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相处原来不那么难
——合理情绪疗法在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应用

刘军军

一、案例背景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实现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当代大学生受家庭和网络交往的影响,个性鲜明独立,较为自我,在与他人密切交往时容易忽视他人需求,从而与他人产生误会或冲突。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矛盾多数为宿舍生活冲突引发。引发宿舍冲突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本身的个性、生活习惯的差异或对事情的理解不一造成的误会等。而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令人心惊,如多年前的马加爵事件和近年的林森浩事件。因此,本案例从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角度出发,浅谈合理情绪疗法在该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二、案例简述

学生小d,家中独女,外省生源,复学学生。

小d因宿舍冲突诱发突发性精神疾病,经过治疗、休养,一年后康复回校学习。回校后,因条件有限,学院只能安排其与不同专业的同学住宿,经宿舍人员筛查,已经尽量为其安排日常表现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同学同住。小d复学回校第一个学期,与宿舍同学相处无异常,当辅导员询问其与宿舍同学相处如何时,其表示相处很好。

第二个学期开学一个月后,小d主动找辅导员,强烈要求调换宿舍,原因是她有一天提醒舍友小h讲话小声一点不要打扰自己睡觉时,小h无视了自己的要求,仍旧大声与同学讲话。而且宿舍同学一直在欺负她,这件事情发生后,更加过分地联合起来排挤她。小d觉得舍友小h开始与舍友小g一起疏远她,这个感觉来自三件事:一是小d问小h问题,小h没有回答;二是小d和几个舍友均在宿舍,小h拿出苹果,和小g一起分享,却没有和小d分享;三是借故推脱没有帮小d拿快递。小d觉得自己为了与宿舍同学相处好,平时买了水果、饼干都会主动派发与舍友分享;因为自己早睡早起,早起的时候也很注意,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地刷牙洗脸,尽量避免吵着舍友,平时也还会经常帮舍友买早餐或帮忙拿快递,可是舍友没有如此对待自己,因而感觉在宿舍很不开心,没有安全感,常担心与宿舍同学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怕她们会像原来的宿舍同学一样打她。她因此害怕回宿舍,课余时间都尽量留在图书馆、课室,直到晚上休息时间到了,才不得不回去,严重影响了休息。小d的焦虑越来越明显,社会功能轻度受损。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不难发现,小d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其无法与舍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一些需求不一产生了冲突,却无法解决该冲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庭原因。小d的家境较好,又是家中独女,父母从小对其呵护备至。在上大学之前小d没有住宿经验,在生活中与舍友产生摩擦却没有寻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为此感到被孤立、排挤,从而产生焦躁、抑郁的情绪。

(2)个人原因。在与小d的接触中,不难发现其是一个内心较为敏感的女生,且对于一些小事比较在意。正是这样的性格特征让小d在与舍友的交往过程中对于舍友的一些言行有着更为强烈的负面感受,让其无法愉快地和舍友相处。对于一些小事,小d较为计较,且向舍友提出自己建议或意见的语气并不是很好,导致舍友对其颇有微词。

(二)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应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Activatingevents,诱发事件),人们的认知为B(Beliefs,信念),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Consequences,症状),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辅导员正是应用这一理论采取了以下措施:

(1)真诚、热情地与小d进行交谈,对其烦躁、抑郁的心情表示理解和共情,双方建立良好的关系。

(2)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为小d提供心理咨询,让其了解不合理信念对其情绪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具体分析小d认为舍友排斥自己的事件:小d提醒小h说话声音太大影响自己休息,小h未有改善行动,引起了小d的不良情绪。但真正引起其不良情绪的原因应该是其不合理信念:首先是符合“反黄金规则”,有绝对化的要求。也就是“我照顾你,你也要照顾我;我给你好吃的,你也要给我好吃的;我帮了你,你也一定要帮回我”。其次是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小h未回答她一个问题,她就认为对方疏离自己;小h与小g经常一起去上课,她就认为两个人都疏离自己。也就是“我给你吃,你不给我吃,我帮你,你不帮我,就是欺负我”。再次是夸大负面事件的危害性。她认为大家假如再有口角的话,她们可能会像以前遇到的舍友一样打自己,因此害怕回宿舍。

(3)采用与不合理信念做辩论的修通技术对小d的不合理信念进行修通,使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所持“我对你好,你也必须对我好”“我帮过你,你也必须帮我”的观念是不当的,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通过合理情绪想象技术,让小d想象进入到与舍友争吵激烈的情境中,再次体验强烈的害怕情绪。在想象中小d通过改变自己对舍友的不当期望,努力摈弃自己畏惧舍友的情绪,感受适度的情绪反应,从而体验到积极观念对积极情绪反应的影响,逐渐认清事件对自己人际关系的影响,摆脱对舍友关系变化危害性的扩大化想象。

(三)案例启示

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指针”,把认知这个“指针”校准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本案例中小d存在一些不合理认知,如“反黄金规则”,在很多学生中都存在。这种人际交往认知的偏差,是引发宿舍矛盾、人际关系紧张直至严重心理问题的根源之一。

合理情绪疗法分为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和再教育四个阶段,辅导员可以根据与学生面谈所了解的情况和其他途径所掌握的材料,就学生所面对的问题,明确学生的“ABC”;在谈话中使用“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先前认知中不合理的地方,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体验积极观念对形成积极情绪反应的作用,逐渐主动改变原有认知中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布置认知性、情绪性、行为性的家庭作业,不断地指导学生摈弃旧观念,强化新观念。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合理使用ABC理论,恰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和解决学生人际交往不适应的困扰问题,是必需和有效的。

辅导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学生冲突往往与学生的心理问题混合在一起,应该学会甄别学生冲突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必须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去解决,思想问题可以适当采纳心理辅导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但两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辅导员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该多思考,多问为什么,要寻找学生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一味地用管理的原则去管教,而应该用心理研究的技巧和方法去启发、引导,让学生重新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升。

(2)辅导员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向学生解释合理情绪理论时,应该注意角色的转换,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角色去向学生灌输合理信念,而应该以心理辅导者的角色去完全接纳学生,对其行为和理念持中立原则,不批判;不是指导学生具体如何去做,而是用叙述、提问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事件发生不是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认知才是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辅导员应积极关注,而不是热心帮助,要让学生通过自我的努力去改变不合理认知,从而解决原本需要自身解决的问题。

四、待探讨的问题

(1)辅导员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的角色转换,需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工作理论和技能的缺乏,是辅导员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工作角色转换的重要原因。学校应该给辅导员搭建不间断学习和提高的平台,各高校辅导员之间有机会应多交流、多学习。

(2)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不是几次讲课、几次谈话就可以达到效果的,需要的是不间断地关注、辅导、追踪。辅导员工作的重心能否回归本位,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r+Y23g5p0h2Thz6aJSz9NDT/wq2U4mYCStuJfk5yy308XxuZq/HQYddCn8SL3o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