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再听《童年》

二十几年前,我们没有唱懂《童年》。

二十几年后,我们没有听懂《童年》。

今天,让我们再走进这首“通俗易懂”的《童年》。

这首《童年》,曾经被排斥在课堂之外,就是因为它里面有“不健康”的因素——“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20世纪80年代,早恋是敏感而要紧的问题,何况才在童年就唱出这样的句子。另外,有人说它是流行歌曲,又有人说是校园歌曲,还有人说是少儿歌曲,那么,它到底是流行歌曲还是通俗歌曲?是校园歌曲还是少儿歌曲?笔者认为,流行是一种状态,通俗是一种风格。可以说,《童年》是一首20多年前比较流行的通俗歌曲,是一首在正确引导下可以进校园、进课堂的少儿歌曲,今天它依然被传唱着,证明了它的生命力。

我听过罗大佑原唱、成方圆翻唱等各种不同版本的《童年》,近年来又听到“东方的维也纳合唱团”——北京天使合唱团童声领唱、合唱的CD《东方的天使之音8:童年》,那纯真如天籁般美妙的和声即刻把人带入童年的回忆,引发对《童年》的怀念。也许离童年越来越远了,我不禁对《童年》的歌词细细品味起来。2001年,“关注青年生存状态、服务青年人生需求”的《中国青年》以8页的篇幅为罗大佑北京演唱会策划专题“穿过我的岁月的你的歌”,刊登了包括《童年》在内的10首作品,不少人把听罗大佑演唱会当作是“告别青春的仪式”,各路青年字字句句流露出对罗大佑的炽爱和崇拜,这位医生出身的台湾音乐人为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只要那最最纯真的乐句一响起,所有的大人都是孩子”(《童年》CD文案),但我们毕竟不是小孩了。岁月的年轮给了我们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让我们再一次听听《童年》吧,这首歌男女老少都可以去听、去唱、去感受,它鞭策着孩子,也提醒了大人。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这种满堂灌、满板书的教学方式多少年来依然存在,老师是辛苦的,但学生的耳朵里却是知了的叫声,眼光已跑出窗外盯着秋千上的蝴蝶。“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童年不是游戏,但童年不能没有游戏。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不过如此》里写道:“游戏不仅是儿童身心发育的摇篮,也是整个人类文化赖以滋生的沃土。”走进21世纪,人类教育已发展到当代的“人化教育”,即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和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剥夺了孩子们玩游戏的时间,童年便成了苦役。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我们看到,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家庭经济的好转,大人们一再剥夺孩子的游戏权利,孩子们“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结果盼来的假期却是各种各样的提高班、补习班,盼来的明天也是琴、棋、书、画、舞等学不完的“兴趣爱好”,这种景象好不热闹!罗大佑的歌里虽然没有提到“减负”,但字里行间却分明透着这两个字。如果20年前中国就在《童年》的歌声中开始施行素质教育,今天的中国教育就会与20年来经济改革的成果一样熠熠生辉。如果说课外游戏是一种奢望,课内总可以吧,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里就有唱游,但现在除了城市里的少数学校正常开展唱游课外,其余绝大部分的学校还是“唱而不游”,只有教歌灌满整个课堂。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初恋从童年开始,有过此经历的人敢承认吗?因为这句歌词,80年代的我们不敢随便唱这首歌。初中生早恋便被“严打”,童年时就注意上别班的女孩或本班的男孩,这还得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恋人之心,童年有之。家长您别恐慌,学校也别紧张,回忆自己的童年,是否也有过如此纯洁的“荒唐”。儿童的成长着重在于引导与关怀,童年的“初恋”没有邪念、没有肮脏。我们的思想工作者,请再听听《童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过来人的真话一定要听,不然就会后悔,甚至会后悔一辈子。处于童年的我们不知道珍惜,过了童年的我们惊讶回首:逝者如斯!让我们再听《童年》,和孩子们一起听、一起唱。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好奇是成长的希望,孩子的幻想是成才的力量。孩子们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下到山的那一边,大人们可别总说“我很忙”,请多与孩子交流,给他们活动身心的广场。忙孩子就是忙未来,别让他们太孤单。在独生子女比例增加的社会,他们需要集体、需要伙伴,需要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今天再听、再唱、再感觉《童年》,悟出一个道理,唱歌不只是唱动听的曲调,更要唱懂歌词。现在社会中许多人,不管歌曲优劣,尽管跟随流行唱起来,若问其唱的是什么内容,答曰还没太注意。罗大佑的很多作品词曲同出一手,歌就是曲,曲就是歌,浅显中透着深邃,直白间富有哲理,这也许就是罗大佑的歌穿过青春岁月而不老不衰的秘诀之一。

《童年》,让我们怀念。

为此,我对照《童年》,为今天的孩子写了一首《又唱童年》(两个版本,另一个简版在本书附录歌词作品中):

下课了可以尽情地唱 考试成绩不让您失望

放学了荡漾在秋千上 做完了功课也上上网

老师的粉笔不再拼命地响 神奇的多媒体走进了课堂

今天的我们心情多么欢畅 减负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爸妈您别为我恐慌 好奇是我们成长的力量

老师您别为我紧张 幻想是我们成才的希望

童年的初恋只是悄悄地想 过来人说那是纯洁的荒唐

请给我们身心游戏的广场 你们不要总是说工作很忙

假期不是补习班的繁忙 我们把孤独充分地释放

明天也不是兴趣的膨胀 琴棋书画让其自然流淌

健康的心灵需要自由翱翔 享受这属于我们的童年时光

今天的我们心情多么欢畅 珍惜这属于童年的快乐时光

2001年,《中国青年》为罗大佑做了一个专题,我看后很有感触,我们这一代是唱着罗大佑的歌长大的,有感于罗大佑《童年》流行20周年,所以我对应原版歌词写下这首《又唱童年》,描述20年后的变化。作品刊登于2005年8月10日的《歌词月报》,并收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的《二〇〇五年度中华歌词精品选》。 s3+N128C9f+Wscy5/j0UbJ0MSocJ49AvgHg4ExQBIn9IC7suW8DqOhijlfuWSc0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