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人格发展的历程

一、个人生命史的新视野

每个生命都源于不同的基因组合,使得每个人都成为大自然的新实验,然而,当我们想要了解人类个别差异的起因时,学习与经验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我们认为,学习与经验的意义大于遗传。

1.害羞是否遗传

祖父母往往对家族有足够了解才会说:“我们家有许多祖辈乐感都很棒”、“很多祖辈都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脾气都很暴躁”……祖父母能察觉家族重复出现的特性、倾向与人格特征,这些就是家族成员的特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扬弃了大家庭,过着小家庭、单亲家庭或独居的生活,失去了纵观整个家族的机会。于是,出生后的环境便被视为塑造生命的唯一模型。然而谁会想到,害羞可能受到遗传的影响;某些饮食失调的疾病、强迫性行为的倾向、愈演愈烈的生理与心理疾病,也可能是遗传惹的祸;谁会想到,人类特性中最高尚的同情心竟然也受到生物学的影响。

2.追随孩子的成长

同卵双生子若自出生后就被分开,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发展,会是何种情形?如果能追随孩子的成长,与其一起度过生命循环的阶段将是一种前瞻式的研究方法。然而,其他所有针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都是回顾过去,对象多半是幼年即被分开的同卵双生子。等他们成年后,再测量彼此的异同,试图把他们生活中零碎的过去拼凑起来。

这种回顾式的研究方法有明显不足,即搜集到的资料多半依赖于访问与记忆。对于自己的生活与过去,人并不是完全可靠的信息提供者,不论是谈论子女,或是回想童年皆然。但是生命的最初几年,正是我们的研究兴趣所在,那是未来行为模式的塑造期。最重要的是,得自同卵双生子的回顾式资料,比较倾向于疾病和生理特质的研究,而非个别发展的调查。因此,我们希望在行为发生的当时进行研究,即孩子出生时,我们就在现场,定期、严谨地观察被分在不同家庭中成长的同卵双生子,研究他们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从而尽可能搜集到他们的行为与成长的资料。我们甚至可以作出这样的假设:一旦了解发展过程,就比较容易了解恐惧症之类的冲突与不适的问题。孩子偏离发展途径时,就会产生恐惧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正确了解这些问题。

3.基因的秘密

经过长期的追踪研究,研究者发现,在孩子刚出生的前几个星期就可以看出,被分在不同家庭中成长的同卵双生子比预期的更为相像。父母的抚养方式虽然有出入,有时影响极大,却没有造成想象中的结果。在发展与成熟的时机和模式方面,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身心发展与成熟模式十分类似。他们在气质与行为反应方面,如敏感度、活动力和情绪反应上都极为相似。婴儿促使周围环境回应其需要的独特方式也受到基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母亲、父亲或学校的因素。如果能够处于支持他、培育他的环境中,孩子天生的能力和性情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发挥。

与此同时,遗传学的发展已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从发现双螺旋体、将DNA纳入一般词汇到遗传工程的成果……几乎天天都有新的发现,证实基因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造成美国200万人心智损伤的阿尔海默氏病,现已发现致病的基因是位于人类第21号染色体的一端;引起躁郁症的基因之一则是位于靠近第11号染色体的顶端;亨廷顿症的致病基因是在第4号染色体上。假以时日,人类23对染色体上5万~10万个基因可能都会被确认出来。在染色体的图谱上,建构生命的谜底将慢慢被揭开。以健全的新基因取代有缺陷基因的移植(基因治疗)科技日益完善,如精神分裂症、镰状细胞贫血症、亨廷顿症以及其他4000种遗传疾病(其中1/4影响心智功能)可能都将被连根拔除。

4.寻找人格的源头

后天教养的重要性并未因为考虑基因的影响而降低。提供适当的照顾、互动的力量以及心理治疗所得到的正面效果,其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基因矩阵能控制成长,也没有人能削减环境的影响力。我们能够做的是将目光对准遗传模式,注意它们在发展时如何影响人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我们必须了解,人们对环境的反应受内在天性左右,这份天生的属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后天教养的看法不足以解释人类生活的繁复。天性与教养这个两极化的争辩必须解体,我们可以考虑另外的选择:在互补的影响下,一端由“环境”形成特定行为,另一端由“遗传”塑造疾病与特性。在两端中间——亦即人格所在之处,充满了复杂的互动。

二、子宫内的环境与人格的形成

法律认定,在母体中生长和发育着的胎儿自始至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未出生的胎儿暂居在母亲的子宫内,但实际上并非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胎儿有自己特有的基因模式,并拥有自己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在母亲和胎儿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神经联系,他们的血液循环也由半通透性的屏障——胎盘——隔离开来。携带着营养成分的母体血液被阻隔在屏障的一侧,血液中的成分被分解后再渗透过该屏障。因此,母亲与孩子的血液纽带并不比父亲与孩子的更紧密。尽管如此,如果母亲处于严重的压抑、忧伤之中,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良因素将对胚胎或胎儿的发展造成破坏性影响。母亲的这种情绪反应会引起其内分泌系统的相应变化,并由此向血液中释放某种化学物质,从而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1.影响胎儿的不良因素

一些活性物质如营养素、有毒物质以及病毒等通过胎盘传送给胎儿,它们能够直接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其他生理结构。能够改变有机体结构或形态的那些物质最具破坏性的时期是在胚种阶段(受孕后头两周)和胚胎阶段(受孕后2~8周),因为这两个阶段是器官和系统开始形成的阶段。危害最大的情形是母亲感染风疹、艾滋病和梅毒等疾病以及使用酒精、尼古丁、镇静剂、巴比妥酸盐等药物,所有这些情形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胎儿的发育。母亲的应激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胎儿的发展产生长期不利影响,这仍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但至少从短期来看,有证据表明,母亲在怀孕期的严重抑郁、忧伤会造就出烦躁不安的婴儿。

2.母亲的心理状态对胎儿的影响

许多研究都针对影响胎儿身体发育的各种因素展开,特别是研究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因素如酒精、吸毒或母亲所患的疾病。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母亲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能不仅会影响胎儿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其人格的形成。

一个心情平静而舒畅的母亲其胎儿所处的环境与一个焦虑而紧张的母亲其胎儿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的迹象表现为,自述在怀孕期间情绪狂躁不安的妇女其胎儿似乎更为多动。虽然研究人员还不能确定这种胎儿多动现象的原因,但他们已经发现这种现象与怀孕期间的焦虑和呕吐,早产、难产和分娩时大量使用麻醉剂有明显关系。结果,焦虑母亲所生产的孩子更有可能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毛病。即使是健康婴儿,如果其母亲过度焦虑,也会受到明显的不良影响。出生后不久的检查发现,这些孩子有多动症和易激动的特征,他们比顺产的孩子更爱哭闹,而且更容易出现喂奶和睡眠的困难,这些情况都与日后出现的独特人格有联系。

三、早期的人格发展历程

1.忽视及其对人格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将周围世界看做是一个友善的、可预测的世界,他们身处其中感到很安全,可以去寻求一定的独立性,并且他们认为自己的行动会产生有意义的结果。忽视、虐待和冷漠则是这一发展过程的主要障碍。这些影响因素可能使一个儿童的行为方式变得混乱而令人厌烦。塞利格曼认为,在早期的婴儿与照料者的关系中,婴儿就开始与环境“共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将持续于整个童年时期。这种“共舞”的结果决定了婴儿是一个无助者还是一个胜利者。当婴儿对刺激作出一种行为反应时,例如,因为痛苦而哭泣,它既可能引起环境的某种变化(母亲安抚孩子),也可能不会引起任何变化(哭泣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塞利格曼推测,婴儿在某种原始水平上对自己的行为与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相关)进行“计算”:如果不存在联系(即相关为零),那么将发展起无助感;如果有联系(无论是正相关或负相关),那么反应发挥了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儿童懂得了反应有作用,而且动作与结果之间一般存在同步性,这是一种平稳的匹配。当由于缺乏同步性而导致无助感时,正如严重忽视型家庭所表现的那样,儿童便会停止作出反应,而且还会懂得反应一般是不起作用的。这种学习的后果与无助感对成人的影响一致:缺乏主动反应、消极思维、情绪焦虑和抑郁。但是它对婴儿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因为在婴儿期这一发展敏感的阶段,了解自我以及个体在世界中的重要性是培养信心和人格发展的基础。

2.早期经验的影响

通常认为,5岁左右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或“敏感期”,此时儿童对环境作用有高度的易感性,同时极易受不良经验和学习情境的影响。一般而言,年幼者比年长者更易受影响,更易形成深刻印象,且早期经验的影响将持续一生。早期经验和学习对个体后来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影响呢?心理学家艾伦·克拉克在回顾现有的关于早期经验及其影响的证据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尚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尽管如此,他在过去的研究结果中仍然发现了某种一致性。克拉克指出,没有理由假定婴幼儿比成人更善于学习和记忆。

短暂的创伤性事件对动物和儿童的长期影响效果一般可以忽略,婴儿在7个月前的经验也只有非常短暂的影响。只有当早期学习与经验反复持续地受到强化,才有可能产生长期效果,但这主要是后来强化的结果,而不是早期学习的结果。对于那些为孩子遇到情绪困扰或自己在对待孩子时犯过“错误”而忧心忡忡的父母来说,上述结论一定能让他们安心。换言之,重要的是以敏感而合理的方式对待童年期创伤,防止负性经验反复出现,以避免其暂时性不良影响变成长期而根深蒂固的影响。

四、后期的人格发展历程

1.学龄初期的人格发展

学龄初期的人格发展和在同伴团体中的自我定义进程达到了高峰,以往能获得父母赞同的人格特质和行为表现此时已用处不大。例如,一个性格平静的孩子,在此之前经常因表现安静、听话而受到奖励,但在学校情境的团体之中则可能处于不利地位。突然间父母不再是唯一给予奖励的人了,自己也不再是最重要的人了。由于智力技能的发展和学校生活要求儿童倾注更多的注意力,教师的赞许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儿童在入学之前可能已经做过冷静的自我价值评估,尤其是儿童在有兄弟姐妹的情况下,但这些似乎都不如来自同学的赞许或藐视那么重要。换句话说,同学或同伴的评估左右着儿童的自我评价,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及行为表现。

在此发展阶段,身体的特征对儿童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漂亮的女孩常常使人对其更有好感,而个子高、力气大的男孩能受到特别的尊重;有进取心、性格开朗的孩子很可能成为领袖,而羞怯、自卑的孩子只能扮演追随者的角色。同学的意见不但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且也影响着他的智力表现。如果朋友们都轻视学校的功课,那么该孩子也会产生厌学的态度。研究人员发现,学龄儿童在教室里的自我表现与学龄前儿童相比有一种明显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保持一致性。这个年龄的孩子追随学生领袖的倾向十分强烈,以至于在回答问题时,为了与前一个同学保持一致,明知不对也宁愿作出错误答案。可见,儿童人格发展过程中早期起关键作用的父母亲逐渐为同学或同伴所代替。

2.青春期的人格发展

到十二三岁时,儿童开始进入青春期。这是人生中最激动人心、心理起伏最大的时期。在此后约10年的时间里,青少年必须不断调整以适应身体快速的变化,同时又要为塑造成年期的人格而不断奋斗。青少年在塑造人格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结束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这其中,有的民族的文化比其他民族的文化更鼓励孩子的独立性。例如,美国的孩子在选择伴侣之前应该能自食其力,而一些亚洲国家的孩子的伴侣常由家庭选择。在西方文化中,十几岁的孩子为了定义自我,常常要找一个行为的榜样,尤其是在同伴之中寻找榜样。但这并不是说父母被忽视了。有研究指出,虽然调整得很好的孩子在诸如服装风格和音乐爱好等事情上会去寻求同伴的指导,但在涉及教育和职业选择等重大问题上,青少年仍然把父母和亲属看成可依靠的榜样。

青少年通常在同伴中寻找榜样

青春期身体的迅速变化对人的自我意识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因为青少年对自己的容貌有深刻的意识,他们常对一点小小的瑕疵大惊小怪。女孩常常对体重偏高过分担忧,因此可能因节食而导致危险后果,如神经性食欲缺乏或食欲过剩。男孩中早熟者在身体和社会方面比晚熟者享有更多的优越感,晚熟者会在一段时期内带有自卑感。女孩中虽然成熟程度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不像男孩那么突出,但是一些研究表明,早熟者常伴有积极的自我表象和更好的全面调整。

有些儿童可能因为青春期的情绪压力而退缩,转而求助于过分的理智主义、内省和禁欲主义。少数人可能陷入拒绝性的恶性循环:因为他们表现出缺乏信心,所以被同伴拒绝,这样可能会降低他们的自尊并导致更严重的社会隔绝。研究表明,对同伴的判断担心程度最低的青少年最受尊重。尽管青春期充满压力和担忧,但它同时也可能成为健康恢复期。据心理学家观察,童年期的情绪创伤有可能在这个时期得以愈合。一个有同情心的女朋友可能会帮助一个父母有操纵行为的男孩克服家庭的压力情境;一个出生于要求严格、竞争性很强的家庭的女孩,如果有一个男朋友羡慕她的天赋品质,而且不挑剔她的成就大小,她可能从男朋友那里得到自尊。

知识链接:青少年自杀

尽管很多人都平安地度过了青少年期,但仍然有一些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并有可能导致极端行为,如自杀。抑郁容易导致自杀,症状表现为总是很悲哀、极端的疲倦、极度的无助感。完美的理想主义也是引起自杀的原因之一。在面临社会交往或学业上的挑战时,他们不愿意融入社会,容易产生极端的焦虑感。自杀还与家庭背景和自我调整障碍有关。父母与孩子长时间的冲突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问题行为,如犯罪、逃课或攻击行为。此外,酗酒者或药物滥用者的自杀率也相当高。

以下是青少年有自杀倾向的几个警报信号:

学校里的问题,比如逃课、旷课或成绩突然下滑;

经常性的自残行为;

没有食欲或暴饮暴食;

躲避朋友或同伴;

睡眠障碍;

有抑郁的症状,总是悲悲凄凄的或者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如幻觉;

对死亡、来生或“如果我死了,会发生什么”这种问题过分关注;

安置好所有的事情,如放弃追求荣誉或替宠物做了安排;

明确地宣布自杀的信息。

如果你发现青少年有自杀的倾向,要督促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你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如罗列出可提供帮助的家庭成员或朋友。自杀宣言是寻求帮助的重要标志,而不仅仅是在吐露心中的秘密。(资料来源:费尔德曼等,2008) m2zXIWKZRYr2eir1wEOLy6Y9pgJmZWLX9BgJOK0bjrAbo9YEmAq1VlHOUszyMB9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