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灭商封齐

文王既让子牙这老流浪汉加穷光蛋,一夜之间就五子登了科,如在梦中的子牙自然本着士为知己者死的处事原则和生活准绳,使出浑身解数报答这份恩情。于是,在商代末年的中国历史上,两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传奇人物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起粉墨登场了。在子牙的帮助下,周文王励精图治,开始了灭商的大计。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周族就在不断开疆拓土、东征西讨中,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局面,并渐渐完成了对商都朝歌的包围。面对新的局势,在子牙的策划下,周文王审时度势,将临时首都岐地迁到沣河西岸的丰城作为正式首都,为灭商做了最后准备。遗憾的是,就在大功垂成之际,周文王不幸死去,灭商的重任落到了继位的武王姬发身上。

受到周文王重视的姜子牙神情大振,各方面都暴张了起来

此时,商纣王的荒淫残暴日甚一日,域内域外烽烟四起,诸侯纷纷叛离。尤其位于商国东南两处的诸侯,更是刻无宁宇,叛乱连连,殷商王朝的大厦已是风雨飘摇,几欲沉坠。

眼看伐纣的条件业已成熟,但子牙却提醒武王不要轻举妄动,其理由是商王朝毕竟经营了数百年,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武王听从了子牙的建议,并与一帮心腹臣僚,对面临的形势作了冷静、客观的分析后,制定出了一套新的策略。首先把都城由丰迁到沣河东岸离商都更近的镐,对形成商更广阔、更直接的包围,为一举灭商作最后的准备。

公元前1048年冬,周武王在子牙的协助下,率领本部人马及800个附属国派来的军队,浩浩荡荡向殷商统治区扑来,准备一举灭掉商王朝。但当大军行至离商地不远的黄河南岸孟津一带即将涉水渡河时,占星师夜观天像,发现自夏天以来稳定向南方朱鸟座顺行的木星,突然改变方向,开始逆行。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特别相信天命的周武王大惊失色,认为是不详的凶险之兆,他慌忙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即刻撤退。这一决策遭到了子牙等部分臣僚及盟军将领的质疑与反对。面对此情,武王焦急地对反对派们说道:“汝未知天命,未可”,依然坚持撤兵回返。众臣僚见劝阻无效,只好随全军按武王之令自孟津班师,回到渭河谷地的周族地界待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津观兵”事件的真相。

又过了两年,那个混帐的殷纣王更加昏庸暴虐,杀了敢于直言规劝的大臣比干,又接着囚禁了箕子与太师疵两个朝中政治大腕儿,直折腾得朝野上下鸡飞狗跳、哭爹喊娘,贤臣良将争相避灾逃命。最后连音乐界大腕少师疆也抱着乐器连夜出逃,投降了周族。此时殷商王朝已到了最危急的关头,面临着灭顶之灾。

眼见灭商的时机已到,在姜子牙的授意下,武王决定再度兴兵伐纣。

出师前,武王命令占卜师占卜,得兆“主大凶”。向来以视卜兆为天命且不可违背的武王及众臣僚对此深感恐惧,但此时的子牙却不管那一套,力劝武王千万不要轻信那些以枯草朽骨玩弄出来的鬼把戏,应抓住时机,赶紧下令兴兵伐商。为了表示对所谓天命的蔑视,子牙一把将龟甲从占卜师手中夺过,先是奋力将龟甲摔在地下,抬脚噼里啪啦地踩成碎块,然后抬起头,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神色庄严、满面亢奋地挥动手臂鼓动道:“同僚们、同胞们,大周国民革命到了一个严重时期了,革命的往左边来,不革命的快走开去……”子牙的演讲使得众将士群情振奋、热血沸腾,革命热情立刻高涨起来,一致要求武王率部打进商都去,推翻殷纣王,解放全中国——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演讲,对后来历次中国革命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许多年后,一个叫汪兆铭的同盟会头头,也以类似的语录鼓惑过他的同胞,并收到了异乎寻常的政治效果。

武王伐纣周师行程图。引自《太公六韬今注今译》

武王见子牙一招一式地像真事儿一样演讲,先是惊愕,接着顿悟,心想这老汉说得好、说得妙,我也别在这里傻逼一样站着发呆了,干脆也照子牙的方式演讲,让将士们拼了吧!于是奋然而起,对文武众臣大声叫道:“纣王这个龟孙,整天搞女人、杀大臣,骑在人民头上作为作福,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样的混蛋君王不除,天理不容。现在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是我们武装夺取政权的时侯了。下面我正式任命国家安全助理姜子牙为前敌总指挥兼总参谋长,兴兵讨伐殷纣王。”

随着武王命令的频布,子牙统领兵车三百乘、勇士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开始了大举伐纣的行动。周师从镐京出发,一路旌旗蔽日、鼓角相闻、浩浩荡荡向东推进。当行至汜水牛头山时,忽见风急雷疾、鼓旗毁折,武王的参乘惊吓而死,周师大乱。面对此情,对这次出征伐纣一直摇摆不定的前敌副总指挥、武王的弟弟周公,真名叫旦的家伙,再度显示了资产阶级右翼的两面性,他胆战心惊地对武王和子牙说道:“在出战前的军事小组会议上,我就警告过你们‘事逆太岁,龟灼告凶,卜筮不吉,星变为灾’。可你们就是不听,非要一意孤行。看看吧,今天的征兆就是老天爷对我们的最后警告。依我看,胳膊拧不过大腿,草木之人不能违背天神之意,还是赶紧收摊开溜吧。”

《世浮》书关于武王伐纣天像的纪录

子牙听罢,未等武王发话,便以无产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的坚定信念,对周公怒斥道:“像殷纣王这样误国害民的反革命伪政府首领,不打倒他,才是天地不容的事情。事已至此,死活就这一捶子买卖了,谁他娘的怕死就回去,不怕死的跟我向前冲!”子牙说着,径自来到中军大帐,手持像征最高指挥权的令箭,命令手下将领从军中挑选了一批流氓无产者和亡命之徒,组成了一支坚定不屈的以姜子牙的名字命名的敢死队,这些敢死队员每人先发金条两根,并许诺事成之后,还要官升三级,一个班长可立即成连长,连长可变为团长,团长自然就成了军长。这帮号称姜子牙敢死队的流氓无产者一听,心想既有金钱又有美女,这样的好事那里找,拼了吧。于是精神大振,表示誓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以报答主子厚待之恩。子牙见状,伸出大拇指,说了声:“好样的,”便以这支敢死队为前锋,先行翻山渡河,向着敌人的领地扑去。武王一看这阵势,现在劝说、阻止已毫无作用,于是一咬牙迎合道:“革命尚未成功,诸君还需努力,同志们,跟着太公往前冲吧,事成之后,一切条件会兑现的!”说完转过身,怒对他的弟弟周公旦道:说着朝旦的屁股猛踹一脚,然后转身同子牙一道继续率大军前行。

叔旦揆命,并驱击翼

屈原《离骚·天问》插图。明·萧云从作

原文:苍鸟群飞,孰使萃之?列击纣躬,叔旦不嘉。何亲揆发,定周之命以咨嗟?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争遣伐器,何以行之?并躯击翼,何以将之?

注释:苍鸟群飞,喻武王伐纣,将师勇猛如苍鹰群飞。列击九躬,即分解殷纣王的尸体。《史记·周本纪》曰:“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悬大白之旗。”叔旦,武王之弟周公旦。伐器,作战的武器,指武王的军队。并驱击翼,指同时攻击殷纣军队的两翼。

萧云从自注:“武王之将帅如鹰之群飞,此孰聚之者。白鱼入舟,周公曰:‘虽休勿休。’故曰‘叔旦不嘉。’见人心之附(XXX,需造字),则奋于苍鸟。征天道之灵耻,则跃于白鱼。”

当周师在殷商朝歌效外的牧野与前来援周灭商的方国联军会合后,武王召开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誓师大会,从而士气更加振奋,斗志越发坚定。当殷纣王闻听周军会师牧野、兵临朝歌的消息后,惊恐之中钻出爱妾妲己的怀抱,于慌乱之中匆忙拼凑起17万由农村进城打工的民工和“三无人员”组成的杂牌军,号称70万之众,开到牧野迎战周军。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凌晨5点47分(2000年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最新成果推算数据),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牧野之战在鼓声如雷的震撼声中拉开了大幕。

牧野誓师

根据战前布署,首先由前敌总指挥姜子牙率部到阵前挑战,随后武王以精锐之师“虎贲(勇士)三千人,戎车(兵车)三百辆”为先导,如急风暴雨般向商军冲杀过去。面对周军的凌励攻势,商朝组织的进城民工与“三无人员”不堪一击,随之在阵前哗变。这帮长期在商朝首都遭受压抑、岐视、压榨、折磨、涂炭、生不如死的生灵们,纷纷掉转戈头,同周军一起向朝歌杀去。面对洪水一样汹涌而来的周军,在城外督战的殷纣王知道自已大势已去,转身逃回城中,登上平日寻欢作乐的鹿台,穿上那件用玉石做成的昂贵衣服,引火自焚。至此,作恶多端的殷纣王亲自奏响了近六百年殷商社稷的绝唱。

会(X,需造字)争盟,苍鸟群飞

屈原《离骚·天问》插图。明·萧云从作

原文: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注释:会,甲,即甲子日。朝,早晨。期,指约定的日期。

萧云从自注:“武王将伐纣,纣遣胶鬲视师,还报以甲子日,会大雨,武王曰:吾甲子日不至,纣必杀胶鬲,吾欲救贤者之死。”乃于甲子日赶到朝歌郊外并誓师伐纣。

周人及其盟军赢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商都朝歌内的百姓满怀喜悦迎接周军的到来。

灭商的第二天,即1月21日上午10时整,周武王命人扫除道路,和子牙、召公、周公等重臣举行了庆捷大典,武王登上新搭建的高坛,正式宣布登基即位,并隆重对全世界庄严宣告:“按上帝的旨意,大周国民革命业已成功,商家王朝已经完蛋,白色恐怖统治遂将结束,新的政权已落入革命人民手中,大周王国正式宣告成立,周族人民及其一切友邦的人民,连同殷商王国被压迫、被剥削的三分之二的劳苦大众,从此彻底得以自由解放了!”

登基大典告毕,武王携姜子牙等重臣又来到设立的奠坛前,拜奠列祖列宗以及为国捐躯的将士,并以沉痛悲怆的语调宣读了奠文:“我——武王,仅以普天之下最高领导人的名义,向万能的上帝祈祷,自孟津观兵两年以来,在灭商的革命战争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周武王像

当一连串的仪式举行完毕后,周武王成为众所公认的天下共主,自此,一个新兴的王朝在华夏大地上诞生了。

夺得了天下的周王朝,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革命统治,除了打土豪,斗恶霸、分田地,坚决镇压反革命,反对资产阶级右倾路线,并以优惠政策收买、安抚殷商遗民外,还出台了一个“选建明德,以藩屏周”的治国安邦的行动纲领。按照这一大政方针,凡周武王的同宗、亲戚以及在灭商战争中的功臣,都得到了不同地盘的封赏,并允许受封者在各自的地盘上建立诸侯国,以形成拱卫周王室的政治、军事屏障,这便是历史上“封建”一词的由来。

在最早的第一批封赏中,就有原贩牛专家、老流浪汉、灭商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姜子牙家族的齐;那位在灭商伐纣战役中摇摆不定的资产阶级右翼周公旦家族的鲁;武王的堂弟召公家族的燕;以及武王另外两个弟弟叔鲜、叔度的管、蔡等地。周公旦与召公的封地和姜子牙算是邻居,后来的齐鲁经过多少代人的火并攻伐,终于成了一家的地盘,自此齐鲁大地被连在一起叫了几千年,至今还没有分开的意思。

分赐同姓

姜子牙既已被封,便选了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早晨,告别了大周国那繁华似锦的首都镐京,带领一家人浩浩荡荡地向齐地进发。一路上,面对高山秀水、乡野田畴,子牙禁不住手捋长髯暗自慨叹。遥想当年,自已光棍一条,流浪汉一个,无奈中挟着一条牛皮褥子西来求职,本想弄个一官半职安度晚年,了却残生。想不到苍天有眼,命运不薄,竟在古稀过后的衰颓之年偶遇明主,一下子弄了个五子登科。

子牙家族来到齐地后,很快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并在营丘(今山东临淄北)建立了首都。

就在姜子牙受封不久,大周王朝的缔造者和最高统帅武王姬发不幸与世长辞,国家与民族的重担落到了只有10岁的武王之子成王姬诵的身上。

因成王年纪太轻,肩上的担子太重,周公旦趁机挟天子令诸侯,以国家安全助理的身份摄行了国家的重要不是事务。被封于管、蔡之地的叔鲜、叔度等王公大臣,对这位替国摄政的资产阶级右翼分子颇不服气,于是便联合一帮殷商王朝的破落贵族,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清君侧”军事行动。这个行动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让周成王身边的安全助理立即滚蛋,将革命大权交给成王或其他人负责。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行动中,叔鲜等各自率领自己王国的军队和殷商破落贵族组成的还乡团、投机分子、机会主义者,气势汹汹杀奔镐京向周公旦兴师问罪。远在东夷的燕国、蒲姑氏、徐夷、淮夷等国的领导人一看这边闹了起来,也相继起兵响应,一时狼烟四起,天下震动。正替国摄政、挟天子令诸侯的资产阶级右翼分子周公旦一看大事不好,急忙修书向召公和姜子牙求救,并承诺自己当这个安全助理只是暂时的,绝无犯上作乱、篡夺国家最高领导权的意思。子牙接书看罢,心想你篡不篡位,都是你们姬姓家族的事,与我何干?常言道,肉烂在锅里,这天子之位一时还轮不到我姜子牙老汉,况且凭着周公,也成不了什么大的气侯。倒是叔鲜、叔度等这帮王公大臣,或者说是乱臣贼子,因其封地离自已太近,并形成了对齐国的包围之势,很有必要灭掉,否则后患无穷。想到这里,子牙修书一封,很明确地告诉旦说,我老汉可以调集齐国军队,并献出平生之经验,帮着你出谋划策,干掉这帮真正犯上作乱的阶级敌人。但事成之后,你必须让我的地盘有所扩大,并授予相应的特权,否则我不会当磨沟里的傻驴——听你喝呼。周公旦接到书信一看,禁不住骂道:“姜子牙,你真改不了牛贩子的本性。”待骂过之后又想道,这个牛贩子再怎么折腾也还是牛贩子,是为一岁不成驴,到老是个驴驹子,牛贩子的本性就是赚点小便宜,答应他也无妨,天下横竖都不会落入这个贩牛专家手中的。想到此处,周公旦痛快地答应了姜子牙的要求。

丹书受戒。《帝鉴图说》明·张居正撰[原典]周史纪:武王召师尚父而问曰:“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斋矣。”……师尚父西面道书之言,曰:“敬胜怠者,昌;怠胜敬者,亡;义胜欲,从;欲胜义者,凶。藏之约,行之行,可以为子孙常者,此言之谓也。”王闻之而书于席、几、鉴、盥、盘、楹、杖、带、履、觞、豆、户、牖、剑、弓、矛,皆为铭焉。张居正解:夫武王是个圣君,能屈尊老臣受戒,作为铭词,传之后世。周家历年八百,享国最为长久,非以其能守此道也哉?

平定管蔡之乱

眼看一笔交易得到了双方的认可并签字画押,子牙开始协助周公旦收拾那帮兴师问罪的弟兄,经过三年拉锯式的打拼,周公旦一方取得了最后胜利。按照当初的交易合同,子牙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片国土,疆域所及,东抵海滨,西及黄河,南达穆陵(山东沂水县穆陵关),北至无棣(山东无棣县北),统辖范围达到了二千余里,遥遥傲居于其他一切诸侯国之上。鉴于这种已经形成的尾大不掉的大国实力,周成王于无奈之中特别授权,凡齐地范围之内及周边地区的五等诸侯、九洲方伯,只要子牙看那一个不顺眼,要杀要刮,要煮要烹任其处置。有了这份红头文件撑腰,牛贩子出身的姜子牙老汉,这时才算真正牛逼起来。

当然,已牛起来的子牙老汉,依然拿出当年做牛贩子的干劲及小车不倒只管推的革命精神,起早贪黑地为国家与人民操劳。他根据齐国土地辽阔,东面、北面濒临大海,物产丰盈的自然环境,以及生产水平相对先进、异族势力较为雄厚的经济、政治条件,确立了治齐的重大策略和战略方针。他拿出了作为小商贩与屠户的看家本领,因袭当地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各行业,为商人、捕渔业和制盐业大开绿灯,使齐国百姓从当地资源中得到了实惠。他抛弃资产阶级右翼分子的代表人物周公旦鼓吹的一套“亲亲上恩”的政治主张,逐步建立起一套革命的“尊贤上功”的用人之道,限制宗室贵族的特权,以才能升迁,论功行赏,反腐倡廉,开拓创新等等。这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为齐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齐国成了东方军事大国,并相继创造出了具有“泱泱乎大国之风”的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之后的齐国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发展迅猛,遥遥领先于其他诸侯所控制的国家和地区,并成为西周王朝所依仗的东方最重要的一根庞大支柱。

对于齐国的情形,司马迁在《史记·鲁周世家》中曾这样记叙道:“鲁公伯禽之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这段记载的大体意思是说,姜子牙主齐后,本着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原则,不拘泥繁琐的礼法,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当地民风民俗的基础上,灵活地处理政务,很快就出现了“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良好局面。而鲁国以资产阶级右翼分子伯禽为首的领导阶层,整日搞一些尊尊亲亲,婆婆妈妈的腐朽政策,并不时地玩一些小资情调,弄出一堆虚情假义礼节,其结果是举国上下的臣民都如同戴着镣铐跳舞,难以发挥个人和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等诸方面就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周公旦等人看出了这一点,似乎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遂发出了若干年之后鲁国将臣服并事奉齐国君臣的哀叹。

周公旦们在这件事上倒真没看走眼,当历史的长河流动到春秋中期,周王室逐渐走上衰微之时,位于东方的齐国在众诸侯国中率先脱颖而出,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达到了如后来苏秦所说的“带甲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的超级大国的坚强实力,在诸侯国中首屈一指,无人能够匹敌。齐国君臣正是凭借这股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成为纵横中原、左右天下局势的“五霸”之首。到战国时期,齐国更是一度跻身于“七雄”之列而显赫一时。

周康王六年,齐国的开国领袖、一代政治宗师、兵学鼻祖、著名贩牛学专家、姜子牙不幸与世长辞,死后曾留下了兵书战策多部,其中在银雀山汉墓中发现的著名的兵学圣典《六韬》便是流传后世的其中之一部。 /fPhnFhNt+KwgjpCCHzkHjH5qOPAlq4Rx2rzGoLTlzkkyuVP9yF96l3fKFyeF5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