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爱从未缺席

张绪庆

一、案例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学生整体质量下降。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学生在高考前目标集中、明确,进入大学后却适应困难,没有明确的导向标,感到迷茫、困惑,再加上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心性不稳,个性凸显,这就造成其学习心态呈现出多元分化趋势,厌学、逃课现象层出不穷,中途退学或在计划时间内不能正常毕业的状况成为常态。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索。

本案例以一名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成长的留守儿童小刘为例,探讨应该如何挽救这一类型的学生。

二、案例简述

男生小刘属于留守儿童,小时候父母出外打工,将其留在外祖母身边,由外祖母抚养长大。因缺乏父母的爱与交流,他性格偏内向,自小学就在寄宿制学校读书,生活独立性较强。他高中前两年在外祖母所在的城市读书,高三转到户口所在地读书,并在当地参加了高考,过本科线后以第一志愿报考了我校。

小刘入学后一开始学习较为积极,但没有坚持太长时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挂科两门,第二学期开始逃课,在我与其谈话之后有所改变,但坚持时间不长,而后成为班内逃课大户,因此受到学校警告处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他又挂科三门,基本处于自我放弃状态。且其社会交往较多,逃课后多去结交社会上的朋友。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案例分析

1.缺乏关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是指人要爱他人和获得他人的爱,并隶属于某一群体。小刘为留守儿童,自幼随外祖母长大,无法获得父母之爱,在他心目中没有家的感觉,然而家的感觉也恰恰是他最想要的。这种对无法获得父母之爱的失落促使他丧失学习的动力,并转向社会交往,希望能从社会上年龄较大的朋友身上找回“家”的感觉。

2.成就动机缺失

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培养成就动机意义重大,和谐的家庭环境、指导和劝告式的引导可以使儿童的成就动机发展较好。而小刘生活在缺失父母之爱的家庭之中,无从谈起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有效引导,因此无法形成良好的成就动机支撑其健康成长。

3.早期心理阴影影响后期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由于遭受不幸形成的心理阴影,虽经时间逝去会慢慢消散,但只是被意识强压于心底,在适当的时机依然会反弹出来。小刘高一、高二时在外祖母所在的城市读书,高一本来成绩挺好,但因老师们想到将来他要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成绩不能算到他们头上,也就不再重视对他的督促,这使得他非常苦恼,开始上课不认真,有一次做小动作被物理老师辱骂,由此形成对老师抵触的心理阴影。

(二)干预措施

1.走访宿舍,从侧面了解情况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的问题暴露得最清晰的地方。经查访了解到,小刘在宿舍习惯良好,入学后第一学期曾有短暂的玩游戏嗜好,但后来发生改变,多数时间都不在宿舍,即使回来也只是上网看电影,不熬夜。他与同学交往很和谐,不过交集不深,不会谈论个人的家庭情况和社会交往情况。他对于所学专业是师范类专业表现出厌烦,有一次与舍友聊天,提到以前曾遭受物理老师辱骂的事情,因此不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他喜欢独来独往,交际面较广,时常会有社会上的朋友找他,逃课很可能去会见社会上的朋友。

2.联系家长,沟通反馈实情

对于小刘挂科较多的情况,我向他表示将根据学院的规定向他的家长汇报此事,小刘却对此反应冷淡,说没有作用,爸妈不会关心他的学习,我感到非常诧异。我曾先后三次与其母亲电话联系,通报了他挂科和逃课的情况,确实在通话中没有感觉到其母对此表示惊讶或愤怒的语气,其母只是平淡地答应会教育他。我从他母亲口中还了解到,他出生后大约1岁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把他留在外祖母家度过童年,他从读小学就开始住校,生活比较独立,只在要学费时才跟家里联系,其他事情很少依赖家里。由此可知其家庭关系存在问题。

3.技巧谈话,进行原因探索

开始几次接触他总有躲避的情绪。考虑到过于频繁的谈话可能会让他产生反感,于是我保持一个月与他聊一次。在谈话过程中,我语气平和,以拉家常的方式进行,话题也不再直击学习和对逃课的认识,而是做试探性询问。他开始慢慢打开心门,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他讲述过程中,我对他独立的生活习惯、认为玩游戏是浪费生命的观点和与社会成功人士交往的做法进行了适时的肯定和表扬。根据他的叙述,我探知了他厌学的两大原因:一是父母的不关注使他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二是所学的师范专业与他不愿做老师的想法存在心理上的冲突,其对老师存在敌视源于高中时被老师忽视和辱骂的事件。这正好与我宿舍查访和联系家长获得的信息相印证。原因的清晰为问题解决奠定了基础。

4.展现关爱,进行思想转化

了解到原因后,我开始安慰他:“父母一代也许有他们的难处,为了苦苦支撑自己的家庭,不得不托子离家,也牺牲了儿女绕膝的幸福生活,你现在可能不理解,但当你成家为人父母时,便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至于对老师的偏见,我很坦诚地与他分享了我的观点:“老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这种比较功利而又道德水准低下的人,老师这一行业也有与其他行业一样的规律,道德水平发展不平衡,但绝大多数老师还是好的,因为他们不仅要自律,还要接受学生和社会的监督。一个老师或一小部分老师不能代表整个老师队伍,所以你要对老师抱有信心。正因为碰到这种老师,所以才更应该站出来做一位好老师的表率,而不是敌视老师。再则,虽然你学的是师范专业,但是毕业后也可以不做老师,进入哪个行业是自愿的选择。”

(三)干预效果

在之后的谈话中,我鼓励他:一是放弃思想包袱,相信父母是爱他的,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多与父母聊天;二是多实践,多体验,用感觉摈弃不恰当的想法,找到正确的定位;三是学习是本位,只有圆满地完成学业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才能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我同他的谈话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给我电话,问我有没有时间与他聊天,尤其是毕业清考前后,我成了他可以信赖和倾诉的朋友。他与父母也恢复了至亲至爱的关系,在他的微信中多次出现他妈妈的身影。他多次参加义务支教活动,毕业前实习还去了一家培训机构为中小学生培训演讲与口才,感触颇多。他说:“每次看到我的学生参加比赛获奖,我都会感慨万千。”我最后一次与他交谈,他还说:“陈老师的‘教学法’课是最有用的一门课,可惜没好好学,真想再上一次。”后两年的学习,他几乎没有逃课,也没有挂科,并很努力地为毕业清考做准备,遗憾的是还是有一门课没能通过,办理了结业,在本学期初积极地回校办理了重修。我想,他大学学习的胜利果实即将取得,虽是迟了一点,但结局依然是圆满的。

(四)案例启示

小刘是当前众多学习失败学子中的一名,学习失败的原因虽有其共性,但更有深层次的个性。留守儿童的处境使他自幼享受不到家庭完整的爱和关怀,当然也得不到来自家庭的动力,丧失了学习的劲头;同时对老师的偏见与所学的师范专业又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致使其自我封闭、自我放弃。这两大原因在学习方法不适应导致挂科的这一诱因下,主导了小刘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导向,使其走向了学习失败的境地。为了挽救小刘,我做了较大努力,采取了有效的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感受到在学生工作中有五点应很好把握:

1.看问题,抓事物的本质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小刘的问题,如果只从表面现象认定他只是懒惰,不愿努力,从而一味地批评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无法挽救他,反而会将他推得更远。因此,在工作中对学生的问题应透过现象,探究深层次的原因。

2.对于问题的认识要以全面收集材料为基础

小刘阐述与父母关系不好,这一点我可以从与其母亲电话联系的语气中得到证实,关系亲密的母亲不会对孩子学习失败只是平淡地表示。据此可以认定小刘学习失败,与家庭关系有重要的关联。小刘厌恶师范专业也与其舍友所说相印证。因此,收集材料要从多方面验证,不能只听信学生的主诉。

3.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问题学生也有闪光的地方,也有可以肯定的优点。小刘逃课,但不是去玩游戏,他认为玩游戏是浪费时间,这是值得表扬的地方。他交往的社会朋友有些为成功人士,他能从他们那里汲取一些正能量,这也是闪光的地方,作为辅导员在做工作时一定要看到。同时要抱有学生可以被转化的信念,要看到学生点滴的改变。

4.与学生谈话要倾情并掌握技巧性

谈话方式不能生硬,不然容易将学生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引起学生的敌视。在谈话过程中,不应一味地提问,要学会倾听、关注和共情,并且对于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

5.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解决问题,展示爱的关怀

虽然我对小刘母亲表现出来的态度感到诧异,但对小刘我不能表现出这种想法,要安抚小刘理解父母的难处,告诉他只有通过多交流才能消除隔阂,赢得家庭的和睦,从而获得推动自身发展的动力。

四、待探讨的问题

在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早期家庭教育,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高校学生工作面临与家长的联动。对待问题学生怎样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共同挖掘学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比较难以解决的课题,因为这会受到家长文化层次、素质及地方风俗造成的思维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也是我长期努力的方向。

当然,学生出现问题,作为人生导师,我们首先应该本着呵护、关爱的心态,通过不厌其烦的谈话、真诚的倾听、细心的探知、恰当的肯定与表扬、积极的鼓励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认知困惑。老师的关爱契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只有关爱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净化学生的魂。 QBd0ckg490USBMgDbtvslq3orElw3muGssGcDQz/sCS7SYOu/5ZvaOzNIrOnZwI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