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期货+制造”立体旋转式“钻石”模型

一、基本模型

基于迈克尔·波特的模型,提出“期货+制造”立体旋转式“钻石”模型(见下图),为“期货+制造”模式下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出新的理论范式。

基于期货因子的“钻石”模型

受到地球自转原因传统观点——角动量假说的启示,可把整个产业系统看作浩瀚“经济宇宙”中不断自转的星球,产业“星云”物质因素相互间引力越大,产业“星球”获得的自转角动量也越大,自转速度即运行效率也越快。传统的产业“钻石”模型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同行竞争、相关支持性产业、机遇以及政府六大传统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存在自转现象。

“期货+制造”新型产业模式下,修正的“钻石”模型是由期货因子、期货指导式生产整合、实际/虚拟需求、企业“期货+制造”战略、实体相关支持行业与金融业、政府以及机遇七大因素相互交叉作用而形成的,期货因子主要指产业期货、期货公司以及期货交易所。

作为产业基础的生产要素由产业上游生产企业所控制,代表产业下游消费企业的需求条件立足于生产要素之上。上游生产企业、中游贸易商、下游消费企业整个产业链连成一线作为中心轴,带动整个产业“钻石”模型“发展式”向左自转。以期货工具为纽带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处于核心位置的期货市场肩负着连接上游、下游行业和企业的重要任务,决定了“期货+制造”产业方式下“钻石”模型的立体性,通过与其他传统因素的紧密结合为产业创造新的要素优势,使得产业“星球”物质相互间作用力更大,对整个系统运行效率形成加速的作用,产生了“1+6>7”的协作效益。

二、“期货+制造”立体旋转式“钻石”模型动力机制

七大因素立体旋转式“钻石”模型动力机制主要来自市场机制的驱动力和政府作用的推动力,以内部四大驱动要素——期货指导式生产整合、实际/虚拟需求、企业“期货+制造”战略、实体相关支持行业与金融业,与外在驱动力“加速器”期货和“守夜人”政府的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星球”系统。

1.期货因子与期货指导式生产整合

较传统的生产方式,期货因子的出现使得企业可运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工具获得未来相关原材料、成品的供需信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我国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生产企业在签订远期合同前,可把期货价格作为经营参考,综合考虑企业的加工利润、下游企业的接受程度、相邻月份的价格等因素后制定出合理的结算价,避免过度经验主义。另外,期货价格影响原料现货市场价格,期货行情总体处于上升通道时,生产商采购原材料的意愿增强,反之采购意愿下降,贸易商也随之调高原材料或降低原材料的报价。期货因子引致的产业物流模式升级更有利于我国产业区域分工与协作。期货交易所与期货公司对于重点地区的客户进行走访,上门介绍期货合约和相关交易交割制度,为企业答疑解惑,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

2.期货因子与实际/虚拟需求

期货形成即时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价格参考体系,有效抑制市场供求失衡和非正常价格波动,已受到现货贸易商和下游制品企业的广泛关注。作为承担期货市场风险的群体,投机者的“虚拟需求”促进了期货市场流动性。投机者的投机炒作行为必须建立于健康、成熟、规范的现货市场之上。期货有期货转现货和一次性集中交割两种交割方式,企业可以在期货公司的协助下选择最适宜的交割方式,在合约规定的交割期内办妥标准仓单、增值税发票、货款等交割事宜,保证产业链上、中、下游无缝对接。

3.期货因子与企业“期货+制造”战略

对于生产企业,期货为定价提供了较强的指导作用;对于贸易企业,利用针对库存、关注基差的套期保值方法回避敞口风险;对于加工制品企业,期货公司为其合理地控制原料采购成本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企业实行“虚拟采购/销售”模式,同时执行“现货+期货头寸”的库存管理策略,采用动态保值理念和技术对企业进销货的阶段性流程进行对冲操作以及经营风险控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外,产业客户可通过质押期货仓单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便利,实现低成本跨越式扩展。大连商品交易所对塑料期货实行推荐品牌交割制度,企业可争取成为交易所的注册品牌,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贸易平台并且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实力。

4.期货因子与实体相关支持行业、金融业

期货公司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基于未来金融混业的要求相互渗透,针对技术服务与延伸、客户资产管理挖掘以及平台拓展和交易品种创新三大层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作为金融龙头的银行依然起着主导作用,期货公司凭借分业体制下进入壁垒导致的经营特权获得优势。各金融机构除了开展传统的银期转账、标准仓单质押业务外,就客户营销及资源共享、培训交流、投资顾问、创新业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拓宽金融行业价值链的同时也对产业形成扶持作用,挖掘产业客户的投资潜力,满足产业客户跨市场、跨品种规避风险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投资融资要求。

5.期货因子与机遇

国际期货市场全天候运作有利于产业客户把握国际供需信息,提升品牌效应,加快国际化进程。产业客户可通过期货经纪机构进行境外套期保值业务或投资业务,进行交叉套期保值交易或套利业务达到回避风险或获取额外利益的目的。

6.期货因子与政府

我国期货市场建立以来,证监会与期货交易所提出了有效交易制度框架,包括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和强行平仓制度等,确保“期货+制造”模式的系统性、严密性、规划性。政府由传统的市场发展主导者的身份向市场监管者逐步过渡,加大对期现市场的监管和制度机制改革的力度,防止客户保证金被挪用等道德风险的发生,保障产业客户的合法权益。鉴于我国经济战略安全的需求,政府作为一种外生的、制度性因素,与期货交易所、证监会相结合,从制度完善、市场培训和信息提供、市场应用与推广等角度为机构投资者的入市创造政策与法律条件,保证“期货+制造”模式的稳步发展,为“期货+制造”模式创造更大的作用空间。

三、基于期货因子价值链的作用机制

1.生产与销售模式的优化升级

在引入期货因子之前,企业单纯依靠现货市场的信息指导企业的生产、库存和销售,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的风险。“期货+现货”模式下,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合理调整生产规模,避免盲目生产造成大量积压库存,实现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贸易商亦可改变以远期合同和随用随买为主的传统贸易定价方式,采用“期货价格+现货价格”的定价模式把握现货价格的波动性,增加企业经营的灵活性。消费企业可通过期货市场获取采购信息,有利于采购部门制订采购计划。基于期货指导现货的生产和销售模式,相关企业可以实现向前锁定成本和向后获取利润的目的。

2.风险控制与投融资模式的优化升级

企业可基于交易方向相反原则、商品种类相同原则、商品数量相等原则、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这四大套期保值原则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从而在期货市场回避价格风险,保障企业利润。通过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及基差变化分析对现阶段市场趋势有全面的了解,然后在数据采集及基差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保值效果评估,同时借助智能化交易手段降低无效保值比例,在“现货”与“期货”之间、“近期”与“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机制,以使现货企业在熊市中按约定价执行采购合同但企业利用期货盈利,在牛市中按约定价执行供货合同且企业也利用期货盈利,并且通过期货和现货的滚动操作使得存货成本保持相对稳定地位,将部分经营风险从价格波动转化为基差波动。

基于期货市场的高风险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保障套期保值方案的有效实施,以及避免风险投资过度造成企业严重损失。同时期货市场具有投资与融资功能,比如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充分利用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期货(上游的焦煤、焦炭与铁矿石期货及下游的螺纹钢、线材及热轧卷板期货),根据自身对期货市场的敏锐感进行期现套利、跨月套利、跨品种套利、跨市场套利等套利交易,实现多样化盈利模式,获取额外收益。钢铁上游的生产企业期货需求着重点更多的是向前缩减炼钢成本和向后扩大销售,可利用期货锁定原材料产品价格及未来产品价格,从而锁定炼钢成本和利润;中游贸易流通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更多、更好、更主动地管理贸易价差;下游加工消费企业可利用期货远期合约,锁定原料成本,将下游产品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 016xsbK0jVgs6MzZj9UT3ejIeyvK95dR5y8iU/okd8E3f+0oEmmdX8m/jRqkleF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