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心理健康分类教育丛书”编委会

主 审 :邱鸿钟 梁瑞琼

主 编 :黄跃群

副主编 :潘建平 柳 维

成 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利军 任滨海 江雪华 宋君玲 图 雅

柳 维 黄时华 黄跃群 龚文进 潘建平 1GCUJBpOpbHLl1ClhpyQy2PwC1CqPTZ3hNO4cpQRWKwapyUn7gkFeJa2PTGNTOaB



序一

在以健康中国作为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心理健康分类教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即将正式出版,这是我省监狱系统心理健康矫治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和喜事!该丛书首次全面、系统、科学、规范地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各个方面进行开拓性的探索,其中来自工作一线的系列创新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心理矫治教育内容,填补了我省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

“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这是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健康与卫生大会上的嘱托和厚望。加强心理矫治理论和方法等基础性研究,对于担负着教育人、改造服刑人员重任的监狱系统来说更是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社会所需,学术所为。本丛书的问世,具有超前性、实用性和知识性,契合了健康中国的新主旨,也较好地满足了监狱心理健康矫治教育的迫切需求。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关乎社会的安定和谐,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者、监狱管理者、医务工作者等多学科人员的齐心协力,汇聚智慧,创新探索。本丛书的问世,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矫治上具有前瞻性,在加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矫治教育上具有实用性,在提升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素养上具有知识性。

实践为基,成果共享。本丛书夯实了心理健康研究的基础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丛书的作者跨条块、跨领域、跨身份的合作研究,既接地气,又显生气。丛书从情绪管理入手,延伸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婚姻家庭、环境适应、职务犯矫治和“三观”教育的探索,把基础性研究做得扎实科学,使之成为指导实践、促进矫治的金钥匙。

本丛书开职务犯心理矫治教育的先河。职务犯心理矫治是监狱系统一个全新的课题。本丛书以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的方法,对职务犯的犯罪心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开出了职务犯自我认知障碍与矫治、社会认知障碍与矫治、情绪障碍与矫治和适应障碍与矫治的药方,为其消除违法犯罪的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顺利完成服刑改造并回归社会提供了实用性的指导,为监狱警察的矫治实践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引。

本丛书开创了心理矫治教育的新视角。本丛书的主编及参编作者主要是当前活跃在心理矫治领域的一线专家和青年才俊,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取得了许多颇具价值的理论成果。他们从情绪、人际、环境、身心、生活、回归的角度切入,导入创新的端口,给心理矫治带来新视野、新思维、新路径。

本丛书内涵丰富。在编写这套丛书的过程中,作者注意吸收近年来心理健康矫治教育的最新成果,注意国内外学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力争使丛书内容能够站在世界的学术前沿,反映心理矫治教育成熟的理论。值得欣慰的是,整套丛书将学术性、新颖性、应用性和可读性有机结合起来,以期更好地推动心理健康矫治教育的开展。

强化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生活,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健康环境是“监狱人”的所盼所归。把服刑人员改造成心理健康、遵纪守法的新人,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健康中国,健康狱园,是我们的热切期待。愿本丛书的出版能为加快健康中国、和谐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以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矫治为出发点,从“1”发轫,促进服刑人员身心健康,推进健康狱园建设的新征程已经开始,这必将为服刑人员带去更多、更广、更公平的健康福祉。丛书的出版,良可志贺,特为之序。


2016年11月22日 1GCUJBpOpbHLl1ClhpyQy2PwC1CqPTZ3hNO4cpQRWKwapyUn7gkFeJa2PTGNTOaB



序二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是一项思想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群体,其心理状况各有特点。如何结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是应用心理学界需要不断创新探索的课题。

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或是不善也不恶?这种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不仅是哲学、伦理学探索的课题,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取向的出发点。一个人为何会犯罪?是人性恶之本源作祟,还是善心缺乏栽培和引导?服刑人员虽然身在监狱,但是否心服口服,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犯罪的渊薮?事实上,将自己犯罪的原因外归因还是内归因十分重要,这几乎决定了服刑人员未来出监后的发展方向,是痛改前非还是故伎重演、重走老路?由此可见,监狱心理矫治工作在提高服刑人员改造质量,降低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等方面担负有极其重要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治病救人犹如医学一般,但以往的监狱心理健康教育常有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分类不够清晰等不足,因此,如何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辨证施治,分门别类地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实施心理矫治工作,就需要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内容与方法手段的创新。正如现代医学模式正从生物医学模式朝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型升级一样,监狱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矫治工作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驱动来实现水平的提升。

我们可喜地看到,在广东高校心理学专家教授、医院心理医生与监狱从事心理矫治警察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之下,“心理健康分类教育丛书”付梓了。这套丛书凝聚了专家学者和监狱警察的心血和智慧,把创新发展理念付诸实践,促进心理矫治工作创新发展,对于监狱心理矫治实务工作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可喜可贺!

该丛书作者勇当分类教育创新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坚持以创新理念统领丛书,把分类教育的规律性作系统化归纳,把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作专业化总结,把教育形式的创新性作科学化提升,编写出一套“既接地气,又服水土,融合创新”的心理健康分类教育丛书,打造心理矫治教育的“新蓝海”。该丛书共分七部:《健康从心开始》《生存 生活 生命》《人际关系与沟通》《情绪管理训练》《职务犯心理矫治》《亲情与我同行》《环境用心适应》,涵盖了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职务犯心理矫治,婚姻家庭,环境适应七个方面的探索,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可操作性。丛书的出版,开创了高校与监狱合作编写教材的先河,填补了监狱系统心理健康分类教育专属教材的空白,是心理健康分类教育的引领之作,对于提高监狱心理健康矫治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祝愿“心理健康分类教育丛书”能成为服刑人员重新认识自我、提高心理素养的精神食粮和良师益友,成为监狱心理矫治人员专业工作的指南。

谨以为序。


2016年11月 1GCUJBpOpbHLl1ClhpyQy2PwC1CqPTZ3hNO4cpQRWKwapyUn7gkFeJa2PTGNTO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