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的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将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并创造出新的价值。销售环节一方面满足需求者的生产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运动着的价值,就是企业的资金。

企业的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生形态变化。以制造业为例,企业在采购阶段,以现金购买原材料,企业的资金由货币资金转化为储备资金;在生产阶段,企业将原材料投入生产过程,企业的储备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产品完成之后,企业的资金由生产资金转化为产品资金;在销售过程,产品被出售,收回现金,企业的资金由产品资金最后转化为货币资金,从而完成一个资金循环。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企业的资金也因此处于不断的循环与周转之中。资金运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价值方面,其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综合反映,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方面,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从企业资金运动的行为主体的角度来看,资金运动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

企业的资金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是钱和物的增减变动。其实,钱和物的增减变动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一般认为,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以及由资金运动所引起的企业与有关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即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就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相关财务关系,以实现一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财务活动

所谓财务活动,是指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活动。一个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筹资活动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是以一定数额的资金投入为前提和基础的。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所谓筹资,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及调整资金结构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行为。筹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式来筹集。一般而言,任何企业都可以从两方面筹资并形成两种性质不同的资金:一是企业权益资金,它是企业通过向投资者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等方式取得的资金。其投资主体包括国家、法人和社会公众等;其出资的形式可以是货币资产,也可以是包括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在内的非货币资产。二是企业债务资金,它是企业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延期或分期付款、融资租赁等方式取得的资金。企业筹集资金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流入;企业偿还借款,支付利息、股利以及各种筹资费用等,则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流出。

企业筹资必须确定筹资的规模,同时还需要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筹资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以降低筹资成本,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在负债筹资下,企业要考虑还款能力并编制还款计划,在讲求诚信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利用非付息负债;在权益融资中,企业要考虑融资额度和方式对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经营者要切实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出资者应按照出资的份额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避免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权益,或股东侵占债权人权益等问题的出现。

2.投资活动

企业取得资金后,必须将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或实现对外投资,以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按照范围划分,投资可以划分为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广义投资是指企业对内部生产经营过程和对企业外部项目所进行的投资。狭义投资仅指企业对某些特定项目所进行的投资,如有价证券投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对外合资或参股的经营投资、并购投资等。企业无论是购买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还是对外投资购买各种证券,都需要支付资金。当企业变卖对内投资形成的各种资产或收回对外投资时,则会产生资金的收回。

企业投资必须考虑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益的关系,特别是投资期限长、投资金额大的投资,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研究,避免盲目投资。要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的调研论证,正确处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避免过于分散地投资。同时,必须加强研究开发能力和无形资产的投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资金的日常营运活动

企业是持续经营的,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依赖日常业务来实现的。在日常经营中,企业要为购买材料、支付费用、偿付债款以及为预防意外支付等需要储备现金。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销售利润,企业常采用赊销等手段,从而形成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形成存货占用的资金。为避免资金的积压浪费,企业需要对上述资金占用进行科学的安排,尽可能减少资金的占用。企业的上述流动资产及流动负债的管理属于营运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属于经常性的管理工作。日常周转的营运资金具有期限短、循环快、灵敏度高等特点。从营运资金的存在形态和用途上看,它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以及流动负债等。企业营运资金日常管理的重点是:①合理确定货币资金的存量,平衡现金的日常收支,正确处理现金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②研究商业信用政策,制定适宜的信用标准,确定应收账款的收款政策;③正确确定存货的经济采购批量,努力降低存货的采购成本和储存成本;④加强流动负债的管理,在不违背诚信的原则下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寻求加快营运资金周转速度的途径,提高营运资金利用效果,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目标。

4.收益分配活动

企业筹资、投资和营运资金日常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收益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广义地说,分配是指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企业的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为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加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再扣除营业外支出后为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为净利润或净收益。净利润要提取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或扩大积累,其余利润则作为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人或企业暂时留存,也可形成投资人的追加投资。

在收益分配中,应着重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投资者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二是处理好企业与投资者以及投资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三是处理好分配与再融资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对货币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分配关系。

随着分配过程的进行,资金将会留存企业或退出企业。资金留退引起的资金运动不仅表现在资金运动的规模上,而且表现在资金的结构上,两者同时引起企业财务关系的变化。因此,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则,合理确定分配规模和分配方式,确保企业的长期利益,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上述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资金日常管理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密切联系的,从而形成了企业完整的财务活动,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企业的财务活动范围也将进一步拓展。一些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活动将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必将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企业的筹资工具、投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而将不断创新和拓展。这些变化不仅为企业的理财活动带来新的机遇,也使企业财务工作者面临新的知识、经历和能力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关注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财务关系

企业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中形成的与企业内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以及收益的分配,无不与利益相关者发生或形成各种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学将这些经济利益关系称为财务关系。企业的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1.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的投资者主要包括国家、法人和社会公众。投资者要依法足额缴纳所认缴的出资,以其出资额的比重大小承担公司的债务。投资人出资后,不得抽回资本金,不得随意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者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具有按照出资额的大小分享企业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也就是说,同一企业有多个投资者时,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不同,则他们各自对企业所承担责任的大小也不相同,相应地,其享有的权利也不相同。具体来说,投资者享有的权益和应承担的责任是:①投资者可以对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或施加影响;②投资者可以参与企业净利润的分配;③投资者对企业的剩余资产享有索取权;④投资者对企业承担一定的经济法律责任。

2.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等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向其他单位投资,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并依据其出资份额的大小分享受资单位的经营决策权和参与利润分配。企业与受资者的财务关系是体现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3.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为了满足资金需要、降低筹资成本和改善资本结构,会采取负债筹资方式,如向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和利用商业信用等形式获得资金,从而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其他企业或社会个人的债权、债务关系。企业作为债务人,其在享有资金使用权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一是要按约定的利息率,定期向债权人支付利息;二是债务到期时,要及时向债权人归还本金。

4.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将资金借出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企业的债务人则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5.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其本身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单位组成的。企业内部各单位分布在供、产、销等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企业充分发挥整体功能,有效完成使命,必须明确内部各单位的权、责、利关系,发挥相互合作协同的作用。因此,在实行内部经济核算制或经营责任制的条件下,企业产、供、销等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生产单位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和产品也要计价结算。这种在企业内部建成的资金结算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6.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向员工支付劳动报酬和承担有关社会福利等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劳动数量与质量向员工发放劳动报酬,并按有关规定承担员工的社会保险及福利。实行员工持股的企业,还应根据员工持股的份额,支付其投资报酬。员工也应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按质、按量完成工作,承担或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7.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

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了保证其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行使、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等,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政府通过税收等形式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取得物质财富,用于国家职能的行使。因此,企业必须依法纳税。在现行税制下,企业主要缴纳流转税、所得税、财产和行为税、资源税等。企业与政府税务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的实质是依法强制性、无偿性的分配关系。

对于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履行出资人的职责或受托管理单位依法履行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这种财务关系体现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中。

8.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了要处理上述财务关系之外,还要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发生联系。例如,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争取更多、更稳定的客户和供货商,就必须与他们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企业有责任为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等提供必要的支持,等等。企业在承担这些责任或义务时若发生资金流出,则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业务内容,形成企业同相关方面的财务关系。 eItL63gI+WuMZjx4G/yXyU5Lx4I9AkTXQnQ4vVq0hGCxYmxlX2OHCAyxC5WAm/b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