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学校外,家庭也同样是一个学习的场所,而家庭教育者的角色一般是由学生的抚养者来承担,如父母、爷爷奶奶等。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教育,我们都强调学校与家庭一定要通力合作,多加沟通,保持一致的教育目的和教养方式,避免造成学生价值观模糊、无所适从的不良现象。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因为长期在外工作,很少了解孩子的情况,不知道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只是觉得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已经足够了,这就在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不正确的观念,从而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案例以一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步的学生小A为例,探讨面对那些缺乏父母关心而又内向、厌学的学生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男生小A,重本生考入,学习能力较强,刚入学时,学习情况还算比较好,但大概过了半个学期后,就开始出现上课缺勤的情况。各科任老师也都反馈其在课堂上时常打瞌睡,作业有拖交、欠交的现象,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期末的时候挂科现象严重。小A性格内向,与同学关系紧张,缺少沟通,虽然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是自控力比较差,无力改变现状。他一般都比较晚睡,常常失眠。他在学院和班级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也没有参加任何社团活动。宿舍同学也反映他情绪低沉,终日浑浑噩噩,好像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引起他的兴趣。
考虑到小A是重本生考入我校,学习能力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着重询问了他晚睡和失眠的原因。经了解,小A有长期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晚间病情加重导致无法入睡,久而久之就神经衰弱,精神状态不佳,严重影响着他的学习状态,学习问题日积月累,又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让他变得更加无心向学。
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一样的角色,也有着不一样的任务。对于小A来说,在学校,他的角色是学生,任务是学习,从而提高专业技能、锻炼自我,这就要求他应认真上课,学习专业知识,及时完成专业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在家中,他的角色是儿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母十分溺爱他,故一直给他灌输着“要吃好、住好,不要让自己累着”“学习不重要,做你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我们会一直支持你”等观念。一方面是需要花费心思、努力学习,另一方面是追求享乐、无比轻松,两者相差巨大。小A由于辨别能力较差,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此导致了行为上的不适应,出现心理和行为的偏差。
小A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长时间在外工作,平常与他的接触非常少,给予他更多的是物质上的支持,却忽略了对他心理上的关注。甚至在学院老师向小A父母表明小A因鼻炎而引起系列不适问题后,其父母都表示对这一情况并不清楚,认为鼻炎不会有如此严重的影响,拒绝了学院老师提出的接他回家调理身体的建议。由此可见小A父母对其很多情况均不了解,不会主动关心他,导致他在学校遇到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等心理困惑时也无从诉说。
小A患有严重的鼻炎,晚上常常会因为鼻炎引起的呼吸不畅导致无法入睡,严重影响他的睡眠质量。由于常常失眠,小A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听课,慢慢地也就跟不上班上同学的学习进度,进而出现了厌学的表现。
在父母的溺爱下,小A慢慢地变得过于依赖父母,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有父母帮忙解决,因此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进入大学后,面对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小A变得很不适应,想要寻求父母的帮助,但父母又不了解其真实情况,只懂得一味满足他的物质需要。小A的心理困扰得不到解决,进而开始放弃自己,得过且过。
为了帮助小A认清对错,找准方向,我积极地与小A的父母联系,希望通过与其父母的沟通,能够让其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儿子所灌输的思想对儿子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进而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以身作则,帮助小A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多次找到小A父母,引用了许多看似不起眼的身体状况导致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低迷的事例,希望他们能多多关心小A。其父母在我的提议下对小A的问候增加了许多,中间提出过一次要更换宿舍,因为宿舍同学普遍晚睡,对小A的睡眠状况有影响。虽然知道这种要求是治标不治本的,但为了让学生和家长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我们满足了他们的要求,给小A更换了宿舍。
更换宿舍后小A的状况仍旧没有好转,我再次向他的父亲提出去医院进行治疗,不单单是鼻炎方面的治疗,精神状态也要进行相关的诊断。这次他的父母采纳了我的建议。之后我再打电话给小A父母时,被告知小A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严重,所以提出了休学治疗的申请。
在小A休学期间,我首先向班上的同学解释了小A的情况,分析了小A出现问题的原因,希望能够得到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随后,班上很多同学,特别是小A的舍友,坚持与他保持联系,对小A的生活、健康等表示关心,平常有什么班级活动,也会鼓励小A一起前来参加。慢慢地,小A感受到同学们对自己的关怀,逐渐变得不那么内向,开始融入班集体。
卢梭说过:“对别人表示关心和善意,比任何礼物都能产生更多的效果,比任何礼物对别人都有更多的实际利益。”一年后,小A重新回到了学校,以一个良好的、全新的精神状态迎接学习和生活。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个体或者单线的教育,而是一个点、线、面全面开展的过程。在对小A的干预过程中,我走访了他的宿舍,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及他的同学询问他的情况,全面调查后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和处理意见,并向小A家长进行反映。根据掌握的情况可以推断,小A家长对自己的小孩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关心,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学校教育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尽快帮助小A走出心理困境,融入班集体。小A复学后,通过与其交流,我们发现最大的变化是来自于他的家庭,其父母明显比以往更关心他,这种关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心灵上、细节上积极关注他,平常尽可能多地抽时间陪伴他。小A则更加积极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意识到大学学习仍旧是十分重要的,不能随便放弃。另外,在人际交往方面,小A也开始学会主动积极地关心他人、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不再拒绝参加班级活动。
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是一个辅导员应尽的责任。但是很多时候,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在多个方面发现了学生存在一定的生活、学习问题,想要寻求家长的帮助时,却发现家长与学校所持的教育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养方式是错误的,是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因此,如何在学生出现问题甚至是问题刚萌芽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学校与家庭保持同一思想、同一目标,让老师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是一个十分值得高校学生工作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