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阿育王 15 窣堵波 16 下作

婆罗 17 谜碣 18 忍摩挲 19
佛国 20 沧桑感独多。

我亦持篮求一卖,
21 秋风晓日渡恒河。

15 阿育王:梵语译名,或译作阿输迦,意为无忧王。为古印度名王旃陀罗笈多之孙、宾头沙罗之子,初奉婆罗门教,后皈依佛教,崇佛教为国教。颁布许多以佛教治国的敕令,刻在山岩或石柱上,并派人到国外传教,对以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6 窣堵波:桑奇窣堵波是古代佛教特有的建筑类型之一,主要用于供奉和安置佛祖及圣僧的遗骨(舍利)、经文和法物,外形是一座圆冢的样子,也可以称作佛塔。公元前3世纪时流行于印度孔雀王朝,是当时重要的建筑。

17 婆罗:印度古代宗教名。相传约于公元前7世纪形成,以崇奉婆罗贺摩而得名。唐·魏征《隋书·南蛮传·赤土》:“其俗敬佛,尤重婆罗门。”

18 谜碣:如谜一般的石碑。

19 摩挲:抚摸。汉·刘熙等《释名·释姿容》:“摩娑,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

20 佛国:此指印度。

21 “我亦”句:饶公自注:“方密之药地和尚自言:‘我乃持破竹篮向鬼门关求卖耳。’”方密之即方以智,明亡后削发为僧,称“药地和尚”。

【笺】

饶公于1963年受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之邀,前往印度从事考察研究。此首题为“阿育王窣堵波下作”,实际是此行的宣言。前半言徘徊于窣堵波下,摩挲着婆罗谜碣,而生发出对佛国沧桑的感慨。后半用药地和尚的典故,说此行也如“持破竹篮向鬼门关求卖”,在秋风晓日中渡过恒河。这当然是饶公故作诡谲之言,那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后来他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我通过旅行与生活来了解印度,不只限于文献上的材料。比如说我在恒河口,看见排着长队、穿着破毯一样的衣服乞食的印度人,都面带菜色,我就很感慨。我毕竟是中国人的立场,从中国人的立场看去,印度人没有正常人的生活,都是病态者。人们说佛家的戒律很严,我看婆罗门的戒律更严,有两个印度研究人员陪我们,很糟糕的是吃饭用手去搅,把油和米搅和,只吃很少的一点菜,抓着吃,他们睡觉时必须回到庙里去,绝不许在外面过夜的。法显、玄奘都说印度好,他们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上,排斥外道,他们不能了解印度本位文化。我是一个历史学家,我两边都不偏袒,我当时有一首诗讲‘我到天竺非求法’,这正是我的身份。”(饶宗颐述,胡晓明、李瑞明整理:《饶宗颐学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57页)这段话正可以与上诗互证。

饶公的诗与此相关的还有两首,一为《恒河口乞食如昔,书以志慨》(见前文);一为《余初来南印,由孟买飞临麦德利斯(Madras),旋自新德里复经此赴锡兰。迨适缅甸,又由哥伦坡历此往加尔各答,凡三临此都。昔无为子以王事而从方外之乐。余何人斯,游于方内,而寄情无始,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因次东坡送杨杰原韵,以志余衷》:“三巡海峤以送日,面与秋山相竞赤。黝肤娇女映芙渠,譬操白蟹配丹橘。已把龙宫吞八九,浅倾溟海当杯酒。不怕漂流耶婆提,长风天半屡招手。便从竖亥步太虚,胸如夏屋但渠渠。尽道孤游生情叹,西风无用忆鲈鱼。我到天竺非求法,由来雕鹫谁堪敌。且循石窟诵楞严,一庇南荒未归客。” 3RYiqcW5xXymzz/iqk6GNfbnz8QYKwYSHximDupxyCMfuARhEUcqCNGOKu+15T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