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箭定穴位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夏,出身于中国东北满洲的清军将领多尔衮,在明朝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接引下,统帅八旗劲旅走出白山黑水,跨过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迅速攻占北京。同年九月,皇太极第九子、不满六岁的福临和清皇室人员由沈阳抵达北京。十月初一,福临在臣僚的簇拥下,亲到京师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正式颁诏天下,宣布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改年号为顺治,从这一年起称顺治元年。

顺治皇帝像

这时的福临虽然君临天下,但毕竟年幼岁轻,在宫中自然无所作为。一切军政大事统由其叔父、被封为摄政王的多尔衮主持。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多尔衮在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受伤,不久即死于喀喇城。已是十四岁的顺治皇帝终于摆脱了羁绊,开始亲政。

亲政后的顺治帝,按照中国历代帝王沿袭的惯例,在处理繁忙国事的同时,即派王公大臣一人,会同钦天监 刻漏科杜如预、五品挈壶正杨宏量、江西术士陈壁珍等人,外出寻找“万年吉地”(中国古代帝后陵寝基址的讳称,妃嫔及其他皇室成员的陵寝则称为“福地”)。这群官员、术士们领旨后,历尽千辛万苦,花了近二年时间,转遍了北京城四周方圆几百里的地方,选中的几处“风水宝地”,不但没有被顺治皇帝看中,反被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大加训斥一番。正当杜如预等人整日战战兢兢,又不知所措之时,一个偶然的机缘,使“万年吉地”很快定了下来。

这次事件的缘由,起于顺治帝带领群臣外出打猎的途中。当一行人沿长城向东来到河北遵化县所辖的马兰峪镇一带凤台山时,顺治来到一处高坡,勒住坐骑,举目四望。只见高山连绵,岗峦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犹如一条条天龙奔涌腾越,呼啸长空。在天龙盘旋飞舞的中间,一块坦荡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气盎然。东西两向各有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形似一个完美无缺的金瓯。顺治在惊讶于这天造神赐的宝地后,大声说道:“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遂命随行堪舆大臣和钦天监官员架起罗盘,按八卦方位,二十四山向 ,运用阴阳五行玄妙之机进行测算。所属臣僚和术士们已窥到皇帝的心事,又感到此处确是王气逼人,气度非凡。于是,在测算一阵后,添油加醋地说:“皇上圣明,深得搜地之窍,令观之支法,见龙脉自太行而来,势如巨浪,重岗叠嶂,茂草郁林,实属万乘之葬也。再看那山势如五魁 站班,指峰拂手,文笔三峰,惚若金盏,形若银瓶,恰似千叶莲花,真乃上上吉地也!”

(左)风水宝地环境模式图(清·样式雷绘)[左]清代帝陵风水形式模式图

顺治闻听大喜,他来到一块向阳之地,跳下坐骑,双手合十,两目微闭,十分虔诚地向苍天高山祷告一番,而后解下随身玉佩 ,系于金漆箭瓴之上,弯弓满石,振臂一射,那箭便穿云度日,飞落于正面凤台山的山阜之前,入地盈尺,振振有声,“箭落穴定”。臣僚、术士们赶到山前,找来木锨在地上挖出一个磨盘大的圆坑,谓之“破土”。这个圆坑便是陵寝地宫“金井” 的位置。待陵寝地宫修好后,将第一锨土放入“金井”之中,标志着皇帝死后依然拥有皇天后土,并和他生前的大地永远血脉相连。待这一切结束后,顺治传谕,改凤台山为昌瑞山,臣僚领旨。臣僚们又找来一斛形木箱,盖在“破土”的位置,不再让它见到日、月、星三光,同时委派人员在此日夜守护,以待动工兴建。

顺治帝的眼光确有独到之处,群臣们也不是一味地阿谀逢迎。就在清东陵建成的几百年后,每当游人来到此处,无不为那秀丽壮美的山水景色所征服,所陶醉,这确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其实,此处早在明末就曾被大明崇祯皇帝看中,并曾选为他本人的寿宫之地。

明代自永乐迁都北京并将陵寝建在昌平境内的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后,历代皇帝的陵寝都在天寿山脚下兴建。到崇祯皇帝继位时,天寿山的风水宝地几乎被先祖占完,再难找到合适之处。当钦天监官员在天寿山找了近一年都未能找到一块可供建陵的吉壤时,崇祯皇帝不禁为此愁闷不堪。当朝大学士温体仁和礼部尚书李腾芳,暗暗揣摩到了皇上的心思,便联合上了一道奏折,说既然昌平没有佳穴,就应在京师近郊另选吉地,何况祖宗已有这种先例。崇祯见了奏折,心中大喜,他正有要另选陵址的打算,又怕违反祖制。既然大学士、太子太保温体仁和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李腾芳奏本提议,何不顺水推舟?于是崇祯降旨,就依二人所奏。随即派出钦天监监正朱裕等带人到京郊近处详细勘验。经过几番周折,终于确定以马兰峪附近的凤台山为陵址,并派人将这里看护起来,一旦佳穴确定,立即破土兴建。

左)风水宝地环境模式图(清·样式雷绘)[左]清代帝陵风水形式模式图(清·样式雷绘)

遗憾的是,在崇祯继位的几年里,关外后金政权 [1] 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莽莽林海,关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十八日,太监曹化淳开彰义门投降。当天夜里,崇祯帝登上景山,在寿皇亭旁的槐树上自缢而死,大明帝国终于在垂危中消亡了。清兵入关后,为笼络汉人之心,稳定政局,清廷在昌平天寿山脚下鹿马山南麓建造思陵(又称悼陵。原为田贵妃墓,后经增修,又葬入崇祯皇帝与周皇后),草草安葬了崇祯帝。

山河依旧,物是人非。令崇祯皇帝死不瞑目的是,当年他费尽苦心选择的陵地,竟被清王朝入关后第一位主子顺治占用了。

尽管顺治帝选定了陵址,但由于当时清兵入关不久,基业方定,战火频仍,整个中国西部、南部、西南尚处于清兵与南明小朝廷以及各种武装势力的生死搏杀中。在这种形势下,顺治帝以国事为重,一直未建自己的陵寝,直到死后的康熙一朝,才将陵寝建成。

注释

[1] 后金政权:明未女真族所建之政权。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定都赫园阿拉(又作黑图阿拉、赫园阿喇、黑秃阿喇。满语,汉译为横岗或横甸。皇太极天聪年间尊为“兴京”,即今辽宁新宾县西永陵镇之老城),并登汗位,建元天命,国号大金。为了与北宋末女真人完颜阿骨打所创建之大金有别,史称“后金”。

到了崇祯九年(公元1635年),皇太极去汗号称帝,再建国号为大清。“清”与“金”乃一音之转。 QiFfc7HPAwIXPFwBzhlaxCpeV0QcTPlWfLK7oclByLHYmdfphi31xFZe5q2hZ0N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