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一、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理论都要建立在研究手段和收集材料的方法的基础上,弗洛伊德的理论也不例外。了解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理论。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和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的心理分析等几种。

(一)自由联想法

从前面我们已经知道自由联想法是从催眠术中演化出来的。最初,布雷尔在用催眠术治疗安娜·O的过程中,发明了精神宣泄的“谈话疗法”。简单地说,谈话疗法就是在催眠的条件下引诱患者把自己以往致病的创伤经验或事件尽情吐露出来。当这些致病的创伤经验被完全暴露在意识中,各种症状就会自行消失。后来,弗洛伊德采用这种谈话疗法来治疗患者,逐渐创立了自己的自由联想法。这种方法既是一种治疗方法,又是一种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构成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

精神分析家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让患者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在一张躺椅或床上。患者背向分析家,在分析家鼓励下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到的讲出来。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求患者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而不管这些想法是无关要紧的胡思乱想,还是可笑的或使人不好意思的念头。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患者变态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这样,分析家一方面使患者清醒地意识到那些东西,以便正视它们,消除它们的不良后果,恢复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使自己获得大量有关无意识、人格结构和机制的研究材料。

自由联想法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就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决定论。在弗洛伊德看来,自由浮现在心头的任何东西,不论是一个词、一个数字,还是一个人名、一件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与前后联想的东西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正因为如此,弗洛伊德试图通过自由联想来发掘埋藏在精神病患者无意识深处的症结或病根。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曾提出联想实验,而弗洛伊德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自由联想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基于不同的方法论与研究传统,但有其共同的地方。因而,后来荣格将冯特的联想实验加以改进,提出了单词联想测验的方法,从而建筑了从实验心理学通往精神分析的第一座桥梁。

(二)梦的分析

弗洛伊德把梦的分析称为“通向无意识的康庄大道”。梦的分析是弗洛伊德研究的基本工具之一,它为弗洛伊德开启了无数秘密之门。弗洛伊德认为,梦有显像和隐意之别,显像是回想梦里发生事件时所讲出来的内容,而隐意是蕴含于显像之中的真正含义。在弗洛伊德看来,梦的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方式。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显像有三个来源:首先是感觉刺激。一个人在睡觉时,其感官仍有可能感受到内外刺激,如听到汽车喇叭声,感受到热或冷等。一个人说他梦见了火灾,很可能是他睡觉时盖的被子太厚,感到很热所致。其次,梦的第二个来源是做梦者在清醒时的所思所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的第三个来源,也是最为重要的来源就是本我冲动。当人清醒时,本我冲动受到自我或超我的阻碍,无法直接表现与满足。这种受压抑的冲动或欲望往往会以梦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自我与超我的强大,本我难以通过梦境直接表达冲动,需要对梦的内容进行某种歪曲或伪装,所以梦的显像往往乱七八糟,无法理解。分析家的工作就是要从这些表面上杂乱的显像中揭示伪装了的、变形了的潜意识欲望与冲动,也就是梦的隐意。

无意识中的欲望与冲动一般以两种方式在显梦中表现出来:一种称为符号化,另一种称为梦的制作。通过符号化,受抑制的内容并没有被歪曲或被伪装,而是以某种符号的形式在显梦中直接表达出来。由于符号是一种自我或超我难以辨认的形式,因此,自我或超我一般不给予抑制,而让其直接表达出来。弗洛伊德认为,梦中的符号有许多,一些符号对于做梦的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另一些符号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普遍性的。也就是说,符号具有两种:一种是特殊的符号,另一种是一般的符号。一般的符号包括代表人体、父母、孩子、兄弟姐妹、出生与死亡、生殖器与性活动等各类符号。

人体通常以房子来象征,或者说房子是人体的符号。如果房子的墙壁是光滑的,则代表男人;如果房子有壁架、阳台等,则代表女人。父母以各种权威人物,如国王、警察来代表,而老鼠、松鼠等小动物则代表孩子。有些符号代表男女生殖器,如阴茎可以用棒子、杆或柱,以及枪、炮、针等许多表象来象征,而洞、坑、门、窗等往往代表女性生殖器。性快感通常用糖或果脯来象征,弹奏乐器象征手淫,跳舞、骑马或缓步行走等有节律的活动象征性交。受到武力威胁,成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或被汽车、火车撞倒,也象征性交。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符号,分析家在分析梦的内容时,不仅仅要明了这些一般符号,而且要了解做梦者个人独特的生活背景与经验,从而确定梦中的物体或事件对于做梦者的独特含义。

梦的制作就是将梦的隐意即潜意识中的欲望与冲动伪装和歪曲成自我或超我难以觉察的显梦的过程。梦的制作有多种机制,它们并不遵循逻辑的原则。其中之一是压缩,即把多个不同的观念或表象压缩、结合成一个单一的观念或表象。例如,一个关于办公大楼的观点、一个坐在手提箱上的男人的表象、一双绣花鞋的表象等,这些单一的观点或表象就像一份极为简短而不带情感的电报,却记载着非常复杂而有趣的事件。梦的制作的第二种机制称为替换,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梦中重要的或关键性的因素如本能欲望或使人内疚的思想用不重要的因素来替换,或用一种引喻来代替。第二种情况是把梦中思想的重点或中心转移到别的地方。梦的制作的第三种机制是把思想观念转化为视觉形象,虽然并非所有思想都必须转换为视觉形象,但视觉形象却是梦的结构的基础。其实人的清晰明确的抽象思想观念往往是从较为含糊的视觉表象中发展起来的。梦的制作机制就是一个反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个人明确的思想观念变得模糊起来,使得自我或超我不能确定它们的真实含义,从而避免了抵制。梦的制作的第四种机制是反向作用,即将那些无意识的观念或冲动以其相反的形式在显梦中表现出来。例如,害怕母亲离开自己的男孩梦见母亲回到了自己身边。以上梦的制作机制,其实质都是做梦者在潜意识中把自己的真实思想与欲望伪装、歪曲成自我或超我不易觉察的形式,即显梦。

梦的分析实际上就是梦的制作的反过程,即将显梦翻译为梦的隐意,或做梦者的无意识观念与欲望。

(三)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的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指出,受压抑的观念和欲望不仅表现在精神病患者的症状和变态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的各种错误之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有失误、遗忘等情况。这些情况似乎是偶然的,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绝没有偶然性可言,任何事件都是被决定了的,或者说都是有原因的。失误、口误、遗忘等生活中表面上的偶然事件,实际上隐藏着人的真实动机,即受压抑的无意识欲望和观念。

弗洛伊德把日常生活中的错误分为六类:①口误;②笔误;③遗忘;④遗失、误置与误取;⑤误读与误听;⑥多种错误的混合。这里我们仅举几个例子简单分析一下。一个人忘掉了约会的时间,很可能他潜意识中开始厌倦对方,而不想赴约。正是这种潜意识的动机抑制了他的记忆,导致了遗忘。依照精神分析的观点,遗忘是由于压抑,人们想压抑某种欲望或想法,因为这样的欲望与想法使他感到焦虑不安。如果遗忘是一种成功的压抑,那么口误、笔误以及失误可看成不太成功的压抑活动,因为一时的疏忽,人们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无意识中的真实想法或欲望。例如,某会议主席在会议开始时宣布会议结束,这暴露了他不想开会的真实动机。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错误、遗忘的分析,弗洛伊德开辟了通向无意识的又一途径。

(四)幽默

人们对于幽默和笑话一向是津津乐道,即便是那些流传了几代人、听了几十遍的幽默和笑话,当别人再一次讲起时,我们依然会像从没听过一样情不自禁地为之捧腹。弗洛伊德在《幽默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一书中,对幽默做了一番详尽的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两类玩笑,即有关攻击性的玩笑和有关性的玩笑。

人们为什么对这两类玩笑兴味盎然、乐此不疲呢?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这些玩笑能够使平时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得以宣泄。尽管我们的无意识深处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攻击欲望很强,但我们的暴力行为总是被强有力的自我和超我及时制止。只有一种合乎社会行为规范的发泄方式,那就是开侮辱性的玩笑。“通过鄙夷、讥讽、污辱、傲视对方,我们间接地获得战胜他们的快感。”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社会规范许可的方式即性幽默来谈论有关性的话题。在许多社会生活情境中,公开地谈论性是不大体面的,然而开开性玩笑不仅是允许的,甚至常常能够得到某种鼓励和嘉奖。

由此可见,幽默,至少攻击性幽默和性幽默的实质是个体以一种社会赞许的方式来发泄本我欲望与冲动。弗洛伊德之所以要研究幽默,是因为幽默提供了关于无意识本我冲动的信息。如果你要了解某个人的本我欲望,你可以去了解他所喜欢的幽默是什么;如果你要了解一群人或一个民族的精神深处,你也可以从他们所喜欢的幽默中获得某种认识。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与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大差异。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和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因于他的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中,弗洛伊德着重了解有关心理的非常态现象和特殊现象。他把精神障碍患者和人格变态者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力图从他们那里收集到有用的资料。虽然弗洛伊德也考察正常人,但他主要考察正常人的一些特殊心理现象,如做梦、口误、遗忘、迷信观念等。这个特点使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只有当事物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可能认清它们的本质。若事物的发展过程还没有充分展开,那人们是很难把握住它们的。同样,在考察人的心理现象时,心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把握住其规律的一个重要条件。非常态和特殊的心理现象,往往是心理变化到极端的一种表现,它以展开的形式给认识者强烈的印象和震动,因而有助于人们认清它的本质。因此,弗洛伊德通过对变态心理和特殊心理现象的研究,对人格及其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获得了某种领悟,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当然,弗洛伊德方法上的这一特点,并非绝对的优点,如果研究者掌握不当,这种特点会给他们的研究带来消极后果。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过分依赖变态心理和特殊心理现象的资料。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弗洛伊德之所以忽视人的优良品质,是因为他只重视人的黑暗方面,即人的病态方面。

第二,弗洛伊德着重从整体出发研究人格,而不重视对人格的个别方面和特殊机能的考察。他不像正统心理学家那样,采用元素分析的方法,通过实验把每一种变量孤立开来加以研究。弗洛伊德的方法不是在实验室短时间内进行,而是在临床中长时间地研究整个人,并且利用人过去和现在经历的一切有用的资料,对人格进行综合研究。因此,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这是弗洛伊德方法的一大优点。弗洛伊德这种在长时间里对一个人进行的全面、综合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被称为临床法。正是弗洛伊德开创了心理学中的临床法,这种方法被以后的心理学家,如皮亚杰、罗杰斯、马斯洛等人所继承和发展。

第三,弗洛伊德的方法既是一种研究方法,又是一种精神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它既具有研究价值,又具有实用意义。通过这种方法,弗洛伊德一方面从精神障碍患者那里获得大量研究人格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另一方面也了解了患者潜意识病因,并疏导其压抑的能量,从而减轻或消除症状,以期达到较完善的人格。弗洛伊德的理论来源于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又运用于临床活动,对治疗患者起指导作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修正和完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所以经久不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它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四,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因此,弗洛伊德受到实验心理学家的严厉指责和嫌恶。弗洛伊德是在未加控制和不系统的条件下收集资料的。他对患者所讲的话不做精确记录,而是在事后通过回忆记录,同时又分析思考这些记录,这样的记录很难达到精确的程度,它往往掺杂有弗洛伊德本人的主观猜想成分。同时,弗洛伊德根本没有打算确定患者的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而弗洛伊德理论所依据的很可能是不完全的和不客观的材料。由于弗洛伊德并不把他的资料数量化,因此,不可能确定研究的结果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弗洛伊德理论的许多概念不可能通过实验来检验,因为它们是不精确的、含糊的和非操作性的,难以和具体实际变量联系起来。总之,与科学方法论主流相脱离,这是弗洛伊德研究方法的一个缺点。

今天不少精神分析学家采用客观观察法、实验法研究人格问题,他们还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进行精确的定义和实验检验,这些努力使精神分析和实验心理学之间的分歧缩小了。在人格问题上,精神分析法存在着自身的优势,不能完全排斥,把精神分析法和实验法结合起来是很有必要的。

二、人格评价:投射测验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无意识是人精神世界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个体不能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内部欲望与冲突。因此,在弗洛伊德看来,通过受测者自我报告的方式测量一个人的人格是不可信的。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往往在描述某些模糊刺激如天空飘浮的云彩时会无意中流露出内心的秘密。这就是一种投射的心理现象,它是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无意识地反映在对事物的解释中的心理倾向。由于心理投射的作用,人们常常把无生命的事物看成有生命的事物,把无意义的现象解释为有意义的现象。如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对客体特征的投射性解释所反映的不是客体本身的性质,而是解释者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运用投射技术测量个人对特定事物的主观解释,就有可能获得对受测者人格特征的认识。基于这种思想,弗洛伊德的后继者发明了一种测量人格的技术,即投射测验。

(一)投射测验的特征

投射技术作为一个心理测量术语,是由主题统觉测验(TAT)的创建者默里在1938年最早使用的,但投射测验作为一种心理测量技术早在1921年就开始探索并实际应用了。1921年,罗夏发表了他编制的墨迹测验,但这个测验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38年,富兰克才首次清楚地说明了这一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投射技术能够唤醒受测者的内心世界或个性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在反应中“投射”出这种内在的需要和状态。

投射测量的基本方式是向受测者提供预先编制的一些未经组织的、意义模糊的标准化刺激情境,让受测者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然后通过分析受测者的反应,推断受测者的人格特征。其具有以下特征:

(1)测验材料一般都很含糊,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含义,而受测者也不受任何限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事实上,刺激材料越不具有结构化,反应就越能代表受测者人格的真正面貌。

(2)测验的目的具有明显的隐蔽性,受测者一般不知道自己的反应将得到何种心理学解释,这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受测者的伪装和防卫,使测验的结果更能反映受测者真实的人格特征。

(3)对测验结果的解释重在对受测者的人格特征获得整体性的了解,而不是对某个或某些单个人格特质进行关注。

由于投射测量试图探讨无意识过程,对反应的解释就不可避免地深受精神学说的影响,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精神分析的思想在人格理论和研究中的影响最大,而其间投射测量的增长数量也最大。精神分析技术强调人格结构中的无意识范畴,认为个人无法凭其意识说明自己,因而问卷法无法有效地了解人格结构,必须借助某种无确定意义的刺激情境,使个体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要求、动机、冲突等泄露出来,或者说使受测者不自觉地投射出来。这种假设正是投射测量的理论基础。

学者对常用的各种投射进行过分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用得较多的分类方法是G.林达塞根据反应方式进行分类的方法。他把投射测验依次分为五类:

(1)联想法:要求受测者说出某种刺激(如单词等)引起的联想,一般指首先引起的联想。荣格的文字联想测验和罗夏墨迹测验即为这类测验。

(2)构造法:要求受测者根据提供的材料编造一个故事,可从故事中探测其个性。例如默里的主题统觉测验和儿童统觉测验。

(3)完成法: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故事等材料要求受测者进行自由补充。例如语句完成测验等。

(4)选择或排列法:要求受测者根据某一标准(如美感)来选择题目,或做各种排列,由此显露受测者的个性。

(5)表露法:要求受测者用某种方法(如绘画、游戏等)自由地表露其人格。例如画人测验、画树测验等就属于此类。

这种分类法较为实用,但各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有许多测验可能兼有不同的形式。投射测验主要有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测验。

(二)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经过长期的试验和比较研究后创制的一种投射测验,出版于1921年,共有10张图形卡片。此测验曾一度流行于欧美,但目前应用已不及当年那么广泛。10张卡片上的墨迹形状各异,内容毫无意义(见图2-5)。其中五张是黑白的,五张是彩色的。这10张卡片编有一定的次序,测验时要按顺序呈现。测验开始之前,要给受测者一个标准的指导语,指导语不能提供任何暗示。指导语如下:“你将要看到的是印着偶然形成的墨迹图案的卡片,请你将你看图时所想到的东西,无论什么,都原封不动地说出来,回答无所谓正确和错误,所以请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图2-5 罗夏墨迹测验图

实验测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自由联想阶段,受测者根据材料自由地展开联想,主试只负责忠实地记录受测者反应的内容和速度等特征,对受测者提出的问题做模糊的回答,但可以鼓励受测者联想。②提问阶段,在受测者对10张图片自由联想之时,主试可从第一张图片开始询问受测者,问题包括:反应是根据哪部分做出的?引起反应的因素是什么(颜色、形状等)?③极限试探阶段,确定受测者能否从图片中看出具体的事物。

罗夏墨迹测验一般根据四个方面的内容记分,每个方面都有规定的符号和它们可能代表的意义。

1.反应部位

反应部位是指受测者所注意到的墨迹部分,是整体或局部。它有五种类别:①整体反应(W)。受测者对墨迹的全部或几乎全部进行反应。W分数过高可能表示受测者思维过分概括的倾向,或愿望过高。W分数过低或没有,表示受测者缺乏综合能力。②普通局部反应(D)。受测者对被墨迹图的空白、浓淡或色彩所隔开来的大部分进行反应。有较多数量D答案的受测者,可能有良好的常识。③细微局部反应(d)。受测者对被墨迹图的空白、浓淡或色彩所隔开来的细微部分进行反应。④特殊局部反应(Dd)。受测者对墨迹的极小的或不同一般方式分割的一部分进行反应。分数过高的受测者可能有刻板或不依习俗的思维。⑤空白反应(S)。受测者将墨迹部分作为背景,将空白部分作为对象,对白色空间进行反应。

2.决定反应因素

这是受测者反应的主要依据,即墨迹中的何种因素使受测者产生了特定的反应,是墨迹的形状,还是颜色等?一般有四种因素:①形状反应(F)。知觉由形状或者形式决定。根据形状的相似程度可以分为F+、F、F-。F+是指受测者的反应与墨迹形状甚为相似,受测者通常被认为具有现实性思维;F-则相反,极差的外形相似性,可能意味着受测者思维过程混乱。②运动反应(M)。受测者在墨迹中看到人或动物在运动。M多表示情感丰富,M少可能意味着人际关系差,M也是表示内向性的符号。③浓淡反应(K)。受测者的反应决定于墨迹的阴影部分,被认为是焦虑的指标。④色彩反应(C)。受测者的反应由墨迹的色彩决定。C分数高表示外向,情绪不稳定。

3.反应内容

反应内容是指受测者所联想到的具体形象,主要有以下四型反应内容:人(H)、动物(A)、解剖(At)、性(Sex)、自然(Na)、物体(Obj)等。如果A分数高,表示智力低下、思维刻板。

4.普遍性反应

普遍性是指受测者反应的内容是否具有独特性,有普通反应(P)和独创反应(O)两种情况。做出比较特殊反应的受测者可能是富有创造性,也可能是病态思想的表示。这只有经验丰富的主试才能做出正确的区分。

罗夏墨迹测验的评分和解释是很困难的,极费时费力,且需要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人才能掌握这种方法。而且对测验结果还必须从多方面做综合的解释,不能单凭任何一个结果的情况来判断一个人的人格。

罗夏墨迹测验发表后,很多人认为是一大创举,该测验被译成多种文字。可以认为,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墨迹测验的黄金时代。该测验主要应用于精神医学的临床诊断,也可以用于人格研究和跨文化研究。有人认为,这种测验在研究潜意识上特别有效。但是,这种测验记分和解释都是费时费力的,而且结果的解释常常带有主观性,对主试的要求较高,非一般施测者所能为。另外,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低。因此,该测验现在应用较少,在我国,只有龚耀先等人在小范围内做过试用。

(三)主题统觉测验(TAT)

默里设计了心理学界颇有影响的主题统觉测验,该测验是一种与罗夏墨迹测验齐名的人格投射测验,它在投射测验中的地位仅次于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罗夏测验一起,被认为是三种基本成套测验。默里把个体需要和知觉压力与环境在某一行为片段中的相互作用称为“主题”,人格就是在这种主题中显示出动力性作用的。但是,每一个个体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需要综合体,这种需要综合体与环境中的特定对象相联系,形成了特定的反应形式,这便是“主题倾向性”。主题统觉测验就是从被试与测验刺激相互作用所揭示的主题中推断出这个人的需要及其人格倾向性的特点。TAT是一种探测受测者的主要需要、动机、情绪和人格特征的方法。它是向受测者呈现一系列意义相对模糊的图卡,并鼓励他按照图卡不假思索地编述故事。编制这种测验的基本假设是:

第一,人们在解释一种模糊的情境时,总是倾向于将这种解释与自己过去的经历和目前的愿望相一致。

第二,在面对测验卡讲述故事时,受测者同样用到他们过去的经历,并在所编造的故事中表达了他们的感情和需要,而不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种倾向。

现在使用的TAT是经默里修订过的第三版,全套测验包括30张黑白图卡和1张空白卡。

图2-6 TAT图片样例

图片上的画面有的是模糊、阴暗、抽象的,而有些画面则有比较明显的结构。图片内容多为一个或多个人物处在模糊背景中,其意义隐晦。施测时根据被试的性别以及是儿童还是成人(以14岁为界)取统一规定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卡片,每张图片为一题。最正规的测验应分两次进行,因为每一组图片的后10张都比较奇特,容易引起被试的情绪反应,但在实际施测中也有再从30张图片中选取若干的做法。

图2-6为TAT图片样例,画面有明显的结构,是一位青年女子的肖像,背景是一个正在做鬼脸的头裹围巾的老太婆,这适用于测量女性。

受测者可分为男童组(14岁以下)、女童组(14岁以下)、男子组、女子组。这30张图片有的为某组专用,有的为四组共用。测验开始前,主试给受测者的指导语一般如下:这是一个想象力的测验,是测验你的智力的一种形式。我将让你看一些图片,每张都让你看一会儿。你的任务是对每张图片尽你所能,编一个带有戏剧性的故事,说明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图片上的情境,当前在发生什么事情,图片上的人正在想什么,结果会怎么样,你可以用5分钟讲一个故事。然后由主试给受测者一张一张呈现图片,并详细记录受测者的回答,对材料中的空白卡,要求受测者想象上面有一幅画,并要求受测者加以描述此画面,再根据想象中的画编造故事。例如对2-6图,三位女受测者编造了以下三个故事:

故事一:这是一位终生多疑的女子。她正在照镜子,后面的老妇人是她想象中自己老年的样子。她不能忍受这种想法,于是她摔了镜子,尖叫着冲出屋子。她疯了,在精神病院度过了余生。

故事二:这位女子看重自己的美貌。她小时候就曾因漂亮而受到夸奖,年轻时又博得许多男子的倾心。她私下担心自己终归要年老色衰,但是她美丽的外表却掩盖其内心的隐衷,甚至本人有时也忽略了这种情感。她生活着,孩子们开始离家自立。她担心将来,一边照镜子,一边想象自己成了老太婆,也许是一个最坏、最丑恶的人,将来在她的眼里是可怕的、难熬的。

故事三:这张画像使我想起了一个男青年,他是个舞蹈演员,我知道这幅画画的是女子,但那位男青年极像画上的人。他很美,和姑娘一样,体态非常标致。我自己,还有(画上的)这位妇女都不如他。他结婚了,有点轻视妇女,但心地善良,很难得。后面的老妇,我想这只是代表“妇女”,一位似乎不如男人漂亮的女人。

TAT的原理是让被试给意义隐晦的图片赋予更明确的意义。表面上看,这一赋予意义的活动是绝对自由的,比如在指导语中主试鼓励被试无拘无束地想象,自由随意地讲述,故事情节愈生动、愈有戏剧性愈好。但实际上,默里相信被试在这一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潜意识中的欲望、情绪、动机或冲突来编织一个逻辑上连贯的故事,这样,研究者就可以对故事内容进行分析,捕捉蛛丝马迹,从而了解被试特定的内心世界。这个过程就是分析过程。默里还提出了六个方面用以指导这种分析。

(1)故事的主角身份。被试往往会认同故事中的主角,进而把自己的内心欲望或冲突等人格特征投射在主角身上,反过来,研究者从故事主角是隐士还是领袖,是个有优越感的人还是一个罪犯之类的信息来探测被试的人格特征。

(2)主角的行为倾向。分析时应注意主角的行为,行为若有非常显著的特点,甚至仅仅是提到的次数多,就可能反映某种动机倾向十分强烈。默里指出,行为中反映出像屈辱、成功、控制、冲突、失意之类的特征,几乎都可以按叙述过程中的强烈性、持续性、重复次数以及在故事内容中的重要性,标记在一个五分量表上。

(3)主角的环境力量。尤指人或物的力量,或者是图片上本没有的、被试自己想出来的人和物。在故事中,这些环境力量的表征物对主角的影响作用,如拒绝、伤害、失误等,也可以根据其强度而标记在五分量表上。

(4)结局。它是指主角的力量和环境力量经过相互作用,经历了困难和挫折之后的成败悲欢之类的结果。

(5)主题。主题是故事主角的内部动机力量、欲求与外部环境力量的相互作用及其结局。主题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但每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故事主题是解释的主要依据。

(6)趣味和情操。它是指故事人物的喻指,如老妇喻指母亲,主角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诸如此类。

默里的分析方法意在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而一次全面的分析费时甚长,往往需要4~5个小时才能评定一份记录,这是把TAT当做一个典型的测验来使用的情况。有的研究人员实际上是把TAT当做采集当前研究所关心的个人资料的工具,因此,如果想考察个体的攻击性倾向,则主要留意故事中攻击性行为的表征;如果想考察个体的焦虑,就主要捕捉故事中与焦虑有关的迹象。此时采用的图片也就不一定限于TAT所提供的。但不论怎么使用,基本的原理仍是一样的。主题统觉测验避免不了投射技术难以量化等问题。总之,投射测验给人的感觉是,即使它能真实地反映出受测者的真正人格,主试也难以给予真实的解释。

虽然投射测验在国外被广泛地应用于对人格特征的评价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更是把它视为临床诊断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对投射测验的批评却一直没有停止过。除了谈到操作此种测验的技术极度复杂、难以掌握、难以获得量化的资料外,最为严重的批评莫过于对投射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持质疑态度。以罗夏墨迹测验为例,虽然有人认为它的信度和效度是不错的,但更多人认为投射测验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难以获得确切的信度和效度资料,也难以在不同的测验结果之间进行有效的比较。

三、精神分析的应用:精神分析疗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不仅用于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而且应用于宗教、伦理学、文学和人类学等许多社会科学领域,有助于分析与解释诸多社会心理现象,诸如图腾禁忌、文艺创作的动机、宗教产生的心理根源、快乐产生的心理机制等。这里重点介绍精神分析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即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最经典的技术有自由联想法、释梦法、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的心理分析等;后来有荣格的心理分析法、阿德勒的心理分析法、约翰·罗森的直接分析法和哈伯德的戴尼提回思术等,这些心理治疗方法都与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有相当紧密的联系。下面是用释梦法治疗的一个病例:

患者O 是一个16岁的女孩,她在4岁时被父母遗弃,7岁时被人收养,收养她的家庭很安定,而且笃信宗教。从14岁起她总是梦到养父对她进行性猥亵。O是否有着区分幻想和现实的能力还不清楚,但她对养父已形成了一种既爱又怕的态度,到了15岁,她开始出现一些较严重的越轨行为,包括经常离家出走、吸毒以及与很多男孩发生性关系等。O的行为使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内疚、焦虑、无助和恐惧等,并担心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治疗刚开始时医生主要关注她的梦。她报告说自己又一次梦见养父抚摸她并试图与她性交,她在极度恐惧中醒来。下面是治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之间有关这个梦的部分对话。

治疗者:你对这个梦是如何反应的?

O:我知道这是一个梦,但我对此有一种有趣的情感。我想我现在有点儿怕他,我发现我在躲避他。

治疗者:所以你现在不能肯定你对与养父的性关系的想象或恐惧有多少是由于梦,有多少是由于你意识中的想法。

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这里最主要的困境就是在梦的内容和O的意识中的想法之间的混淆。通过进一步的区分,O开始学会想象正常的父女关系。

治疗者:O,你能否对与父亲的健康关系进行自由联想?

O:(稍微沉默之后)好吧,我希望看到自己和他待在房间里,没有任何性的想法,仅仅是正常的,并因对他的信任而感到快乐。我希望能够拥抱他或被他拥抱,让他吻我的脸而不要拉拉扯扯和想到下流的事情。我猜我现在仍不能摆脱梦中出现的一些事情的影响。

治疗者:看上去你能努力从你的意识中区分出你梦中的表象和幻想,但似乎有什么东西阻碍了你。你能否围绕这种阻碍再进行自由联想?

O:(稍微沉默)我感到某种……介于两种情感之间的痛苦。我有一种再次成为他的小女儿的愿望,渴望被抚摸、被依偎、被宠爱。而另外还有一幅画面,它对我影响也最大,即与他之间有一种更成熟的爱的关系。这看上去……他并不是我真正的父亲,但又有点儿像我的父亲。他好像一个具有我父亲所有特点的男朋友。

在这段对话中,O用言语表达了她想和一个与父亲有着相同特点的人建立恋爱关系的欲望。在随后的会谈中,她也就能够修正她的幻想,并澄清了小女孩—父亲之间的关系与成年女儿—父亲之间的关系的区别。她同时也能想象正常的两性关系。

精神分析疗法在今天还在普遍地应用着,弗洛伊德等人所创立的谈话疗法是心理治疗方法的主流。焦虑、移情、抗拒以及解释等概念早已被广大心理治疗者所熟知。除经典精神分析治疗以外,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技术、格式塔疗法以及交互作用分析治疗等都是脱胎于精神分析理论的。这种治疗方法中最独特,也是最有价值的特点就是在移情关系的基础上培养病人的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经典精神分析治疗的局限之一就是治疗往往要花费很多经费、精力和时间。这种长期的治疗方式既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而且高昂的费用也会使很多人望而却步。另外,也有很多问题不适合通过精神分析来进行治疗。由于精神分析本身在理论上的弱点以及在医疗实践方面的困难,它正受到来自心理学内部和外部越来越多的批评。然而,它毕竟是第一次为理解和治疗心理障碍提供了一种全面的看法,并且直到今天仍有意义。

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不仅对于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虽然不少正统的、学院派的心理学家极力反对弗洛伊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弗洛伊德体系对心理学的演变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以后的人格心理学体系包括荣格、阿德勒、霍妮,乃至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不管支持、扩充弗洛伊德理论也好,还是批判、改造弗洛伊德理论也好,都可以看成是对弗洛伊德体系的一种反映。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体系是迄今为止最庞大、最复杂、争议最多的体系,对它进行全面与客观的评价是摆在理论家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认为对于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评价既不能全盘肯定,又不能全盘否定,而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既要肯定其积极合理的一面,又要否定其消极错误的一面。

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体系对于人格心理学发展的积极意义与贡献是多方面的。

首先,弗洛伊德在人格及其变态这个前人所忽视的领域中勇敢探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起现代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其理论的广度与深度堪称后人的楷模。

其次,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包括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人格的结构、人格的动力、人格的发展阶段与发展的规律、遗传与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的作用、人格变态及其根源、人格的冲突与其防御机制、人格特征与人格类型、性心理与人格发展等。在弗洛伊德体系中,有的问题找不到答案,有的问题只有部分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但是,不要以为弗洛伊德体系没有解决好这些理论问题,它就没有任何价值。我们认为一个体系是否有价值,不仅取决于它的正确性,而且取决于它是否能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体系像弗洛伊德体系那样提出如此众多的重大理论问题,激起如此多的争论与思考。为此,美国心理学家G.利克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看成是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第一动力”。

再次,弗洛伊德体系在人格心理的研究方法上有重要的贡献。弗洛伊德创造了一套与实验心理学方法明显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等,开创了人格心理研究的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在人格研究方面,有其特殊性和一定的优势,它对于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补充。

弗洛伊德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此我们必须肯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弗洛伊德体系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在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弗洛伊德体系过分强调无意识过程,而贬低意识过程。虽然无意识过程是人的精神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人的意识活动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否认的是,意识才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最主要方面,意识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最重要的特征。没有意识,人就不成其为人。意识是人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高级心理机能,它是构成人的最本质的东西。我们绝不能将无意识当做人最本质的东西,无意识只是人的精神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动物、婴幼儿和某些精神变态者的突出心理特征。

第二,弗洛伊德把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当成是人的行为与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观点过分扩大了本能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特有的各种社会需要。人的发展不仅需要满足其生物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需要满足各种精神性的与社会性的需要,如爱与归属、自尊与自我实现等。弗洛伊德把人的一切需要归结为性本能的观点是一种十分偏激的还原论,这将导致把人还原为动物。

第三,弗洛伊德的概念、理论与假设往往是不精确的和缺乏操作性的,因而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来加以验证。

第四,弗洛伊德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心理现象的材料,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特别是健康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与研究,这使得弗洛伊德理论难以全面揭示人格的本质与规律,导致了弗洛伊德对人的片面的理解,把人看成是不健康或残缺的。正因为如此,后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批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是“残缺的心理学”。

复习与思考
一、概念

无意识、前意识、本我、本能、快乐原则、自我、超我、焦虑、防卫机制、压抑、性、力比多、俄狄浦斯情结、自由联想、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

二、问题

1.试析精神分析的起源。

2.如何理解无意识及其作用?

3.述评弗洛伊德的三因素人格结构说。

4.述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5.根据古典精神分析理论阐述精神疾病的形成机制。

6.在弗洛伊德看来,什么是健康的人格?

7.精神分析的方法有何特色与局限性?

8.尝试分析自己所做的一个梦。 9SIiMtu8dJ0A0EAoeXGA6FhtUrOjSczPFJZxGs2QXkyOdyud9frZRK2JkOSPpI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