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读柯达伊教育观有感

今天,在20年来大中城市的音乐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时候,一批有志于中国音乐教育的热血人士修订大纲、制定标准,正吹响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强劲号角。我们相信,再过20年,包括农村及边远山区的音乐教育将有质的变化,在中国音乐教育阔步走向未来的同时,笔者想用《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一书中提到的柯达伊教育观反思一下当前的音乐教育状况,谈点感想作为促进改革的催化剂。

一、音乐教育的“倒三角”现象

中国目前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匈牙利在柯达伊的倡导下进行改革的初期相似,毕竟,我们的柯达伊学会在1989年才成立。柯达伊认为,“必须重视早期音乐教育”,我们的幼儿园、学前班教师科班出身的不多,一些由小学语文数学老师转行的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即使是幼教专业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都上得好音乐课。根据笔者调查,中小学音乐教师科班出身的也不多,读了中师、高师三四年,有的还没有完全被老师扶正就走向工作岗位,如此便形成恶性循环,课堂中多声部变成了单声部,音乐课变成教歌课。再者,好的音乐教师多集中在城市与专业学校。在匈牙利,音乐学院的许多教师都有过从事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经历,或是同时兼任中等音乐教育或普通中小学的课程,这样不但提高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也使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不脱离全体人民音乐文化的基础和实际。而我们除了私人行为,有谁愿去中小学教学,有多少人想到要为基础音乐教育作贡献?柯达伊认为,“好的教学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在于要有优秀的师资”,一个好的教师比一个乐队指挥还重要得多。基础音乐教师是建造音乐教育大厦的基础与地下室的工程师,但现在,“我们先建造了尖顶。然后在看到整个大厦摇摇晃晃时,我们再造墙。到现在我们还需要建造地下室”。柯达伊教育观指出,“学校音乐教育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而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的“目标”是音乐课只要有人教歌就行,但文艺演出要拿得出节目,这是应付检查与维护面子的需要。这样的领导意识和不甚理想的师资队伍,建造起来的音乐教育只能是一个“倒三角”式的不稳定物。

二、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音乐教育的“尖顶”——高等音乐教育投入巨大,但培养出来的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等纷纷流向国外,音乐界的海外兵团比体育界的还多,我们在花巨资为发达国家培养人才。从中央到地方的文艺团体,虽然大力施行改革,但人浮于事、人才积压比比皆是,或出国,或改行做生意,没有演出、没有市场,“节目越好,剧场越空”,高水平的演出与大量的音盲之间的差距需要基础教育来缩短。如果把培养这批“剩余人才”的经费用在基础教育上,如果将这些人才通过一定的机制充实到普通音乐教育当中,中国音乐教育前进的步伐将会加快很多。桂林乃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明珠,21世纪第一个秋冬时节,北京交响乐团应邀到桂林演出清唱剧《江姐》,小型的剧场虽然座无虚席,但开场许久仍静不下来,指挥回头行“注目礼”达2分钟观众席方才安静。次日晚的交响音乐专场,体育馆顶多坐了2/3的位子,谭利华先生在指挥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前的解说中告诉听众不要在乐章间鼓掌,但第二乐章奏完后仍有部分人“忘情”地鼓掌,场内通信工具的刺耳铃声也时而响起。这些现象告诉我们,音乐教育要从基础抓起,音乐普及要面向全民。柯达伊认为,“提高全民族艺术文化修养是学校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共同事业”,他把培养音乐家和有修养的听众视为发展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我们只顾培养音乐家,却忽视了培养有修养的听众。现每年全国上下花巨额资金举办无数的歌节舞赛,就是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也能搭起全国最大的舞台招徕国内外歌星,承办者却不知道乡村学校还在为买不起一台电子琴用以教学而发愁。

三、失去的将不再回来

柯达伊认为学校教学教材选择的标准是“只有最好的才适合给儿童”,教材的改革已取得成效,优秀的作品与一定比例的民族音乐,20%的乡土教材又有多少实施的?学校不重视,教师不着手,民间艺人到不了课堂,政策只是一个政策而已。

“民族民间音乐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国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每个学龄儿童都要进入校园学习,一些有传承价值的民族文化应当尽快加以开发、创新与实践,并引进学校进行相应的教学、教研,不然就会在民间逐渐消失。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同化,民间乐舞仅靠民间师徒式的传授是有局限性的,而文化部门和艺术院校的采风又远远不够,况且很多东西到了城市就走了样,一些极具保存和研究价值的民族文化由于来不及抢救,正逐渐消亡。现在,农村的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人也喜欢时尚,不爱学习传统艺术,而精通技艺的老者年事已高,许多精美绝伦的传统艺术正在失传。在考察中,我耳闻目睹了几次由地方自发组织的民族民间歌舞比赛,参赛者多为50岁开外的老者,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谓凤毛麟角。我想,我们应当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来保护民族文化生态,因为有的东西一旦失去就不再回来。我们的56个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风格的音乐文化,饱含了无穷魅力、亟待开发的宝贵财富,但中小学生却很少深入欣赏具有优良传统和思想内涵的民族音乐,我们要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建立一定的机制,使之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念,增强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真正的艺术是人类进步的最强大动力之一。能够使尽可能多的人接近真正艺术的人,是造福于人类的人。”让我们大家都来做这样的人。忙于教学连音乐教育的报刊都无暇顾及的老师们,先静下心来看一本音乐教育的专著,得到的将不仅仅是观念上的更新。

本文写于2001—2003年,一是读了《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有感,二是面对一些现实情况我不得不说点什么,想让中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得快一点,教育思想的改变应是当务之急。 pTV1TE8pwzsT85+6QEbCm/F5EShBwekxAx8Ab791j+jSlFJIUWfdf4OVmFDVhKf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