨》里,是《在酒楼上》,《肥皂》和《弟兄》。

这些作品之所以坏,是有缘故的,虽然不必是相同的缘故。

有的是因为故事太简单,称之为小说呢,当然看着空洞;散文吧,又并不美,也不亲切,即便派作是杂感,也觉得松驰不紧凑,结果就成了“吗也不是”的光景,《一件小事》和《头发的故事》都属之。

有的是因为利用一个人的独白,述说一个人的经历,结果就往往落单调,典型的例是《在酒楼上》;而上面说的《头发的故事》也是的。我们看作者,是未尝不想时时去掉那种单调的,可是往往并不成功。在《头发的故事》里,在N的谈话中间,夹上“N忽然现出笑容,伸手在自己头上一摸”,才“高声说”如何如何(《呐喊》,页六九),在《在酒楼上》,作者更不惜用种种花样,形容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吕纬甫的谈话,一则“他又喝干一杯酒,看着窗外,说”什么什么(《彷徨》,页四〇),再则“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页四三),才又说什么什么,并且:

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天空的铅色来得更浓;小鸟雀啾唧的叫着,大概黄昏将近,地面又全罩了雪,寻不出什么食粮,都赶早回巢来休息了。

“一直到了济南,”他向窗外看了一回,转身喝干一杯酒,又吸几口烟,接着说……(页四六)

说什么什么,怎么样呢,还是单调。

故事简单,是材料的问题,独白而落于单调,是手法的问题。这都不是根本,根本是,鲁迅更宜于写农村生活,他那性格上的坚韧,固执,多疑,文笔的凝炼,老辣,简峭都似乎不宜于写都市。农村,恰恰发挥了他那常觉得受奚落的哀感,寂寞和荒凉,不特会感染了他自己,也感染了所有的读者。同时,他自己的倔强、高傲,在愚蠢、卑怯的农民性之对照中,也无疑给人们以兴奋与鼓舞。都市生活却不同了,它是动乱的,脆弱的,方面极多,局面极大,然而松,匆促,不相连属,像使一个乡下人之眼花缭乱似的,使一个惯于写农民的灵魂的作家,也几乎不能措手。在鲁迅写农民时所有的文字的优长,是从容,幽默,带着抒情的笔调,转到写都市的小市民,却就只剩下沉闷,松弱,和驳杂了。《端午节》,《肥皂》和《弟兄》,都是的。

《端午节》,沉闷又平庸,文字先不起劲:

然而政府竟又付钱,学校也就开课了。但在前几天,却有学生总会上一个呈文给政府,说“教员倘若不上课,便不要付欠薪”,这虽然并无效,而方玄绰却忽而记起前回政府所说的“上了课才给钱”的话来,“差不多”这一个影子在他眼前又一幌,而且并不消灭,于是他便在课堂上公表了。

准此,可见如果将“差不多说”锻炼罗织起来,自然也可以判作一种挟带私心的不平,但总不能说是专为自己做官的辩解。只是每到这些时,他又常常喜欢拉上中国将来的命运之类的问题,一不小心,便连自己也以为是一个忧国的志士!人们是每苦于没有“自知之明”的。

——《呐喊》,页一九四

让人懒得看下去。《肥皂》的毛病则在故意陈列复古派的罪过,条款固然不差,却不能活泼起来。《弟兄》就写得毫无意思。

失败的作品不一定是很坏的作品。正相反,它有些坏处,却又有些好处,艺术得要求完整,这类作品却是必不能完整的,所以称之为失败之作。

《示众》是一例。我们在这末个短的片段里,很看出作者的才能,文字先是可读的,也确乎是在意识着写文章:

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

——《彷徨》,页一〇九

写人们的模糊,仍似乎是写的阿Q,却比写阿Q似乎更细致许多,表现了不少更生动的写生本领;然而,这终于是一个片段,单调而缺乏一个重心,倘若在写一篇更大的作品时用上,当然是很精彩的一个片段的,单单摘出了,却不免显着拔根去叶的可怜状。

《高老夫子》又是一个例,他形容高老夫子第一次登台讲书,确乎好,纵然被人抄了许多次,作为例证,我也仍然情不自禁,再抄一回:

他不禁向讲台下一看,情形和原先已经很不同:半屋子都是眼睛,还有许多小巧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中都生着两个鼻孔,这些连成一气,宛然是流动而深邃的海,闪烁地汪洋地正冲着他的眼光。但当他瞥见时,却又骤然一闪,变了半屋子蓬蓬松松的头发了。

——《彷徨》,页一三一

这确乎好。可是他有时讽刺太过,太露骨,变成了浅薄,像瑶圃之介绍高老夫子:

这位就是高老师,高尔础高老师,是有名的学者,那一篇有名的《论中华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是谁都知道的。《大中日报》上还说过,高老师是:骤慕俄国文豪高君尔基之为人,因改字尔础,以示景仰之意。斯人之出,诚吾中华文坛之幸也!(页一二九)

以惯于和女仙赠答的瑶翁,是不会这么说的,这无疑是作者的讽刺,而托之于瑶翁,多么不相称,多么失却了文艺的真实感,多么浅薄!所以这篇是不完整的。以内容论,这篇只是在暴露那维持风化者和整理国故者的真面目,充其量,是一幅卡通,并没有更深刻的意义,原不是像《阿Q正传》那样道出了农民的灵魂,人类的缺陷,或《伤逝》那样描写了寂寞和奋斗的心情,以及现代女性之根本的弱点的完整的艺术可比。

再一个例是《孤独者》。《孤独者》在末尾几句抒情的笔调是颇好的,通体上却沉闷,而无生气,在第三段,记叙和连殳的对话,又落了如在《在酒楼上》的对话的那样单调,作者依然用方法来补救,于是在话的中间,插入:

灯火销沉下去了,煤油已经将涸,他便站起,从书架下摸出一个小小的洋铁壶来添煤油。

“只这一月里,煤油已经涨价两次了……”他旋好了灯头,慢慢地说。……

——《彷徨》,页一五八

于是,才长篇大套的续说下去。不过让人们一意识到是故意要借以去掉那冗长的谈话之单调时,却越发显出单调来了。

单有坏处,而没有好处,固然是失败之作,有些好处,又有坏处,而不完整,也是失败之作。

又有的作品,坏处似乎很少了,然而通体上平凡,当然不是好作品,在《彷徨》里的《幸福的家庭》即是一个例。

《呐喊》里,《白光》,《兔和猫》,纵然比《幸福的家庭》文字简洁了,但是总很少有出色的地方,也得算是落了平凡的。

好的作品是不能比较的。好的作品是彼此平等的。《兔和猫》与《鸭的喜剧》,就同是写生命的伤亡。而前者不及后者的松散,含蓄,而有诗趣,其中有一种等级之差,所以《兔和猫》不是最好的艺术品。

《白光》不十分从容,在叙说陈士成后来决心要到山里去的时候,文字又有点太简了,几乎陷入晦涩。——至少我以为是可以不必如此地。

《药》是一篇没有毛病的好作品,假如结束不那么潦草。总之,我认为这些都失败了。

仅次于我所谓那八篇最完整的艺术品的,却是《狂人日记》,《明天》,《鸭的喜剧》和《长明灯》。它们为什么比那八篇次一点,这分别是很微细的,倘若让我说一句似乎没有道理的话,则是凭我们审美的感觉上,就觉得它们不如。我知道这样说话,是不能被普通的读者邀准的,我于是只得加以解释:

大抵在《狂人日记》,是因为内容太好了,技巧上似乎缺少的是结构;《长明灯》就仿佛浅露一些,虽然相当的巧;《明天》和《鸭的喜剧》,则技巧极到,反而惹起我们对于内容的贪婪来,于是感觉这两篇的单薄。

在这四篇之中,又有三篇是写农村的,那么,鲁迅的长处的所在,聪明的读者是可以相信的了。

二十四年七月五日 0M2PxIk2GUbEmvPqMaxqZMT0Fig9joMjedML/YeejEeqbaKATfXiga675XerBV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