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顺治皇帝与江南名妓

关于顺治帝入主中原之后,在短暂的一生中所经历的政治风浪和建国立业的辉煌壮举,我们无需去做过多的介绍。这里要叙述的,是关于他的死因和入葬的情形。顺治帝的死因和入葬情形,几百年来社会上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广为流传和可考证的是顺治出家和死于天花两种。不同的是,前一种多了几分传奇和浪漫,后一种则增添了几分悲壮和无奈。具有传奇和浪漫色彩的关于顺治出家的说法,是由于一个女人。而关于顺治与这个女人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的同时,也成为清初历史上的三大悬案之一,久久地困惑着后世的人们。

——这个女人就是江南名妓董小宛。

关于这段颇浪漫和悲壮的故事,清史未见片言只语,倒是众多的野史和笔记小说做了这样的记述:当清军入关,攻占江南后,曾和顺治的生母孝庄皇太后有暧昧关系的明朝降将洪承畴,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这位战场情场两栖名将的洪大帅,对江南佳丽、秦淮风流早有耳闻,只是多年镇守中国东北和连绵不断的战事,使他无缘亲自领略。待他一当上两江总督,便急如星火地亲自赶到位于南京的十里秦淮做实地探访。遗憾的是,此时的十里秦淮,由于战火连绵,烽烟不绝,已衰败不堪,风流俱散。几乎所有的绝色名妓都奔走他乡,搞得洪承畴闷闷不乐。正在这时,一个姓佟的部下窥知了洪大帅的心思,趁机进言道:“小人听说秦淮八艳中的名妓董小宛已被江南名士冒辟疆所纳,现冒携董小宛居住于邗沟之西郭绿杨村。”

洪承畴听罢,更是悲不自禁,长叹一声道:“既为人妾,奈何?只怨自己今生无此艳福罢了。”

如皋水绘园中的董小宛画像

佟氏望着主子沮丧的样子,却胸有成竹地说:“我看不然。冒常以财役使该地私贩无赖为其卖力,此众徒皆易犯法网,大帅寻机进村,何患无辞?等进得冒家,又何愁董小宛不肯随大帅而来?”

洪承畴闻罢大喜,遂密遣佟某相机行事。

不出数日,佟某忽来到洪承畴跟前禀报,已带董小宛来见。洪暗自大喜,但却装出一番嗔怒的模样,斥责佟某如此神速必是抢劫无疑。佟氏叩头之后,大着胆子叙说原委:“适于瓜洲埠抓获滋事私贩,供其巢在绿杨村,遂言擒贼擒王,发兵直捣冒辟疆处。乡老皆言冒公子乃一介书生,何为歹人之魁?佟对曰:本官不知冒氏如何,但知巨恶强占民女,匿居于此,奉命征剿,安得有误?及近,却遣人嘱使冒遁避,经带出董而宣于众,并曰,恶人已逃,幸所劫之女安然,可携归复命了。冒流于此未久,村民尚不明眼前隐居美姬之由来,故不敢复言。佟计遂逞。”

洪承畴画像

洪承畴听罢大喜,急忙将董小宛召入来见。董小宛进来后,掩袂娇啼,声言误捕之冤,央求洪大帅查明原委将其释放。洪承畴见董小宛果然是绝色美人,强按欲望之火,走过来劝慰道:“冒辟疆与逆案之情尚未查清,怎好随意放人?”

“那我修书一封寄于冒公子,请他前来自辩,方可知晓案中缘由。”董小宛依然娇哭着说。

“本督因怜冒公子之才华,故特意嘱部下让其远遁,否则皇命缉捕,安能庇护?你还是安心留居此地等待,本督绝不为难于你……”经洪承畴的一番假意劝说,董小宛知道再争辩下去也是徒劳,无奈之中,只好答应暂且栖身帅府。

洪承畴将董小宛安置于帅府内庭,名为让其等候,实为软禁,整日派人送些衣饰古玩以娱其意、悦其心。而董小宛亦渐渐悟出洪之用心,整日以泪洗面,不领其情。不久,洪承畴现出本相,夜召董小宛入侍。董小宛听后涕泪背面,誓不肯行。洪承畴强令婢媪将董小宛拖入内室,想强行其事。董小宛伏地大哭,连呼冒公子之名,坚决不从。洪承畴见劝诱不下,盛怒之中将董小宛囚于深院小阁,以待来日拿服。

眼看过去一年有余,洪承畴奉命北上入京,便命将董小宛一并载于后车随行。当浩浩荡荡的车队行至江淮关时,忽然有一大汉夜袭钿车,卫兵大哗,急忙上前缉捕,谁知大汉瞬间已无踪无影。卫兵返回钿车挑帘巡视,只见董小宛尚坐在车中,而洪一姬妾晓珠与董的侍女扣扣已被劫走。洪承畴闻知后大惊,严令卫兵刻意防范,不得有半点闪失。当车队进入北京后,董小宛更是屡屡觅死,不肯就范。洪承畴正在愤恨交加又苦于无法应付之时,忽然有一心腹从董小宛的住处窃来冒辟疆的两封函件。前函说的是将派一名侠客于江淮关劫车,嘱董小宛见机策应。后函则告知劫持未成,现已出资贿通满族御史参劾洪承畴强占民女,一旦天子闻奏,必治洪之重罪,彼时便令人北上护董南归。

洪承畴阅毕二函大惊,对其心腹说道:“冒辟疆此计甚毒!我虽不畏冒某这一介书生,但朝廷中满人常疑汉人不忠,万一事发,我必败矣!如此看来,我应当机立断,先发制人为上策!”洪承畴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于当天将董小宛妆饰一新,献入宫廷,以却祸固宠,表其孝忠皇上之心。

顺治得董小宛,不禁龙心大悦,当晚即召幸于内。但董小宛仍报定求死之心,坚不从命。顺治帝大怒,欲降罪于她,但又被董的艳色所迷,不忍责罚。无奈之中,唤来一嫔入伴婉劝,徐图挽回。此人亦来自南方,共同的乡音乡情,很快使她和董小宛成为要好的姐妹,并知晓了董的遭遇。她毕竟在宫中日久,对官场隐私及人情世故颇多了解,她劝董小宛道:“你欲报洪承畴加害之仇,非天子之势不可。今上对你,矜宠无比,若有所求,上必听之,如此洪氏可倒,冒公子亦可保全。你一意哭闹寻死,皇上厌怒,必遣你回洪处,非但受制于其人之手,保不住还要搭上冒公子性命。你如此机灵聪颖,为何懵懂不明,竟与天子相抗?你若长翅飞去也可,若无翅可飞,则无比我言更好之法矣!望三思而行。”董小宛听罢,心中霍然开朗,遂答道:“我原以为万乘之尊,视人如草芥,无情可言。今乃知万乘未必无情者,我深悔愧对圣上情意。”嫔听此言,知道大事已成,忙禀告顺治。顺治自是喜出望外,立即以宝舆迎请董小宛,表示得此美人,誓不相负。从此,果真恩宠有加,恍若长生殿前的杨玉环与唐玄宗,爱得如醉如痴,大有连理比翼,生死同衾之势。未过多久,董小宛被封为淑妃,为六宫粉黛第一美人。

洪承畴送董小宛入宫原本出于无奈,并非真意。不料天子多情,倍施恩宠,董氏亦化刚为柔,居然和皇帝同床共枕,行起了鱼水之欢。洪承畴闻知,心中大为不快。更令他不敢设想的是,一旦董氏将他的所作所为在皇帝面前抖落出来,后果难以预料。想到这里,他先是痛恨手下心腹为自己出了这般愚笨的下策,又暗悔自己竟一时糊涂,将董氏送入宫中,铸成今日之大错。焦急之中,洪承畴终于想出了一条借太后之手加害董小宛之计。想当年,清兵尚未入关,身为明将的洪承畴跟清兵作战被俘,他本想以死报效大明,拒不投降。但年轻貌美的太宗庄妃、顺治帝的母亲,饰婢媪、携参汤、委身与己同床共枕,最终诱使自己投降大清。而今多少年过去,庄妃仍旧情难忘,特让儿子颁旨以召自己进京议事为名,进而重温旧梦,共叙离别思念之情。近日的鱼水之欢,彼此的恩爱不减当年。洪承畴正是要利用这非同一般的关系,欲置董小宛于死地。当他又跟孝庄皇太后一番云雨后,便乘机进言道:“昔睿王(多尔衮,原封睿亲王)以荒于酒色,几至国政荒坠,赖天地祖宗神灵,使之早世殒命(死时仅三十九岁)。今皇上亲政未几,便惑溺汉姬,致废常朝时日,老臣力劝,然皇上不听忠谏,并欲置老臣于死地。老臣命不足惜,其如大清宗庙社稷何?今能挽上意者,惟有太后。太后纵不念老臣之心,还不念太祖太宗创业之艰难乎?”

庄妃像

太后听罢,悚然动容,问皇上所宠何人。洪承畴将董小宛之事相告,只是中间隐去了自己进献一节。太后听后勃然大怒,立召顺治,在大加训斥后,疾令将董小宛遣送出宫。顺治帝向惟母命是听,自不敢争辩,只好含泪遵命。于是,孝庄皇太后将董氏逼居西山玉泉寺。此为宫人获罪者遣谪之所,为的是让其寄寺学佛,斩断情根。洪承畴的毒计终见成效。

董小宛进居玉泉寺后,倒不显得特别伤心。然而顺治却难割难舍,爱恋之情有增无减。每当思念若渴之时,便以狩猎为名,偷偷来到西山和董小宛约会,以叙分别之情,望念之苦。董小宛被青年皇帝的真挚情感所打动,禁不住潸然泪下,说道:“妾如弱草,得依日光,敷荣振采,自以为得。然朔风一至,萎落无踪,我皇若许妾安葬西山,诚为万幸。倘得转生,愿世世为奴婢侍奉万岁。”顺治听罢,感慨万端,抓起董小宛的玉手凭栏许誓道:“必为春一之煦,而无秋扇之捐,若不幸有变,朕视丢弃天下,真若敝屣!”

董小宛冒辟疆如皋故居

董小宛见当今圣上如此真情,便大着胆子假称有表兄姓冒名襄字辟疆,现正在江南受冤案牵连遭缉捕,求皇上保全。顺治听罢,声言冒为当今名士,当密令江南大吏全力调护,并念董之情谊,召冒辟疆来西山会晤。董小宛喜不自禁,在拜谢天恩之后,当日便设法告诉在京城的相识冯小五,让其传信于冒。董小宛又劝顺治以社稷江山为重,不可再惹太后动怒,但顺治在此流连不舍,并无归宫之意。

半月后的一天,冒辟疆果然以董小宛表兄之名来到玉泉寺。顺治命着常服召见。当看到冒博学儒雅,仪表堂堂,果有名士风范时,顺治大悦,遂命董小宛盛情款待。侍卫宫婢皆知董氏为天子第一宠人,不敢窥探其隐,董冒交谈自是不闻不视,二人遂畅所欲言。冒辟疆告诉说:“当年侠士冯小五在江淮关劫持洪承畴车队,本欲救董,所幸误劫洪之姬妾晓珠善解人意,真情侍己,因感天下灵秀女子何其之多。闻冯小五捎信,得此一遇,不逊鹊桥相会,平生愿望足矣。闻天子待姬不薄,勿复思遁南归,勉事君王,莫以前夫为念。”

冒辟疆画像

董小宛听罢冒辟疆一席话,含泪良久道:“妾已皈依佛门净土,君一席衷言,亦得解脱。吾视世界微尘,弹指间皆为当年水绘园,有何恋恋不舍?君且归,妾自有息壤。”冒辟疆听罢,遂合掌膜拜而出。当天夜里,董小宛忽然失踪。顺治帝派人四处寻找,总不见形迹,顺治怆然流涕,欲不复归,便在西山常住下来。孝庄皇太后听说儿子不愿回宫,急忙派臣僚去西山催促,但都无效而归。太后一怒之下,亲赴西山,命其返宫。顺治迫不得已,只好含泪返宫。

董小宛自西山失踪,无复再现,独西山万寿宫一太监向顺治进言道:“每当清风明月之夜,觑见董妃徘徊于玉泉寺后瑶台石室间,菩萨模样,五色祥光。”顺治闻听,急忙出宫来到玉泉寺夜守,然而一连过了数夜,仍不见董妃踪影。顺治大有受骗之感,怒恨悲苦中要以欺上罪诛杀此太监。此太监原为皇太后役下旧人,听到不测风声,急忙赶奔孝庄皇太后处求救。太后闻言大怒道:“妖姬作祟,如城狐社鼠之勾当!吾今捣毁其巢穴,看其托付何处?”说毕下令迁玉泉寺监僧于别处,派心腹太监将寺内大殿付之一炬,大火三日不绝。那些遭到贬谪而来的可怜宫人,多数未能逃出而葬身火海。为绝顺治之念,太后在火焰熄后,命心腹将焦尸拖出示众,并宣布董妃已死于其中。顺治虽然无法确信董妃是否真的罹难火海,然一旦目睹焦土炭尸,仍热泪滚滚,悲痛欲绝。回宫后辍朝五日,并特谕礼部追封董妃为皇后,以示褒崇。礼部奉旨,丧葬格外从丰。此为顺治十七年仲秋。

冒辟疆山水扇面

清世祖问佛图

顺治帝遭此惨事,日夜悲悼,渐渐积思成幻,积幻成梦,积梦成行。一日,顺治斋心入定,方欲自忏绮怀,忽然梦到一处,乃高山万叠,峦壑幽深,上有积云,皑皑照耀如琉璃世界。正待回顾眺望间,顿见琳宫梵宇,金碧闪耀,不禁恍然大悟道:“此非五台山中之南台耶?金莲佛钵花开否?”于是,蹑足而登,步履若飞。倏尔忽至台颠,星斗咫尺,爽气沁人,衣袂为天风所吹,飘飘有凌云之意。这时,忽听耳边似有人喊叫:“不想见一见三生石 上有缘之人乎?”顺治急忙观看,只见一小和尚正冲自己微笑,并不断举手东指。顺治顺指望去,见一最高的山峰处,上有金碧楼台,重叠如画,与所立处,若仅隔数十步。但深崖绝壑,陡峭不可通。只见那楼中朱栏回护,晶牖洞明,有美女四五人,往来瞻眺,笑语自若。其间有一人尤其美丽叫绝,只见她风鬟雾鬓,绰约多姿,正是董妃小宛!顺治惊喜异常,遂大声呼唤,董妃总是笑而不应。顺治着急地说道:“我念你度日如年,今得睹之,岂容错过!”小和尚在一旁插话说:“如隔崖河。”顺治毅然回道:“但得董妃,虽万丈之渊,吾何畏缩!”说罢,飞身一跃而下……顺治大惊,蓦然醒来,乃知刚才原是南柯一梦,周身的汗水已将香衾湿透。顺治反复回味着梦中情景,猛地悟到原是董妃托梦于己,便自语道:“董妃今日招我,我何必眷恋皇帝之位,不如随她遁去!”

第二天,顺治改了平民装束,偷偷溜出内宫,走出紫禁城,直奔五台山。当他到五台山后,和一癞和尚谈得颇为投机,便削发入寺修行去了。

顺治临出宫时,已将后事做了安排。并写了一道上谕放置在御案上,太监们找不到皇上,便将这道上谕称为遗诏。谕诏中定玄烨为皇太子,持服(穿丧服守孝)二十七日后即帝位,又命四大臣辅政云云。此诏一传,各王公大臣异常惊疑,言昨日早朝皇上尚康健如恒,怎一夜之间就晏驾黄泉了?且遗诏中亦未说明病源,甚奇甚怪!一时朝野议论纷纷,有谓顺治因皇太后逼迫而服药自尽者,有云因感受时疫而暴崩者,有言因董妃之故而匿迹山野者。不管群臣有千般疑惑,万种猜测,当下还得照例哭临,扶八岁新主玄烨登基,次年改元康熙。顺治朝从此成为过眼云烟。

几十年后,康熙大帝率部西征噶尔丹叛乱,大获全胜。志得意满之际,便想起五台山上的父皇,遂产生了前去看望的打算。当年顺治遁入空门后,在五台山绝顶处修了三间草房,终日念禅打坐。皇太后思儿甚切时,便带孙子康熙出京,以上五台山清凉寺进香为名,与儿子晤面。但当她每到清凉寺,却又见不到儿子的踪影,怕百姓生疑,不敢久留,只好对门空淌几滴相思之泪。后来太后年老体衰,已不能远行,便差人每年到五台山修庙,并秘探暗访顺治帝的行踪,但至死亦未寻到。

此时的康熙已到不惑之年,在胜利的喜悦中又动了父子天性,遂下旨南巡,临幸五台。待一行车马人流到得五台山后,康熙将侍从留在山中,一人悄声不语地走进清凉寺,再由一老方丈领至山顶极峰处茅屋前,独自进屋面父。只见一白发老僧,静坐打禅,纹丝不动,宛若枯人朽木。康熙望了许久,断定此人必是父皇,忍不住双膝跪到老人身前,泣哭不已地说道:“父皇,儿来了!”

只见那老僧双目微睁,复又闭拢,其态如初,不再理会。康熙不禁热泪横流,停了半晌,不见老僧有何表示,只好悄然退出茅屋。临走时特嘱门外的方丈不准声张此事,以后要好生看待此老僧,必有重赏,方丈合掌点头连连称是。此时正值深秋,浮云古木,冷风扑面,空中雁阵,哀鸣远去,使人备感凄怆悲凉。康熙感慨万千,仰面目送天际浮云过雁,低头眺望深谷沟壑,深叹一声,缓步下山离开五台。

康熙离开五台山后,关于顺治出家并终了五台的传闻,在社会上越传越广。而那绝色美人董小宛,竟红颜薄命,黄土长埋,好端端一个如花似玉美人,竟谢却红尘,登极乐之国,不能不令众生扼腕叹息。时国子监祭酒、江南名士吴梅村(本名吴伟业,晚号梅村)曾作《清凉山赞佛诗》,以咏顺治、董小宛之事。其诗有云:“双成明靓影徘徊,玉作屏风壁作台。薤露凋残千里草,清凉山下六龙来。”后人有附会其诗者说,其中“双成”及“千里草”字句,是暗指董妃,清凉山是五台山上一峰,是暗指世祖出家。康熙帝一生巡幸五台山共计五次,暗喻顺治帝和康熙帝共来六次,即“清凉山下六龙来”一句。据传,康熙皇帝直到顺治帝老死五台山,方才不去,只是秘密派人将父皇生前使用的一把扇子、一双鞋子带回,埋入清东陵孝陵地宫,而作为顺治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有入葬陵寝。这个神奇的传说,随着野史和笔记小说的广泛传播,使许多人深信不疑,并发挥了神奇效用。以至在二百多年过后,清东陵遭到一次次惨不忍睹的洗劫时,顺治皇帝的孝陵成为所有陵寝中惟一没有遭到盗掘的陵墓。因为所有的盗掘者都知道,地宫中那把扇子和一双鞋子是不值得一盗的。这实在是顺治皇帝不幸之中的万幸!这个意外结局,也是顺治皇帝生前所料想不到的。 C1doePCmRmcMQDi1SUXpmR63FePuTvUhvphEpfjIOhpqck3aShr7oCZxK7+q8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