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发现三个头盖骨化石

1936年春,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再度拉开了序幕。

按照新生代研究室的计划,本年度周口店的发掘任务,仍是寻找古人类化石。但这一年的发掘工作,跌进了一个低迷的深渊。魏敦瑞来北平已经一年有余,除见到一些被发现的人牙外,迟迟见不着其他重要的化石,对工作人员有些不满。而不少人则认为,周口店遗址的寻找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可能再指望有什么奇迹发生了。

当然,更为严峻的是,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地区已成气候,战争的硝烟已越过山海关飘荡于平津上空,北平市民们在睡梦中似能隐隐听到日本鬼子那嚯嚯的磨刀声和入侵的脚步声。有关战争的各种小道消息、流言传闻不时飞向周口店,贾兰坡所领导的发掘队伍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人心惶惶的局面。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是继续坚持挖掘,还是马上停止?或者尽快撤退?这一切,成为贾兰坡不得不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当然,令贾氏最为担忧的还是经费问题。从1936年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只拨给新生代研究室六个月的经费,而魏敦瑞拨给周口店用于发掘的费用,每月仅有一千元!而这点钱几乎不够工人的薪水。更为严重和令人焦急的是,如果六个月后周口店再无新的发现,洛氏基金会很可能以此为借口掐断资助,毫不留情地砸掉贾兰坡等人的饭碗,同时也包括所有在中国从事“北京人”化石标本研究的外国科学家的饭碗。

随着战争的逼近和北方局势的恶化,中国地质调查所迁往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只在北平设立了一个分所,由杨钟健担任分所所长。上任后的杨钟健最担心的同样是新生代研究室下半年得不到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一旦失去这份资助,新生代研究室和周口店的发掘自然就树倒猢狲散,再也难以收拢了。要保住来自美国方面的美元,就要设法先保住周口店这支发掘队伍,只有这支发掘队伍寻找到了美国方面所喜欢的人类化石,最终才能保住所需的美元,有了美元,才能继续寻找化石——这看起来是一个怪圈,其实一切的生活与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在这个怪圈中旋转、循环、发展、壮大的,这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为了防止贾兰坡离开周口店到别处去另谋生路,杨钟健对贾说:“如果新生代研究室万一取消了,在周口店搞上一个陈列馆,由你来管理,愿意不愿意?”贾回答道:“只要在周口店,干什么我都愿意。”杨钟健音带悲怆地说:“那好,只要你有这个思想准备,我就放心了。”

酷热的夏季很快来临,尽管贾兰坡等人每天挥汗如雨地发掘着地层,小心地注视着出土遗物,却一无所获。到了此时,大多数关注周口店发掘的学者再次失望了,眼看弹尽粮绝,有人提议干脆把发掘队伍解散算了,只有贾兰坡默不作声,每天恋恋不舍地依然出现在龙骨山上,继续指挥工人在可能出土重要遗物的地方发掘。

执着与坚韧,使贾兰坡终于得到了幸运之神的青睐。1936年6月10日这天,贾兰坡与他的团队开始向发掘点的第8-9层推进。开工不到十分钟,就发现了一个几乎完整的猕猴头骨。猕猴化石这个种名是杨钟健命名的,过去在周口店也曾发现过,但像如此完整的头骨却是首次见到,自然也算得上是重要的发现。

贾兰坡指挥工人们在山顶洞发掘

第二天一早,贾兰坡带着这块包裹好的头骨,步行15公里到琉璃河北岸的车站,乘火车赶往北平向杨钟健和魏敦瑞汇报这一喜讯,对方见到这个猕猴头盖骨,紧锁的眉头明显舒展开来。

6月20日,贾兰坡率领的发掘队又发现了两颗“北京人”门齿和一块头骨碎片,同时还有三块猕猴的上颌骨。这一连串遗物的出土,令贾兰坡精神大振的同时,也隐隐地预感到,比人牙更加重要的东西极有可能随之出现。

此后的日子里,在同一地点,又发现了两颗人的上臼齿和两小块“北京人”头盖骨碎片。有了这些发现,贾兰坡的预感越发强烈。但由于雨季很快来临,为防止化石在泥泞中挖掘会受到损坏或者丢失,至7月7日,贾兰坡不得不宣布结束本季度的发掘。

山顶洞位置示意图(引《远古人类的家园》,林圣龙、吴新智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下同。)

周口店北京猿人洞文化层示意图

从1934年4月至1936年7月,贾兰坡他们在周口店第1地点中段共计发掘了451天,除去土石约四万多立方米,获得各项标本约五百余箱。其中,仅石制品就有六七万件之多,鹿、牛、猪、虎、狼、马和犀等化石也不少,但古人类化石却一直很少见到,只有少量的零星碎片和牙齿偶尔出土,这个缺憾令所有的发掘人员感到胸闷气短。

1936年的夏季刚过不久,贾兰坡又率领一批技工前往周口店,继续发掘老地点第8-9层。据贾兰坡说,这次发掘,尽管一开始就发现了一些加工很好的石器,火石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也逐渐增多,而且还在成层的破碎的朴树籽中捡到了几千粒完整的树籽,但迟迟没有重大发现。这种状况无疑地让洛克菲勒基金会方面失去了兴趣,加剧了资金的短缺,发掘人员精神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贾兰坡在出土“北京人”头盖骨的地方进行清理(贾兰坡提供,以下同。)

如此这般苦撑到10月22日,正当贾兰坡与他的团队因找不到新的人类化石陷入绝境时,一束亮丽的希望之光突然出现在面前。上午10时,发掘人员在裴文中当年发现的那颗“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之南约十米处,又发现了一块“北京人”的左下颌骨。开始,这个下颌骨只露出一个前齿,被技工刘二首先发现,贾兰坡一看是人的,神情大振,当即趴在现场小心翼翼地用小钢钩一点一点地进行发掘,颌骨很快暴露出来。

出土的下颌骨化石已经碎成几块,每块都被粘湿的土石碎屑包裹着。当贾兰坡顺利将它取出后,欣喜万分,马上捧回办公室保存。按照裴文中当年的办法,当晚,先用炭火烘干、加固,然后再把碎块粘接到一起,一个相当完好的“北京人”下颌骨修复而成。经过仔细观察,贾兰坡认为这个下颌骨是女性的,极有研究价值。第二天一大早,即派技工薛庆恩赶往北平,将其送到了魏敦瑞手中。魏敦瑞看后,长时间愁苦着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如此完好的古人类下颌骨,过去从没有出土过,因此很快引起了北平学术圈中外学者的注意。

有了这一斩获,贾兰坡信心大增,决定勒紧腰带,加快发掘进度。

11月14日上午,阴云蔽日,天气骤冷,风在龙骨山不住地狂奔呼啸。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贾兰坡很想中止发掘,却又觉得有一种隐藏于尘世之外的神秘力量在引导着自己继续前行。他一咬牙,决定继续发掘第25水平层。

世界上许多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最后一刹那的坚持之中。11月15日,是个星期天,夜里一场雪,使天气变得格外寒冷,但贾兰坡一早便领着队伍来到了发掘现场。刚开工不久,在靠近北边的洞壁处,技工张海泉在一片松软的砂土中挖出了一块碎骨片,然后随手将它扔进了用荆树条编成的小筐里。张海泉的这一举动恰好被站在五米开外的贾兰坡看见,贾问:“什么东西?”

张海泉满不在乎地说:“韭菜!”(按:方言,即碎骨片的意思)

贾兰坡心里一动,会不会是“北京猿人”的头盖部分呢?他马上跑过去,拿起来一看,大声叫道:“嗨!这不是人头骨吗?”

众人听罢,纷纷围拢过来,仔细一看,果然是一块人的顶骨。

贾兰坡高兴地从怀中掏出表来,时间正好是上午9时半。

这一意外发现,群情振奋。贾兰坡立即派人用绳子将大约六平方米范围的现场围了起来,并让其余人员全部退在一旁,自己带着张海泉、柴凤岐和杜春林三位发掘能手在“禁区”内继续搜寻。很快,大量的头骨碎片以及为数众多的枕骨、眉骨和耳骨相继被发现。接着,一块胶结在石灰岩层上的头盖骨出现在众人眼前。

如同淘金人在大山深处经过大半辈子辛劳突然看到了硕大的狗头金,那一刻,贾兰坡周身的热血轰地冲上脑门,有几分眩晕的感觉。几年的朝思梦想、千呼万唤,芝麻终于开门了。因事关重大,每一位在场者精神都特别紧张,再加上头盖骨已经破碎,不便发掘,不得不特别小心。贾兰坡趴在地上,面对远古祖先的这块头盖骨,像朝圣者在圣殿中朝拜一样,虔诚而谨慎地一点点除掉周边的杂土碎石。直到中午时分,才好不容易将这块头盖骨的所有碎片全部取了出来,尔后分别装进两个小荆条筐里,由贾兰坡和柴凤山一人捧着一个筐子,小心翼翼地护送到山下驻地。许多年后,贾兰坡回忆说,当他捧着装有头盖骨的筐子走向办事处时,就像捧着老祖宗的灵牌一样,一种虔诚、神圣之情油然而生。

按照老办法,贾兰坡指挥几个工人对头盖骨进行清理、烘干、修复,将碎片一点一点地对粘起来。

在西部洞顶之下约一米处发现人头骨(贾兰坡摄)

下午4时15分,贾兰坡率队在挖出上述头盖骨不远处,又发现了另一个头盖骨。

这个头盖骨已裂成多块,情景与前者颇为相似。此时天色已晚,许多骨块尽管已被暴露出来,但要想连夜取出,困难很大。怎么办?是继续让这块头盖骨留在山上,还是将它连夜取回去?贾兰坡踌躇再三。最后,贾兰坡还是决定,为了使北平研究室的有关人员能看到现场,当晚暂时不再发掘,让祖先的这块头骨原封不动留在他的安息之处。为防不测,贾兰坡特地派了六个人昼夜看守现场,严令在六平方米的范围内任何人不得踏入一步。

当晚,心绪难平的贾兰坡在夜色中顶着寒风赶到周口店邮电局,向北平的杨钟健发去一封电报,简要地报告了发现头盖骨经过。北平方面收到电报后,魏敦瑞和他的秘书高韩丽娥都不在研究室,杨钟健又去了陕西,电报只好转到杨钟健夫人手上。杨夫人深知事关重大,必须尽快通知魏敦瑞。经过一番周折,直至深夜,杨夫人才终于用电话和卞美年取得了联系。

卞美年闻听这一消息,既惊且喜,第二天一大早,脸没洗,饭没吃,便急急忙忙跑去找魏敦瑞。

此时的魏敦瑞还没起床,当他在沉沉的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后,揉着眼睛很不耐烦地问了一句:“谁呀?”

门外的卞美年急忙答道:“魏先生,是我呀,卞美年!”

“什么事?这么急?!”

“不得了啦,又发现了一个头盖骨!”站在门外的卞美年对着门缝几乎是喊了起来。

魏敦瑞一听,又惊又喜,腾地一下从床上跳了下来,急忙找衣服。可衣服找不着,后来衣服好不容易找着了,又不知裤子在哪儿。再后来裤子终于找着了,刚要出门,又被夫人叫住了。

“怎么啦?”魏敦瑞停住了脚步回头问道。

“看看你穿的裤子?”

“裤子怎么啦?是我的裤子呀!”

“你、你这个大笨蛋,你把裤子穿反了!”夫人哭笑不得。

“啊!是吗?”魏敦瑞低头一看,自己果然把裤子的后面穿在了前面,忍不住一阵开怀大笑。

经过一番折腾,魏敦瑞带着夫人、女儿同卞美年一起,雇了一辆汽车匆匆向周口店赶去。因道路坎坷不平,直到下午1点左右才到达周口店。魏敦瑞一见贾兰坡便急不可耐地问道:“头骨在哪里?”

贾兰坡将魏敦瑞领到办事处一个房间,把忙了一夜才粘接好的那具完整的头盖骨从文件柜中取出,转身交给魏敦瑞。由于心情过于激动,精神高度紧张,魏敦瑞手不住地发抖,差点摔在地上。卡美年见状,赶快接住,尔后轻轻放到一张桌子上。

贾兰坡发现第一个头盖骨的次日,魏敦瑞(前坐者)与他的夫人、女儿乘车前往周口店,并与卞美年等一起把头盖骨运回北平。(贾兰坡摄)

“哈哈,我的上帝呀,好极了,好极了,真是好极了!”魏敦瑞望着头盖骨,突然孩子般叫了起来。魏敦瑞夫人见状,偷偷向贾兰坡和卞美年耳语道:“俺家孩子他爸今天可高兴了,早上他听说周口店发现‘北京人’头盖骨,起床时连裤子都穿反啦!”二人听罢,不禁捧腹大笑起来。

魏敦瑞与卞美年随贾兰坡来到龙骨山察看了昨晚发现的尚未发掘的头盖骨,交换了发掘意见,随后带着第一个头骨驱车返回北平,贾兰坡同几位技工开始发掘。太阳即将落山时,第二个头骨安然无恙地破土而出。当天夜里,贾兰坡与几个技术工人仍用旧法将头盖骨烘干、粘好,成为一个结实的完整的头盖骨。

翌日一早,贾兰坡携带这份珍宝乘火车赶回北平,亲自交到了魏敦瑞手上。

11月24日下午5时,魏敦瑞在协和医学院解剖科——自己的办公室举行了中外新闻记者招待会,报告了贾兰坡在周口店连续发现两颗“北京人”头盖骨的传奇事迹。

魏敦瑞在发掘工地上视察

贾兰坡测量人头骨

第二天,中外许多报纸刊登了这一消息。

于是,继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之后,中外学术界又一次被在中国周口店发现的头盖骨所震动,人们对远东大陆华北地区这块神秘的土地再度投以惊奇的目光。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

就在这个消息在全球广为传播,并让世界关注周口店的人们为之震动并议论纷纷之时,1936年11月26日上午9时,即魏敦瑞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的第三天,贾兰坡与发掘队员又在风雪飘零中,再度从周口店龙骨山那个近似魔术师道具般的山洞里发现了第三个“北京人”头盖骨。

这个迟迟不肯轻易露面的头盖骨虽然深藏于坚硬的岩层之中,却不像先前发现的那样破碎,而比过去发现的所有头盖骨都要完整得多,甚至连神经大孔的后缘部分和鼻骨上部及眼孔外部都依然完好。其完整程度,前所未有!

在山顶洞发现第二个头骨处的下坎又露出了第三个头骨(贾兰坡摄)贾注:在同一地点发现了三个头骨,我们估计是个原始墓地。此前有人称我们是扒祖坟的,这次真的是扒了祖坟了。

贾兰坡把头盖骨捧回办事处,当即进行修理。在修理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引起了贾兰坡的注意,即在发掘前两个头盖骨时,在地层中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的石器,人工打击的痕迹一清二楚。但唯独发掘的这第三个头骨,虽然也发现了一些砂石片,可石片上却看不出有人工打击的痕迹,这到底是为什么?于是贾兰坡联想到,这第三个头骨当初是否被人移动过呢?如果被人移动过,这移动的人是谁?为什么要移动?这个问题开始占据了贾兰坡的心。

修复后的头盖骨

由于前两个头盖骨的发现,周口店和北平已满城风雨,想保密已不可能。在一些人心目中,这些头盖骨肯定是稀世之宝,价值连城,再加上当时周口店极不安宁,为了确保这个头盖骨的安全,贾兰坡连夜下山乘火车将其亲自送到了北平。当这颗完整的头盖骨交到魏敦瑞手上时,对方竟“啊”了一声,两眼直直地瞪着,呆坐了很长时间才缓过神来。

“北京人”遗址共发现猿人加工以及从洞外搬入的没有加工的石块十万多件。经研究发现,“北京人”制造石片的方法主要为碰砧法、锤击法、砸击法三种。(引自《远古人类的家园》,林圣龙、吴新智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下同)

这个头盖骨的发现,无疑锦上添花,使本来就沉浸在惊喜中的北平科学界欣喜若狂。

12月19日,中国地质学会北平分会在兵马司胡同9号中国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图书馆举行特别会议,有一百余名中外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

会议首先请贾兰坡报告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的前后经过,尔后由德国著名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就其发现的重大意义,专门做了长篇学术报告。魏敦瑞说道:

现在我们非常荣幸,因为“北京人”

山顶洞人的生活想象图

在最近又有新的发现:10月下旬曾发现“北京人”下颌骨一面,并有五个牙齿保存;11月15日一天之内,又发现“北京人”头骨两具及牙齿18枚;26日更发现一个极完整之头骨。对于这次伟大之收获,我们不得不归功于贾兰坡君,因为当发现之始,前两个头骨化石,虽成碎片状态,但贾君已知其重要性,并施用极精巧的技术,将其掘出,并经贾君略加以修理,后才由卞美年君及余携手研究。

此三个头骨,均为成年的,保存得都很完好。前两个,一个较大,一个略小,大的属于男性,小的属于女性。头盖部分,虽然完整,但颅底部不齐全。因为颜面部分及上颌骨,都有保存痕迹,可重示其原来面目。不幸的是,保存的颜面骨骼,由于震压太碎,工作实感困难。

已故步达生教授研究1929年裴文中先生发现的8岁孩童头骨之后,即无头骨发现,此次在11天之间,发现三个完整头盖骨,实出人意料。

“北京人”,为最原始的化石人类,关于脑量容积,女性约为850-1050立方厘米;男性约910-1200立方厘米(现在人约1320立方厘米)。头骨两性之间的差别,比现在人较大,与猩猩和大猩猩相仿佛。

最近找到的小头骨和春季发现的头骨碎片,全部可以用来解释爪哇猿人的问题。爪哇猿人很久就被认为是大长臂猿的化石,但因头骨的性质与“北京人”相同,由此可见爪哇猿人并非他物,即与“北京人”属于相类的一支人类。换一句话说,所谓爪哇猿人,即为“北京人”演化过程中代表进步者。然而这次找到的头骨,男性比女性高得多,并且很接近尼安德特的人类,所以演化过程,似从“北京人”进化到尼安德特人,然后又进化到现代人类。

第三个“北京人”头骨,比前二者尤为完整,比第一个小,比第二个大,脑量容积约1100立方厘米,为一青年的头骨,颜面有一小部分保存,如左右两块鼻骨、眼眶骨等,并和头盖相接连。

关于中国已有的“北京人”材料,如头骨、下颌骨和牙齿等,实在是最完善、最优美的采集。只是四肢骨骼始终未能找到。从已有的头骨和下颌骨来看,在未变成化石之前,已经破碎,此种特征,可以认为“北京人”当时彼此互相杀害、剖弃四肢,将人头积存洞里。不过就现在所有的材料研究,对于人类演化过程完全可以断定,唯对解决上述问题尚嫌不足,若将来有新的发现,或许可以圆满解决……

会后,中外报纸纷纷对此做了大篇幅报道,尽管当时战争的烟云几乎遮住了人们对其他所有事物关注的视线和兴趣,但贾兰坡继裴文中之后在周口店发现三个“北京人”头盖骨的消息,却很快得到全球性传播。

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发现,中国地质调查所的领导者特意叫贾兰坡去相馆照了一张像,洗印一百多张,以提供给各地报纸发表之用。昔日默默无闻的贾兰坡一下成了众人瞩目的英雄,无论是科学界的前辈,还是地质调查所的领导、同事,兼及新闻界人士,都为贾氏这一非同寻常的发现欢呼和祝贺。这一事件影响之大、传播之广,令中国地质调查所的领导者和贾兰坡本人都大为吃惊。1937年6月1日,英国伦敦弗利特街110号国际剪报社致函贾兰坡,这家专门搜集世界各地重大消息的剪报公司,把当时欧洲、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全世界所有地区刊发的关于周口店发现三个“北京人”头盖骨的消息做了搜集整理,其剪报多达两千余条。如此规模和大面积的信息传播,在当时那样一种混乱的局势和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考古发现都无法匹敌的。

这家剪报公司在信中客气地明示,只要贾兰坡乐意支付50英镑,即可收到这两千多条剪报复制件。贾氏手捧信函,当然很想得到这一批报道自己心血结晶的成果,只是自己无能为力。对此,贾兰坡曾深情而惋惜地回忆说:“两千多条关于我的消息真是太诱人啦!可我一想,50英镑啊!这虽然并不算贵,可穷得叮当响的我,到哪儿去弄这50英镑啊?没钱买,那就只好去它的吧!”

毫无疑问,贾兰坡的发现,是继裴文中首次打开“北京人”大门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创举,也是周口店的发掘在势如泥泞的道路上徘徊了六年之后,在几乎绝望的萧条境况下,一次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11天之内连续发现三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事实,不但让关注周口店发掘的悲观者看到了希望,更给坚持寻找祖先足迹的贾兰坡和其他中外科学家以莫大的信心和巨大的鼓舞。这一连串的发现,以更加确凿的事实证据,填补了人类进化发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空白,它在科学上的重大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关于这一点,贾兰坡曾有过这样一段形象的叙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谁都愿意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这个问题自我们祖先起,就企图作出答案。可是由于当时认识水平的限制,所作出的答案,大都归于“神”的力量。这当然不会使人满意。后来我们的革命导师恩格斯给我们作出正确的答案,提出“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世界”的理论,但人们还希望见到真凭实据。被发现的“北京人”化石,就是真凭实据。“北京人”是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以被看作“宝”,原因也就在此。

当惊喜交加的科学界欲挽起袖子准备在周口店发掘与研究领域大显身手,彻底解开人类进化之谜时,越来越险恶的战争风云,使他们不得不含恨放弃这个辉煌的梦想。 NkneB3/EAzziryTci5Ih/0eYPiVmX8klZiFfQeT2ZBkMDNMc/aJ1Yi8/MswkIV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