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页历史科学的空白

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后,各路专家、学者按照“工程”的规划和各自承担的课题、专题纷纷行动起来,以满腔的热情和充足的信心将自己的才学、智慧和心血倾注于文献资料库、天文数据库、计算中心、天文推算、 14 C测年技术设备硬件的改进、传世文献的研究、各考古遗址的发掘与探索之中。鉴于古代近东和西方古典年代学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且这种研究仍在不断发展之中。夏商周断代工程专门设立了“世界诸古代文明年代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专题,以期通过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让所有参与工程的专家、学者深入了解世界古代年代学研究的情况并取得借鉴。由于这一专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产生于其他诸如考古、天文、历法等课题的前面,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工程首席科学家经过慎重考虑与讨论,认为只有将这一复杂繁重的工作,交由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林志纯教授领衔的众位专家,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的。

林志纯(笔名日知)是中国著名的世界古代史学家。他于1910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教师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当他不到10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做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少年林志纯也随之分担了生活的重担。到15岁时,林志纯已读中学。为了生活,更为了能坚持学业,他边读书,边教书,半工半读,步步艰难。1937年,林志纯进入上海大夏大学学习,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旁听,师从著名学者王成祖教授。在这期间,他对英语、俄语、拉丁语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为后来研究西方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1年毕业后,他在上海综合大学和大夏大学任讲师,在讲授中国史的同时,亦对世界史给予关注和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的需要,林志纯于1950年离开上海到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任教。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在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与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工作,并从中国史渐渐转为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

林志纯(右)与张强在“工程”会议上(作者摄)

1979年,在林志纯的组织指导下,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在长春成立,林志纯当选为研究会的理事长。此时的他虽年届古稀,但深感在古代近东与西方古典这两大文明的研究中,中国学界底子薄、人才少,学术空白大量存在,便决心扭转这种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林志纯联合中国史和世界史研究领域的巨擘周谷城、吴于廑两先生,联名向教育部提出“关于加强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书面报告。这个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并于1984年以专门文件作了批复。根据这一文件精神,在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研究所设置大学本科高年级古典文明试办班,首先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校招生。学科以世界古典文明,尤其以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希腊拉丁古典学为重点。同年,林志纯又和周谷城、吴于廑一同联名发表了《古典文明研究在我国的空白必须填补》一文,以期进一步推动填补这些空白学科的力度。文中指出:“自18世纪末至今不到两百年间,随着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大量久为世人所不知道的古代文字的材料陆续出土。由于这些死文字的释读成功,各个有关的上古文明历史,得以根据遗留下来的文献进行研究……这些古文字的释读成功,和同时出现于世的大批古代物质遗留,使古代史许多方面的研究从无到有,大大丰富起来,因而在古代史这门学科中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包括埃及学、亚述学、克里特-迈锡尼文字学,以及我国的古文字学。……埃及学、亚述学等等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的分支学科发生和发展的将近两百年,正是西方工业革命和向东方扩张的两个世纪。埃及学、亚述学等等学科的文物,大部分被集中到西方各强国的博物馆中。中国在解放前是沉沦于半殖民地地位的老大国家,自己所有的,特别是甲骨文字材料,不少尚流落国外,更谈不上分享西方国家所发掘夺取的埃及学、亚述学等等文物资料。我们在这方面一无所有。解放前的学校和研究机关,根本没有,也很少有人想引进什么埃及学、亚述学等学科。结果,我们没有埃及学,没有亚述学,既无专门研究的人才,又无可供专门研究的图书设备。可以说,这些古代史的分支学科对于我们都是空白学科。对西方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研究,前希腊的爱琴文明的研究,以及和我国文化发展关系甚密的古典印度文明的研究,其基本情况也是这样。辗转引述的较多,根据原始古典文献和考古发掘的资料做独立研究的很少。这些历史科学空白点的存在,显然同我们目前的国家地位是不相称的,和我们作为一个有悠久文明历史大国的地位更是不相称的。”

在文章的最后,林志纯等人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信心和勇气:“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阿卡德楔形文字等等外国古文字,的确是难学的文字,对不同语言文化传统的学者尤其如此。但这些古文字都经一二百年或至少数十年来西方学者的钻研努力,解读之法早已成规。我们今天来学习,入门既不难,深入钻研也不是不可能得到效果。关键在于搜求必要的资料,以严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参照我们研究本国古文字和古文化的经验,经过努力,完全有可能为西方古典历史学科在我国的空白补缺……”

这篇极具远见卓识的文章的发表,在史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并得到了相关学科专家的支持。1988年,国家教委下达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名单时,专门指定东北师范大学为“世界上古、中古史重点学科点”,长期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授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西方古典学以及各种古文字学。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中国自己的掌握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和希腊、拉丁文的学者,这些学者大都在本校或国内外的科研机构从事古代近东或西方古典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国内尚无可与之匹敌的优势,夏商周断代工程才把“世界诸古代文明年代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专题重任,交付给以林志纯教授为首的众位专家研究。显而易见的是,这项任务的交付,除了“工程”的信任,也是对承担这项任务的专家、学者一次整体实力的检验。

那么,世界诸古代文明年代学研究的状况究竟如何?它对中国即将全面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会给予怎样的启示?参与工程的专家、学者们,将从林志纯等人的研究成果中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mQ+evd9Z+8ZKQzSbvtoemH77217i215ZSK1ZZ7zFeRPCD3REIBBaxQS3THOMVp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