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共情
——调和矛盾的艺术

冯健生

一、案例背景

几乎所有的大学新生都憧憬着拥有积极的学习氛围、美好的宿舍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刚入学时,对大学生活充满着各种好奇,什么都是新鲜而又陌生的。这时候学生会逐步去尝试适应和接受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宿舍和新的校园。但不同的个体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因需求、价值观等的不同产生摩擦,且进一步激化形成矛盾冲突。

宿舍作为休息、学习的重要场所,同学们有较长的时间在其中相处,因此宿舍关系的融洽程度成为大学生评价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个人的生活习惯、行为、个性心理等差异,宿舍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对于一些小问题,同学们可能互相迁就、协调统一就能化解;而有些问题却悬而未决,不可调和,甚至可能导致更为激烈的矛盾。

二、案例简述

某日,同一宿舍的3位大三女生小丽、小云和小芳一同到我办公室,向我诉说发生在宿舍的一些矛盾。

我注意到小丽和小云都很憔悴,而小芳是一脸的无奈。

小丽告诉我,她和舍友小云间有个尝试多次却解决不了的问题想要求助老师。具体情况是,本来宿舍6人关系很好,但相处久了发现,小云晚上睡觉很不老实,不仅打鼾和经常说梦话,而且手脚乱动,弄出很响的声音和震动,把其他人都吵醒了。小丽跟小云是好朋友,本想着关系好可以迁就,于是主动换去她下床睡。谁知道小云的动静实在太大了,鼾声如雷,梦话连篇,甚至是踢打床板。小云被叫醒后,全然不知发生什么事,再次入睡后情况依旧,全屋的其他人基本没法睡。舍友想过好多办法,都收效甚微。小丽从此基本没睡过好觉,白天无精打采,精神很差,身心疲惫,心情很暴躁,极其痛苦。

这问题困扰小云宿舍的其他几位同学两年半了,现在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她们说:“不仅学习受影响,连基本的睡眠都得不到保证,全宿舍都非常烦躁,就要崩溃了。”因此,她们都希望将小云调到别的宿舍,让大家都可以睡得安稳。而小云本人也很有压力,睡觉的状况她无法控制,宿舍所有人都对她有意见,她很尴尬、很委屈,心情很糟糕。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案例分析

需求不同引发冲突:在本案例中,小云和舍友在性格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主要在于需求方面产生了冲突。小云的舍友想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但小云睡觉过度不安分使得舍友们无法达成这个需求。在一开始时,舍友们选择忍耐,也想出不同的方法来化解这一矛盾,可都失败了,压抑时间过长后,需求无法达成的负面感受终究难以抑制,因此爆发。

(二)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首先,我仔细倾听学生的诉说,用关心的眼神交流,让学生尽情地向我“倒苦水”,宣泄不良的情绪,哭诉难受的遭遇,缓解紧张的心情,建立彼此初步的信任。经过一番交流,学生基本说清了事由,表达了诉求。

接着,我在倾听的过程中,适时地共情。我感同身受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所见所闻也分享给学生,说明睡觉打鼾是很常见的现象,也是需要大家互相迁就、互相尊重的。我通过共情,拉近彼此的距离,认同和理解对方的感受,稳定对方的情绪,并逐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我通过举例解说,把学生的注意力尽量转移到普遍事件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紧张的心情,避免继续恶化;同时通过共情的方法,分担学生的极端情绪,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向学生表示,会考虑她们的想法,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然后,我向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商量大致的处理办法。这是宿舍中生活习惯差异引发的问题,考虑到小云睡觉动静大的情况,又是难以宿舍内调解的问题,只能做人员调动处理,先解“燃眉之急”。学校安排小云调离宿舍,到新的宿舍入住,暂时解决原宿舍5个人的睡觉问题。

(三)案例启示

大学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就学,身边不再是中学时期那样固定的班级、老师和同学,特别是集中住校后面临着集体宿舍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冲突,往往产生各种情绪和抱怨,普遍存在各种宿舍矛盾和纷争。

这种情况在独生子女中尤其明显。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失调导致社交心理障碍。有时候因为各种压力集于一点,某件事就可能导致冲突爆发。情绪恶化到极点,就可能出现危机。而处理危机的第一步,就是倾听的同时运用共情的能力。

(1)教育者要善于共情。共情并不是表示同情,同情是对别人的悲惨处境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共情则是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话会怎么样”,这是有想象力的表现,也是内心的真实感受——深入别人的思想,体验那个人眼中的世界。

本案例中,在学生之间的矛盾升级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很可能会进一步出现极端情况时,老师能站在学生的身边,与其共情,把自己代入学生的情感,转移学生对事件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逐步走出极端情绪,实在是很重要的一步。要知道,学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老师的巧言开导,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因此,共情的运用,在化解危机时,是很有效的第一步。我们在做学生心理调适工作时,应尝试换位思考和倾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对他人最大限度的体谅、理解和关心通常也会为自身赢得体谅、理解和关心。

(2)共情并不是说教。本案例中学生的情绪几乎到了失控的临界点,遇到这样的“燃眉之急”,必须先“救火”。此时与学生对话,切忌说教式的谈话,那时学生心情很烦躁,没有那么多耐心去听教,学生最希望看到的是老师帮助解决问题。这时候教育者尽量不要以老师的身份去调解,而应以朋友或者同龄人的角度去听学生诉说,同时可以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同类事例告诉学生,一是转移学生注意力,二是让学生增加见闻,起到借鉴作用,寻求新的解决办法。谈话的同时,应努力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达到“同呼吸共感情”的效果,缓解学生的急躁情绪,以便能够静下心来讨论问题。

四、待探讨的问题

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看,大学生应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规律生活作息。同时,大学又是一个小社会,面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生活背景的同学,大学生要学会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与他人融洽相处,共同学习进步。然而,我们应如何最大限度地化解宿舍不时出现的新问题呢?为避免危机出现了才被动应对,我有以下思考:

思考一,是否应确立舍长的重要地位,负责向老师反映和汇报宿舍同学的诉求和学习思想状况?舍长是学生中最基层的干部,最了解宿舍同学的状态,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协助老师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把宿舍的新问题及时处理好,避免继续恶化。

思考二,如何防止住宿生私自外宿?本案例中有学生因实在难以入睡,自己跑到校外租房。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因此很难掌握学生的在校住宿情况,这样到底是制度不完善,还是监管不严? rXhOyN8T8HLRCw2CFgZzY0ZmP5ky722to/yrvegjR94bwHVrdlDJv8vdo+iBbi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