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形成的机理

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形成的因素主要是企业投资者的利益需要,即投资目的。此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形成也受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目的与企业其他外部条件的影响。本节主要分析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形成的影响。

一、企业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要求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提出了著名的“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生产要素的交易,确切地说,是劳动与资本长期的权威性的契约关系”。这一观点不仅成为企业理论的主流派,同时也为财务会计学界所接受。企业是各利益分享者之间缔结的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体,由于各利益主体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目的和经济实力不同,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也就有所不同。因此,企业的现实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看作是企业各利益主体最终博弈的结果。

1.投资者

投资者亦称出资者或所有者,可分为经营性投资者(即大股东)和非经营性投资者(即小股东)两类。经营性投资者投资企业的目的在于享有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并对企业实施直接的控制。各国的相关法规一般规定,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表决,企业经理和财务经理的任免也由董事会决定,因此,经营性投资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而非经营性投资者则不同,非经营性投资者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得投资收益,其通常是通过二手市场抛售或抢购股票,从而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2.经营者

经营者亦称经理人,它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利益主体。经营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活动实际的操纵者,其经营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佣金或报酬,包括工资、股票、荣誉和社会地位等。经营者不是企业资产的实际拥有者,一般来说,他关注的是任期内的既得利益,因此,可能产生“道德风险”或“搭便车”现象。

3.债权人

债权人可分为吸息债权人和非吸息债权人两类。前者是以获取利息收益为目的的债权人(如各种贷款人),其财务目标是收取利息、收回本金和避免风险。后者是以获取某种经营便利为目的的债权人(如应收账款的所有者),其财务目标是及时、足额地收回款项。债权人把资金借给或垫付给企业后,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如签订相关合同,规定资金用途、资金结构和偿债能力与条件等,以维护债权人的权益。

4.员工

企业员工是指企业的一般雇员,他们为企业提供智力和体力劳动,目的是要取得合理的报酬。员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取得良好的效益时,一般来说,员工的待遇会提高;企业经营失败时,员工则要承担权益损失或失业等风险。

5.政府

政府的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公共产品的享用者,自然要依法纳税。企业与政府构成纳税人与收税人的关系,因此,包括税法在内的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企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

1.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矛盾

经营者所得到的利益是投资者所放弃的利益,西方经济学将其称为投资者支付给经营者的享受成本。经营者和投资者之间的矛盾是: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投资者(股东)则希望以较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经营者认为个人利益未得到满足时,其在工作上则可能采取消极的态度而不尽职尽责,或采取提高职务消费的做法提高自己的实际利益。

2.投资者或经营者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矛盾

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利益矛盾主要表现在收益和风险上。一是投资者将举债资金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上,如若成功,投资者独享风险收益;如若失败,债权人则要与投资者共同承担损失。二是企业在未征求现有债权人意见的情况下,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企业财务风险加大,价值降低,损害原债权人利益。三是投资者不及时支付利息与归还本金,从而提高企业收益而损害债权人利益。

3.投资者与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

企业的员工加盟企业的目的是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和较丰厚的劳动报酬。而对投资者而言,员工的就业机会稳定,意味着竞争削弱,企业的机会成本增加;提高员工劳动报酬则意味着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降低。反之,员工就业机会不稳定,劳动报酬较低,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投资者的收益,但由于损害了员工的利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而有损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影响利益主体间利益博弈的因素

利益主体的矛盾必然引发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博弈。但在博弈的战场上,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力度的大小并非完全由各自的主观意愿决定,而是会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有资源稀缺性、风险性和市场原则。

1.资源稀缺性

经济学原理认为,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同时受其供求关系的影响。资本、管理、劳动力作为企业的经济资源同样如此,越稀缺的资源,要求的报酬或收益越高;反之,则越低。在传统企业中,特别是在所有者主导型的企业中,资本几乎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所有者作为资本的代言人,在企业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是其他利益主体所无法比拟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后,企业发生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便有所削弱,经营者越来越成为执掌企业决策权的实力派,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经营者的利益体现也就越来越明显。可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各种利益主体的地位不同,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2.风险性

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源不同,投入方式不同,则其承担的风险亦不相同。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或收益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企业的所有者为企业的主要投资人,享有企业剩余收益索取权,应承担企业的主要风险。现代企业的负债率一般都较高,多数国家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50%,有些国家,如我国、日本和韩国的有些企业其资产负债率还接近甚至超过80%。企业过高的负债使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大大增加,债权人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亦越来越大。在现代企业中,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一般来说,负债率越高的企业,其资金成本也越高。

3.市场原则

资源越稀缺,风险越高,要求的报酬越高;反之,则越低。但高非无限,低非无底。高于多少,低于多少,必须由市场来决定,遵守市场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各利益主体都在依据其所持资源的稀缺程度、承担风险的大小等因素与其他利益主体进行博弈。博弈的结果是,一旦某一方成为赢家,取得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那么企业的各项重大决策必将体现出该方的基本利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是各利益主体相互博弈、不断妥协的结果,它同时也要遵循市场规律,遵守“市场游戏”规则。

四、企业利益主体目标的整合

综上所述,正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相互博弈,构成了企业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害一方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将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股东抛股票、债权人拒贷款、员工怠工等不利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注意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整合各利益主体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做大“饼”

如果把企业盈余比作一块饼,那么,各利益主体的收益或报酬则源于这块饼。假定饼的体积固定不变,也就是公司的收益总额固定不变时,不难发现,各方的利益互相关联,此消彼长。因此,只有相互协调,共同努力,做大这块饼,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够获得保障的基础。

2.守信誉

这里主要是指企业要遵守相关协议、法规,依法纳税,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及时归还债权人本息,维护政府纳税收入、员工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企业中的财务关系实质上是各利益主体之间根据其实力的强弱在契约的约束下不断进行博弈游戏的结果。是游戏就必须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各利益主体权利的实现也有赖于其他利益方义务的履行。因此,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各利益主体应该按照市场原则和有关的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3.分好“饼”

分好“饼”,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所有者与经营者及一般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是一个各方利益的聚集体,只有各方的基本利益得到满足,企业才能获得经营者与一般员工的认可,才能调动经营者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做到各方利益兼顾十分必要。唯有如此,企业才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Y0L3LXFkVpddZoPC+JnAInFi5mUBMkxbHpK0iS5bw13qZ2alqaJGBKyBjpG1ftV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