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一章 |

中国说理散文之源

内容摘要 中国古人过早地发展了伴随着原始思维特征的经验思维,因而中国最早的散文主要不是感性叙事作品,而是以总结帝王政治经验为旨归的历史记言散文。《尚书》记言文是中国说理散文的开端,这些历史记言文有一个外在的叙事框架,它们已经具备论点、论据、论证这些论说文的基本要素,有些记言文主题集中,条理清晰。《国语》说理散文较《尚书》有六大进展:一是出现了一批主题集中、结构紧凑的说理文章;二是形成了主客问答的对话体;三是文章论据出现了由宗教神学向《诗》、《书》文献和典章制度的转变;四是抽象概括水平明显提高;五是进一步丰富了表现手法;六是出现了一些近似语录体的短文。《尚书》、《国语》中的历史记言文是七十子后学散文的先驱,对战国诸子散文也有深远的影响。在《尚书》、《国语》历史记言文以外,先秦说理散文还有另一个源头,那就是上古格言、兵书、商周铭文和巫卜之辞。这些上古格言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和相对整齐的形式来表达宇宙、历史、人生各方面的道理,堪称中国早期社会的子书。上古格言与先秦诸子说理散文的联结点在于它们都是致力于探寻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真知。

中国文学史家在写先秦散文史的时候,一般要将先秦散文划分为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两大块:讲先秦历史散文,重在分析甲骨文、金文、《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作品在叙事、写人以及语言艺术方面的演进;讲先秦诸子说理散文,则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论语》、《老子》、《墨子》为第一阶段,《孟子》、《庄子》为第二阶段,《荀子》、《韩非子》为第三阶段。对先秦散文史作出如此划分,虽然条理井然、易懂好记,但未必符合历史真实情形。文献表明,中国说理散文并不是从春秋战国之际的《论语》才开始起步的,在商周春秋时期的《尚书》、《国语》等历史记言散文之中,就已有大量的说理文章,这些历史记言散文是战国诸子说理散文的先驱,只不过这些说理散文有一个外在的叙事框架,这个叙事框架有很大的迷惑性,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将这些说理文章当做叙事散文作品来读。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拨开历史迷雾,根据文献来探讨中国早期社会说理散文的发展情形,理清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源流脉络,还先秦散文史的本来面目。 u0lijrS8ZDrmbbTmJdYnANo+Ru/r0YMRFWBNlVrIpd5EkkLNlGJ1GSR0S09WWS8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