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文化、经济及政治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电子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国际经贸业务的时空,使对外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这一切,对作为清偿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的国际结算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国际商会(ICC)等有关国际组织对常用的规则及惯例也进行了修改。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在2003年出版的《实用国际结算》和2006年出版的《国际结算与外贸单证》这两本“21世纪国际经济贸易系列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本书,以满足高等院校国际结算课程的需要。
国际结算是一门融理论、实务、法规于一体的跨金融和经贸两大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本教材结合银行实际操作的业务技能,吸取了国际贸易中相关的重要业务知识,遵循最新的国际规则和惯例,对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了培养适用型“经贸、国际结算”人才,本书在介绍业务知识方面,突出以“应用”为宗旨,在理论知识方面,以“必需”“够用”为度;在选材方面,紧密联系实际,注重理论知识与业务知识有机结合,这一理念作为主线贯穿于全书。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知识新颖
服务贸易结算的重要性是本书的特色之一。本书在概述中对服务贸易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将服务贸易结算从非贸易结算的范畴中分出来,与实物贸易结算一起构成贸易结算,回归“服务商品”的本质。商品的交易当属贸易范畴,而不是非贸易。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实施,服务贸易已经迎来了大好的发展形势。我国服务贸易资源非常丰富,尽管还处在起步阶段,但服务贸易成绩不菲,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了6 000亿美元。随着我国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服务贸易结算必将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将服务贸易结算从非贸结算的范畴中分割出来,一是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分类问题上,使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同时也与国际接轨;二是引起人们对服务贸易结算业务的高度重视,以适应国际结算的新形势。
我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给予了高度重视。2012年我国在北京举办首届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同时获得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三大国际组织永久性支持,并决定此后每年在北京召开一次京交会。果然,自2012年后,京交会每年都在北京召开,规模逐年扩大。
关于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本书除了讲述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外,还对国际结算全面电子化的概念及实现的途径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
本书对人民币跨境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作了专门介绍和阐述。首先指出这是国际结算新趋势的表现之一,即结算货币多样化。在过去国际债权债务清偿中,仅作为计价货币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货币——人民币已成为结算货币,而且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这一令人瞩目的变化将会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产生重大影响。
本书的新颖性还表现在阐述国际结算操作实务时,完全是以国际商会和其他国际组织最新出版的有关规则为依据,如《关于审核跟单信用信项下单据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ISBP745)、《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电子交单附则》(eUCP1.1)、《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2010)等。
二、内容适用
国际结算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学科的属性就将其主要的基本内容定位于相关的业务知识、业务处理、业务操作与业务流程等方面。因此,本书在结构上基本以银行国际结算部门的业务流程为主线,以现行的实际业务处理规则为依据,特别注意用国际商会及其他相关国际组织最新颁发并实施的有关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去指导实务操作,体现出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的理念及“实践为先、实用为本”的原则。
三、操作性强
本书除了系统介绍国际结算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外,还对信用证的审查、单据的审核及各指定银行对单据的处理程序等具体业务进行了全面论述,然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评判,加深读者对各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应用水平。除此之外,本书还编有大量的实训练习。这些实训练习既可在课堂上完成,也能在电脑上操作,每一个实训练习就是一次模拟实习。因此本书不仅是21世纪高校经济管理系列教材,而且可以作为国际结算业务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教材。
肖玉珍
2016年8月
于广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