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上学?哦……”
—— 令人头疼的一年级新生表现

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孩子来说也算是人生的一个“门槛”,我们原以为孩子迈过这道“门槛”,就开始进入正式的学习状态。但实际上,他一脚迈进了新环境的确不假,但这之后他却可能会接连出现种种令人头疼的表现,简直让你“应接不暇”。

你想象不到一年级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他的每一个表现都可能让你觉得不可思议。与其头疼,不如先来了解一下孩子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全面了解这些情况,也方便我们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大小状况。

从整体来看,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们可以被分为焦躁型、无概念型、“幻想破灭”型等几种类型,面对不同类型的孩子,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应对。

焦躁型——上学前和刚上学时的紧张、恐慌

一部分孩子对上小学这件事感觉很焦躁,他会显得着急、烦躁、坐立不安,很紧张,甚至是恐慌,这种心态可能在还未入学时就已经开始了,一直持续到入学之后一段时间。比如,下面这几个孩子的状态:

第一个孩子:

临近幼儿园毕业典礼,妈妈发现女儿表现得很失落,有时候自己玩着玩着就忽然变得沉默。

有几次,妈妈还看见她躲在小区角落哭,问她怎么了,她说:“一想到毕业典礼,我要走了,就觉得不开心。”

妈妈说:“你马上要上小学了啊!”

她却回应:“就是上小学了才看不见老师和小朋友们了。”

第二个孩子:

6月下旬,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妈妈发现孩子都会重复几遍“我喜欢上学,我每天都要去上学,我马上就是小学生了”这样的话。

妈妈一开始还觉得他是对上学有憧憬,还会夸两句,说他“能这么想很棒”。

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孩子几乎每天都要说一遍,看样子却并不是很开心。

妈妈忽然反应过来,问他:“你是不是对马上要上小学这件事感觉很紧张?所以不停给自己打气?”

孩子就像是遇到了“知音”,使劲点头:“我有点害怕,特别紧张。”

第三个孩子:

小学开学已经一个星期了,妈妈接女儿放学回家时,刚好从幼儿园门口路过,坐在车上的女儿忽然大哭不止,一边哭一边对妈妈说:“我想幼儿园了,我还是觉得上幼儿园更好,我想回去找老师和小朋友。”

这种情况一连持续了几天,后来妈妈不得不更换了回家路线。

远离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远离熟悉的人开始面对陌生人,成年人尚且会有紧张的心理,孩子烦躁、紧张也很正常。这其实意味着孩子对当下感觉有点无法掌控,对未来也充满种种的担心,所以他才会哭泣,更会恋旧,这样的心情都可以理解。

要应对焦躁型的孩子,简单的一句“不要紧张”“你紧张也没用”是不行的,这种来自于内心的感觉,除非是他自己想通了,否则外力很难帮他消除。此时的陪伴、支持很重要,适当的引导、解释也很有必要,到小学附近走一走看一看也不错,这些都是在想办法让他意识到“一年级”不但不可怕,还很值得期待,从而有效缓解他的焦躁感。

我们自己也要提防被孩子“传染”,避免以焦躁应对焦躁。我们情绪平和,接纳孩子的这种状态,才能真正有方法与智慧帮到孩子。

无概念型——不知道上学到底是干什么

如果说有焦躁情绪的孩子,尚且还算知道自己马上要上小学了、要换新环境了,所以才会出现情绪波动。那么,另一类孩子的表现就完全不一样了。这类孩子对上学没有概念,他们似乎完全不知道上学到底是要干什么,所以他们并不着急、紧张,可这种无意识的状态却让父母很着急。比如,下面这个孩子的表现就是如此:

幼儿园还没毕业的时候,孩子告诉妈妈:“老师说了,我会和××一起上同一所小学,我们以后还会在一起。”

小学报到的时候,孩子又忙着找自己认识的同伴,还开心地告诉妈妈:“我又可以和××一起玩啦!如果老师也来跟我们一起玩儿就更好了。”

妈妈问他:“你知道自己马上是小学生了吗?”

他却随意点头:“不是你告诉我要上学了吗?”

答非所问!

孩子当下的开心,源自于他发现了自己认识的同伴,可是上学是怎么回事?他明显并没有清楚的认知,就连小学生这个身份,都是妈妈告诉他的。

有的孩子可能的确如此,熟悉新环境比较慢,产生感觉也比较慢。这样的孩子有的是性格使然,从来都不慌不忙,做什么事仿佛都慢半拍,看上去很无所谓的样子;有的孩子则是不上心,对上学认识不深刻,行动上也就不积极;有的孩子则是“无知”、没概念,完全不知道上学是干什么,甚至还认为上小学是幼儿园的同班小朋友换地方重聚……

如果说性格导致孩子无所谓的表现是他自己的问题,那认识不够深刻、无知的表现,其实就是我们的问题了。因为孩子对于上学这件事的认识、理解,大部分都来源于我们对他的语言解释与行为支持。如果我们没有针对他上小学做详细的引导,也没有做相应的改变——我们没有“转场”,依然像对待幼儿园孩子一样对待他;给他带足够的零食(尽管小学不允许带,但还是给他偷偷带),反复提醒他吃饭、喝水、穿衣服等各种小事——不信任孩子,这样,孩子对上小学这件事就不会有太强烈的感觉,甚至认为上小学跟上幼儿园没什么不一样。所以,上小学也好像是一种无所谓的状态。

这样来看,孩子对上学没概念,除了他自己的问题,父母的影响可能才是最大的原因,所以,当孩子即将要上小学时,我们要确定孩子对上学这件事是怎么理解的,可以先帮他建立起“上小学”的概念,让他能提前兴奋起来,引导他认识、理解并接纳上学这件事,让他在“我上学了”的认知引导下,去主动认可自己的小学生身份。

“幻想破灭”型——实际与理想差距太大

当然,也不是所有孩子对上学都有一言难尽的看法。还有一部分孩子,他们对上学充满了憧憬,也许是以前看到哥哥姐姐们上学时穿着校服、背着书包显得很精神,也许是爸爸妈妈给他讲过了小学生活的各种美好,所以他很期待上小学。

但是,期待、憧憬是一回事,现实却可能是另一回事。上小学之后,孩子可能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与之前想象的或从动画片里看到的有所不同,而日复一日地上课下课、周复一周地重复课程,也会让他开始有枯燥感,幼儿园时的轻松消失不见,每天都必须要绷紧神经听讲,同时还要应付每天都可能有的知识性随堂小测验——小学生活并不美好!也有孩子发现,以前在幼儿园学过的内容,小学还要再重学一遍,但好像讲得又不完全一样——学习到底是怎么回事?知识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似曾相识又好像不是?这样,他对学习的意义可能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当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日渐增大,孩子可能就会出现“幻想破灭”感,对上小学也就会失去兴趣。可能刚开学时他很兴奋,但很快就觉得厌烦,并开始抱怨“我不想上小学”。

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只顾着去扭转他的想法,比如,跟他强调“小学就是这样的”,但孩子可能并不会认同。所以,还是要换种方式来处理。

比如,认同孩子当下的“幻想破灭”的感受,可以跟他说:“我小时候也跟你有一样的感觉,可是后来就慢慢发现,小学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是跟幼儿园不一样的‘有意思’,虽然在小学不如上幼儿园自由了,但这是我们‘长大’的一种标志,要高高兴兴接受这种‘长大’,只要你喜欢你的小学,你的小学也一定会给你更多的惊喜。”

还可以鼓励孩子去寻找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及时跟他交流他的“新奇发现”,不妨有一种“惊讶”感。我们对孩子的这种回应会让他更有成就感,他也就更愿意去继续发现那些“新奇”,从而喜欢上小学。 HnMV/z3sKUnNFYh5MZIOYVslERJk6mu+NRV8kvhA5WRUMzyosCWEGN4/W4P7wY4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