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里孩子的演唱会

事已过去一年多了,但总想为它写点什么的念头却挥之不去,因为它曾经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那是一个地处湘、桂、黔交界的随处可见独具风格的鼓楼、风雨桥的侗乡,枝柳铁路纵穿南北,一天几十趟火车轰鸣而过,给古朴的侗家山寨带来城市的声息,火车流动的现代文明也或多或少地辐射着沿线的村落,但这里的经济、教育仍然相对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因为支教,我们来到这里。

一天晚上,我正在楼上看书,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掌声、喝彩声,出于职业的敏感,我感觉一群小朋友正在球场搞活动,于是走出屋子到阳台上欣赏起来。球场上,孩子们在他们推选的主持人的安排下,逐个向大家表演,一个男孩在稍高的地方用手电筒给演唱者进行“追光”,以便观众看清表演,每个人演唱完毕后,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朴素的“舞台”,最简单的“灯光设计”。他们唱《春天在哪里》,也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唱《采蘑菇的小姑娘》,也唱《心太软》,还有《爸爸妈妈去上班》、《走进新时代》、《永远是朋友》、《为了谁》、《找朋友》及一些粤语歌曲。后来我了解到,他们演唱的歌曲少部分来自课堂,大部分是从电视、影碟等媒体里自学来的,模仿得很像,当然有的歌曲并不适合他们演唱。孩子们小的四五岁,大的上五六年级,他们唱得很认真,组织得很有序。山里大部分孩子乐感很好,也许像人们说的,“侗族是音乐的民族,侗乡是歌舞的海洋”。多声部的侗族大歌已名扬世界,生长在侗族地区的孩子都能歌善舞,但有条件、有机会得到培养的并不多。

过了几天,我去孩子们上学的乡中心小学搞调研,学校没有舞台,露天的也没有,只有一个上体育课用的不太标准的篮球场,“六一”、“十一”等节日演出活动要到学校毗邻的村里老戏台进行。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一位刚从中师普师班毕业的女教师用电子琴给学生们上课,我听了一节,学生没有教材,老师选教一首《小城的故事》,“……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同学们唱得很起劲。

虽然,山里孩子的“电筒光演唱会”已渐渐远去,但迄今为止,那是我听过的最真诚、最朴实的演唱会,比起当今那些故作姿态假唱的歌手和那些耗巨资搭建的豪华临时舞台,这更令人难忘。由此我想,我们每年是否可以少办一些投资大、收益小的节目、晚会,多做一点实事,用那些只为昙花一现而花的钱多修建几所希望小学,多给孩子们一个哪怕是露天的舞台,就是给山里孩子一束希望之光。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侗乡来做客,如果有机会听到那样的演唱会,你一定会感动的。

2000年春我在侗族地区支教,亲眼看见了这样感人的演唱会,写下散文发表在2001年11月23日的《音乐周报》。这是一篇对2000年春天在侗乡支教见闻的回忆文章,孩子们的天真、创意和对音乐的热爱,感动着每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在前面一篇《那里的春天很美》一文里,已有“山里孩子的‘演唱会’”一节,但在这里我还是将它单独成文。2006年6月,将以上短文改编的同名歌词《山里孩子的演唱会》发表在《歌词作家》2007年第7期。

《山里孩子的演唱会》

没有眼花缭乱的灯光,

没有奢侈浪费的排场;

打开电筒就是“追光”,

舞台本是晒谷场;

我们自己“搭建”心爱的舞台,

在这里尽情地歌唱。

唱了儿歌唱民歌,

我们把心中的旋律唱响;

唱了山歌也唱流行歌,

我们把心中的偶像模仿。

在山村美丽的夜晚动听的歌声在飞扬,

我们的歌声飞过那高高的山冈去向远方…… 5cLbe5wynF66kBU4VFCWQw+vUIkFHmaOyL75nfjhy8cJZ/d8FqeosA0G1Fx5uB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